分享

产品服务系统

 锋言冷语 2022-09-18 发布于天津
这周在查询产品资料的过程中,看到几个国外品牌的硬件厂商,无一例外都提到了这几个词:「可靠」、「云」、「服务」。
就是他们给客户提供的虽然是硬件采集、监测设备,但更注重的其实是设备给客户带来的「数据和使用价值」。
国内的环境监测体系,从一开始的污染源监测,到后来的空气监测、水监测、土壤监测,生态环境部逐步上收了一些监测事权,相当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资源,去保证前端采集设备数据的有效性,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用于对地方的考核或者提炼后用于研究和对外公示。
他们相当于数据的应用部门。
但还有很多其他类别的监测设备,对这些监测设备的数据应用,已经催生了几家国内上市公司。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一篇国外的论文,虽然是2004年写的,但和上面的模式很类似,用DeepL简单翻译一下,记录如下。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阿诺德·图克尔,他是TNO战略技术和政策研究所的可持续创新项目经理,题目叫:《八种类型的产品服务系统》。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提出了三大类、八种产品服务系统,如下图所示,我给转化了一版中文。

实体导向
第一类,实体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在这里,商业模式仍然是主要面向产品的销售,但增加了一些额外的服务。这种类型又包括两小类。
  • 与产品有关的服务

  • 建议和咨询

目前大部分环境监测仪器厂商是这种模式,提供合同期内的产品,并负责提供一定的服务和耗材。另外,给客户提供前期或使用中的咨询以及建议。
使用导向
第二类,是以使用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在这里,传统的产品仍然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商业模式不以销售产品为目的。产品的所有权归提供者所有,其应用可以分成三小类。
  • 产品租赁

  • 产品租赁/共享

  • 产品联营

在使用导向的情况下,用户买的并不是实体,而是使用权。
这种情况,国内也有很多类似案例,以前做智慧城市,由公司负责提供硬件和软件系统,客户购买服务,然后再分几年对服务付费。
结果导向
最后一类,是结果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在这里,主要以服务为主,客户购买的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结果”,使用实体只是为了达成结果需要用的一个过程或者媒介。
这种模式,作者也分了三小类。
  • 活动管理/外包

  • 按服务单位付费

  • 交付结果

这种模式在现在的互联网产品中比较常见,除了上面说的外包,目前很多三方平台如58到家、万师傅等都是这种,还有网络广告投放等。
总结
从这三大类、八小类的产品服务系统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商业模式。
从实体到服务,提供产品的厂家与用户的关系有越来越紧密的趋势。
以前我们说,买一个实体产品,买完东西,购买者和商家的关系就终止了;但服务不一样,厂商和用户的关系往往真正开始于销售达成的那一刻。用服务给用户创造价值,才可能给公司带来更多后续的商业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越是重要的用户,就越要用服务比例高的产品服务系统来完成交付。
我看到一家国外做环境空气监测的产品供应商,提出了三点很不一样的口号,这或许也是一种新思路。
  • 从 3 到 12 个月的租赁期选项

  • 任何规格,在世界任何地方

  • 先试后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