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姐妹》:是书信填补了两个人的情感空白,也将彼此间错过的时光追了回来

 静逸阅读 2022-09-20 发布于北京

我曾一度对“姐妹”这个词语有些漠视,这源于我个人的生活体会。与朱墨在《姐妹》一书中陶姜、陶然年少时的感情相似,我与姐姐在少年时期也并不亲近。

陶姜、陶然这对姐妹年龄相差八岁,在陶然出生之前,陶姜一直独享着一家人的宠爱。陶然的到来,让年少的陶姜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但是在与妹妹陶然的朝夕相处中,陶姜不由自主将陶然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期待妹妹陶然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

然而,两姐妹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并不相同。姐姐陶姜认为的美好生活并不是妹妹陶然想要的,虽然陶然也会对现在拥有的一切产生怀疑,却并不代表陶然赞同姐姐陶姜的美好生活观。

陶姜年轻有为,自信独立,是世人眼中的精英女性。不可否认,陶姜的人生轨迹令人艳羡,不然陶然的婆婆也不会在陶然生二胎时主动让陶姜做第一个抱孩子的人。陶姜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极强的规划力,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一直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着。如果以姐姐陶姜为参照的话,姐姐陶然的人生则太过平常普通。

陶然一毕业就选择结婚生子,成为家庭主妇。姐姐陶姜对妹妹陶然过早步入婚姻殿堂颇有微词。在姐姐陶姜看来,婚姻是阻碍陶然发展的绊脚石,陶姜将陶然的这一行为视作冲动,尤其在粗略了解了陶然婆家的情况之后。不过,我在书中的第一封信件与故事开篇的讲述中,感觉到了时间点的小混乱。姐姐陶姜在信中说,谈恋爱可以,结婚也可以,别着急生小孩。然而,在后续的故事讲述中,陶然与宝生却是奉子成婚。

《姐妹》的故事在信件中开始,也在信件中结束。互通信件是这个故事讲述方式的独特之处,作者朱墨在信件中凝练了时间,也深化了情感。

最初,陶姜在给陶然的信中写满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随着俩姐妹越来越多的信件交流,陶姜、陶然不约而同敞开心扉,将沉积在心底多年的伤痛释放出来。

父母离异对姐妹俩带来了非常大的情感伤害。彼时,姐姐陶姜已离家求学,妹妹陶然独自一人在母亲新家和父亲新家间轮转,陶然说自己既是双方争相宠爱的对象,又是双方的间谍。陶然羡慕姐姐能够拥有父母完整爱直到成年,陶然对陶姜说,你们应该庆幸后来的我长成了一个正常人,没变成一个垃圾。

一段读来有些心酸。原生家庭给正值青春期的陶然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她独自一人守着这些秘密生活,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多年后,是姐姐陶姜给她带来了勇气,让她可以重新面对那一段过往,并微笑视之。

与此同时,陶然也终于看到了姐姐陶姜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是书信填补了两个人的情感空白,也将彼此间错过的时光追了回来。

《姐妹》这个故事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比如妹妹陶然青春期时的孤独自卑,姐姐陶姜在职场遇小人设局,再比如陶然新婚与婆家的种种不相容,姐姐陶姜事业有成情感匮乏,所有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人生,这些平常让这个故事读来倍感亲切。

邱玉洁在《跋:被公开的信》中写道:朱墨蘸着自己的心血写出这本书来,一个字一个字,逐字组成一封给破碎之家的信。《姐妹》这个故事有多少还原于作者朱墨自己的人生我并不知道,不过我敬佩朱墨的勇气,毕竟不是谁都能够拾起那些让人刺痛的时光切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