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一把过“法考”,2022年却以1分之差错过中级社工考试

 社工客 2022-09-20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殊殊

    单位 | 峨眉山市总工会

9月7日,在微信群里得知2022年度的社工考试成绩已出。

迅速打开网站,输入个人信息,被弹出的数字惊吓住了,71,68,59!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确认自己不是眼瞎,确实是59!那一秒钟,有一种不知所措地懵圈儿,整个人莫名其妙地愣住了。这分数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心情瞬间跌入谷底。


自初次测试及上百次的真题及模考成绩来看,从未有过如此糟糕的成绩,却偏偏以一分之差折乾沉沙于正式考试。OVER,2022年,完蛋于9月!不是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只是不甘于用心备考后的被辜负。

年近40的中年人,人生已然过半,一路走来,坎坷崎岖,算得上是半部励志史。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看过的景,都已成为人生阅历的一部分。

年少辍学,那个14岁的孩子梗着瘦削的肩站在大渡河冷冷的风里哭这世界的凉薄与人性的冷漠,因为感受不到这人间的善,寻不见任何一双援手;

青年时远嫁无父无母的爱人,背起一岁多的女儿顶着世俗异样的眼光,走进培训学校与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一起听课,那辆小小的自行车承载着我和女儿艰辛地往返于家和学校,我却从未放弃,因为我知道,信息时代的今天,不懂电脑知识只会被这世界无情淘汰;

而后,一边打工一边自学,以31岁高龄考完14门课程,拿到四川大学法律专业的大专毕业证;

32岁,家父罹患胃癌,于是开启了长达两年时间家与医院的奔波,病父,幼女,家庭,工作,生活,学习,孤独无依,强撑着成为一大家子的顶梁柱,身累,心更累;

34岁,家父溘然长逝,我哭倒在殡仪馆冷冰冰的水泥地上,哭声绝望而凄厉;

2020年,以38岁的年纪,成功转行到房地产企业从事法务工作,工作之余,一次性考下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也算是对自己4年行政人事工作的致敬和交待;同时,抱定对法律的热爱,坚持多年的自学终于开出了最璀璨的花,我顺利考完17门课程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拿到四川大学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证;

39岁,在不惑之年,为了照顾高三的女儿,历经数轮残酷的笔面淘汰,果断放弃高薪跳槽到现单位从事法援工作;

到新单位的第16天,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又或许是因为放不下一个法学生的终极执念,全力对抗着所有的质疑与反对,顶着巨大的压力,义无返顾地拿起了手中的书,一个人在外租房照顾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利用工作和生活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到法考备考中,最终以莫大的毅力取得了客观197,主观122的成绩,一次性顺利通过法考,为自己20年的求学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实现了一个辍学少年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

2020和2021,由此成为生命中最有成就的两年。

高强度的备考后遗症之一,就是突然不适应闲下来的生活。

2022年初,考虑到单位的群团组织性,自己从事弱势群体法援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早年因家贫辍学却无人伸手相助的亲身经历,觉得自己确实有必要补充一下社工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为曾经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

我希望我的工作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求助者,我希望我的法律知识能为他们提供最有力的法律条款作支撑,我希望自己在从事这份法律工作的同时,能够保有一个社会工作者应当秉持的爱心和同情心,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温暖的人,而不是一台冰冷的法条机器,我希望我的工作和人生能因此变得更有意义,遂决定备考。

在网上百度了简单的社工备考知识,关注了诸如社工客之类的公众号,安装了某平台的APP,添加了相关的小程序,加入数个微信备考群,然后鼓动我的同事们一并备考。

看书、听课、刷题、模考,一路认认真真地走下来。

都说隔行如隔山,初次接触到社工专业知识的我,纵然过了法考,仍然被虐到生无可恋。社工是一个用爱发电暖人心的行业,而法律则是一个高度强调原则性不谈情面的专业,简言之,法律的冷酷与社工的热烈有着天然的相斥性,法学专业的我总是惯于以法律思维来看问题,对于综合选项,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选错,而法规却又太细,比如说慈善、退役军人、残疾人、社区、救助机构等只能凭感觉答题。

我不由得感叹,人的脑容量真的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我们学得越多,才会知道自己不懂的还有太多。所以,我们才需要不停地学习和精进。

配合某平台的免费公开课,粗略过一遍书,然后开始做纸质试题,配合教材查看解析,接着反复刷手机题库,按时参加万人模考。

疲惫的时候,就看看APP上的过关经验分享,刷刷公众号上的备考心得,再跟微信群友天南海北地聊聊天,一路走来,实属获益匪浅……

书是翻了又翻,题是刷了又刷,历年真题,一题不漏,每次模考,次次不落。

而我的同事们却心不在焉,直到临考前才在我的强力鼓励下临时抱佛脚,匆匆刷了些题目。

6月18日,抱着必过信心的我,淡定地赶往30公里以外的考场参加法规考试。

次日,同事一行四人,各自在不同的考场里奋笔疾书。

我满以为,凭我的努力和实力,顺利通关应是情理之中的事。却不曾想,我颇为担心的实务却考了71,而最有把握的综合竟然只有59分,一分不能定乾坤,却能定成败,我终究以一分之差败给了2022!

而我那参加初级考试的同事们却犹如开挂般幸运地飘过及格线。为他们开心之余,不免为自己的失利懊丧。

等到静下心来,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考试中确实还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也许是因为刚刚经历残酷的法考,首先从心理上有了不该有的轻视心态,以致未曾以对待法考那般全力以赴。

也许是一直习惯了机考模式,对于这种涂答题卡的方式,我还不太适应,以至于在交卷后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卡片有横竖之分,考次不同,横竖有别。

也许是败给了刻入骨髓的法学理念,比如那道社工与社区施工设计方沟通的选择题,我明明知道,社工专业是容不得据理力争,针峰相对的,但仍然固执地站在法律的角度,选择了不该选的选项。

也许是败给了盲目自信,答题完毕后,我按照自己的习惯对题项作了自我扣分得出大概的分数,然后再加扣5、6分,确定及格后,便纵容自己任性失分。

……

纵然有千般的不甘心,却还是宽慰自己,人生总有第一次,比如说挂科。哪有什么“逢考必过”的神话,不过是全力以赴和好运加持,挂着“学霸”虚名的我,总要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生命里的每一次失败和打击。

意难平,但愿赌服输。告诉自己,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

为这场备考而学到的,记下的社工专业知识,它们已经刻在我的脑子里,谁也抢不走,偷不去。备考熬过的每一个深夜,是专属于我一个人的特殊旅程。

我会继续往前走,在明年的考试中为自己补上这万分遗撼的“1”。

明年,待我通关之时,希望社工客能允许我来此高呼一句:不诠释,不解释,我一直是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