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旭安:我眼里没有“丑书”,只有俗与雅!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9-20 发布于河南
不与人同 秀出自我

■宋旭安

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


笔:狼毫中楷笔
墨:红星墨液
纸:鸭蛋青色蜡染笺
砚:带盖石砚
创作环境:家中
宋旭安 隶书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堂
规格 180cm×75cm

纸笔的契合度,是书法作品表现力的关键一环。每有创作欲望的时候,我便开始琢磨用什么样的笔,畅想着“墨色”的美好画面,同时思考用什么样的纸张来表达。我平素写隶书,喜欢用兼毫写大字,在涨墨洇化间掺以枯笔苍劲之趣,加之结字的拙巧处理等,来表达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这与我曾在美术学校的学习经历有关。虽不能满纸云烟,但最畅快的表达是我的追求,此或谓“意在笔先”。

这次创作选取的内容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全文170余字,给自己设定的尺寸是六尺以内的中堂形式。根据尺幅,单字字径约6cm,笔只能改用我平时写楷书用的狼毫中楷笔,纸也是我写楷书用的“蜡染笺”,浓墨不加水,使墨色黑亮。三者完美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好工具后,就是定位创作风格,理清创作思路。在我看来,6cm左右的字应该是小字范畴,用蜡染笺书写,以什么样的笔触和速度来表现作品的张力是一个课题。我设想的风格基调是:字形峻朗飘逸,拉大收放的反差,线质厚重与轻盈相掺;我喜欢波磔分明、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或许有人会问:就是把字写美吗?不然。“韵律”之美与外形关系不大,有人刻意追求那种去除波磔、臆造残破,我不喜欢,也不会那样去表达。在我看来,“心性”的超拔才是表达的主旨,任何书体的创作,“刻意”的东西多了,便会矫揉造作、适得其反,所以,不能用外形的美丑来定义“品”之高下,在我眼里没有“丑书”,只有俗与雅。虽说“俗”与“雅”也无定论,但我只表述我自己的看法。

再接下来,就是调整好心态,从容地书写。创作前的心态调整很重要,年纪大了,不免精气神欠缺,每每创作之前,我会听一些时而高亢抒情、时而低回婉转的歌曲来培养情绪,或是喝一点点酒壮养神思,而后挥毫。《五柳先生传》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开始创作的。

表现“自我”的笔墨情趣,从结字用笔开始。“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的一贯主张,没有细节做支撑,作品一定是苍白的、模糊朦胧的。我很在意“起、行、收、提、按、转、折”这些细节,虽简单,但蕴含着创作者的审美把控能力,在这些细节的表达中,“高下”立见。虽说这些“技法”是为情趣、格调服务的,但如果“技法”缺失,任何所谓的“品位”将无“品”可言。

我反对“炫技”和“技法”至上,但没有了这些“基础”做支撑,“品格”又从哪里派生?再高的境界也要通过心和手来付诸笔端。所以“笔耕不辍”便是我们永远的课题,我会一如既往地,如初学般、不断去领略古今贤达的文思、墨韵之美,来滋养身心,在平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书成观之,此作字里行间包含着我的情趣和不与人同的思维。当然,有一句话说得很有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要表达的,和表达出来的,或许其间的差距永远如沟壑般难以填平,但正因如此,追求“美”的使者们,才会孜孜以求地去追附心中的“理想”之境。


编辑 ▏汪小花
供稿 ▏2022年《书法报》第3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