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读者让我给他推荐一款治疗胃胀的中成药,今天它来喽!我就有一个病号,才26岁,大学毕业2年,就有严重胃病。每天下午,他就会觉得自己的胃部像塞进一个铁疙瘩一样堵的慌,一点都不舒服,问我怎么办。他摇头说,不,自己饭量根本不大,绝不是吃多了撑的。是吃了不消化,所以胃部持续堵堵的。其实,中医把这种“胃堵”称之为“胃痞”,痞(pi),就是不通,不顺畅就叫“痞”。之前还有一个女病号,一直说自己胃胀,我让她去做个胃镜,结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肠上皮化生,有胃癌的倾向,她的症状也是长时间胃胀。所以,偶尔的胃胀没事,可能是吃多了撑的。但是,经常性、规律性的胃胀,一定要注意啦,它很可能已经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了,如果不注意,发展成胃癌也是有可能的。那么,怎么治疗胃胀、胃痞呢?大家可以试试“香砂养胃丸”这款中成药,适合舌头发白、胃部偏寒型的胃胀。茯苓、白术、甘草、枳实、姜厚朴、姜半夏、木香、砂仁、陈皮、醋香附、豆蔻、广藿香。一天两次,一次一袋。开水冲服。这个方子一共12味药,大部分都是健脾、行气、消胀的药。我们都知道,治疗胃病,不能离开脾,因为脾胃是一体的。中医讲,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就是说,食物中的精华物质,需要依靠脾运输上去,化为气血。而食物中的糟粕,需要靠胃的“通降”作用降下去,形成大便排出体外。如果脾虚,胃里的好东西就会运不出去,便堵在那里,容易造成胀闷。所以,治胃先治脾,脾强大了,胃才能减轻压力。如果脾一直虚,那么胃的压力就增加了。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当你轻松地时候,一定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如果把这句话放在胃的身上,完全可以说成:“当胃轻松的时候,一定有脾在替它负重前行。”健脾用什么呢?就是里面的白术、茯苓、甘草。这三味药,都有健脾补气的功能,脾气充足了,就像一辆车股足了劲,可以迅速把胃里的食物营养运到全身,从而减轻胃部压力,消除胀闷。除了健脾,还有一个方式,可以把胃里的食物快速弄走以消除胃部胀闷,这个方式就是降胃气。我刚才说了,脾主升,胃主降。胃气通过往下降,可以把食物从胃里降到小肠,再从小肠降到大肠,最后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是胃的“通降”过程。通过胃的通降,可以完成胃排空。胃之所以老胀闷,与它的“通降”功能失常有关,胃气不降,就会造成食物拥堵在胃里。此时,我们就需要用药物帮它“降下去”。用什么药呢?有3味药很重要,就是半夏、枳实和厚朴。半夏,被誉为“降胃第一品”,它可以降胃气,让胃里的内容物快速降入小肠,防止食物长时间在胃里停留。枳实,也是一味往下行的药物,古人形容枳实,有“冲墙倒壁之功”,就是说它下降力量很大,可以让食物残渣往下快速行走。厚朴,也是一味可以行气消胀的药物。它呈卷筒状,像是肠道一样。本身就可以行气,促进胃气的通畅以消胀,现在用姜汁炒过,则下行的力量更足。《伤寒论》中有一个大承气汤,里面就有枳实厚朴,专门通肠中燥粪,消除腹胀。这样,通过脾的运化,胃的通降,就可以将胃中的内容物“上下分消”掉,胃内容物少了,胃就不会那么胀闷了。上面两组药,就是消除胃胀、胃闷的主要药物。这3味药都是行气的,为什么要行气呢?简单一句话,凡是胀,必然伴随着气滞,包括脾胃、肠道之气都有郁滞,那就得行气。气有推动作用,只有气运行通畅,脾胃之气的运化、通降才更快,肠道才能更快推陈出新。所以,加上这3味药,促进脾胃之气的运行,可以消除气滞所造成的胀闷。香附被誉为“气病之总司”,凡一身上下,它无所不到,可以让全身的气机顺畅无阻,包括肠胃之气。肠胃之气顺畅了,才不会拥堵。木香,也是被誉为“三焦气滞之专药”,不论是胸中之气、还是胃肠之气,还是膀胱之气,它都能给你通开,起到消胀止疼的作用。陈皮,就是橘子皮,橘子圆圆的、鼓鼓的,本身就像一个大肚子,而陈皮有行气的作用,可以入脾胃经,可以消除脾胃胀闷,是治疗胃肠气滞的常用之药。《黄帝内经》说得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满就是满闷、胀满。当出现胀满的时候,就要想到湿。脾一虚,就生湿,湿气一大,阻碍气机,就会导致胀满。所以,要想除满,还要祛湿。砂仁、豆蔻、藿香,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香。香能醒脾,脾醒来了,运化能力才会增强,才可以增强除湿的功能,这叫芳香化湿。湿没了,气畅通无阻了,胀闷才会消除。以上就是香砂养胃颗粒的全部方解。它通过健脾、降胃、化湿、行气,消除胃部的满闷感,适合经常胃胀的患者服用。这两种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胃胀,可以用此药来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不好,胃胀。此时,也可以用香砂养胃颗粒来消除胃胀感。很多癌症都要经过化疗治疗,化疗后,往往会出现胃胀、恶心、呕吐,不愿吃饭的症状。这种情况,都可以用香砂养胃丸调养。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此药偏温,比较适合胃寒、胃胀的患者服用。如果舌头发黄,这说明体内热多,就尽量不要用这款药,防止助火,用什么呢?可以用三九胃泰,能够清胃中湿热以消除胃胀。
主编简介:蛋蛋姐,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8年制,主业医生看病,业余撰稿科普。 简单的留言我们会当场回复,病情复杂者需要仔细辩证,以防出现开错药的情况,需要求医问药者请点击下方工作室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