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是一团欲望的火

 行走的阳光321 2022-09-19 发布于陕西

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欲望买单。叔本华说:“人的本质是一团燃烧着的欲望”。没有欲望的人生会失去行动的方向。但欲望的本质决定着人的向好或向坏。积极向上的欲望可以称之为理想追求,低级的享乐占有欲望只能称作贪念。积极的欲望使人奋发图强,而消极的欲望会将人拖入痛苦的深渊。有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不了欲望的主人,反而成了欲望的奴隶。

莫泊桑的《项链》中那个小公务员的妻子,为了炫耀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项链丢失。为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劳苦工作了十年。小说以丢失的项链是假项链而结局,令人唏嘘惊叹。主人公为自己的欲望与虚荣付出代价竟然是十年的辛劳,这代价够大了。

拥有了,还想继续拥有。欲望越多,索取越多,受到的限制也就越多。春秋时期公孙仪任鲁国宰相。平日喜吃鱼,很多人就投其所好,买鱼送给他。公孙仪一概拒收。他弟弟问他:“你不是喜欢吃鱼吗?”公孙仪说:“就是因为喜欢吃鱼,才不能收鱼。收了鱼就要给人办事,哪怕违法也不能违拗。慢慢地我就会被免除相位,到时候,想自己买鱼吃都难了。”公孙仪是明智的,适时控制了欲望,他明白:欲望是一种枷锁,看似得到,实际是在失去。

《解人颐》中的一段嘲讽世人贪得无厌的话:“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谈笑间将人性的贪欲描述得真实到位,这欲望的谷啊,果然深不见底。

古人告诫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无欲无求又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没有欲望没有追求,不就是当下没有动力不思进取的“躺平”吗?显然是不可取的。中国人自古就推崇“知足常乐”的价值观,就是提倡控制自己的欲望。历朝历代,贪污腐败者哪个不是没有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占有了不属于自己的利益,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理性控制欲望,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