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煜 | 循序渐进 学会预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解读

 杏林智慧 2022-09-21 发布于广东

循序渐进 学会预测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解读

文 | 朱煜

朱煜   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上海市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吟诵学会会员。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上海市园丁奖,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等称号。著有《教书记》《把孩子教聪明》《让课堂说话》(三卷)《赵清遥的作文故事》等十余种专业书籍。近年致力于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现执教于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

三年上册第四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主题是预测。它与四年级上册中的提问,五年级上册中的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上册中的有目的的阅读,构成了小学阶段阅读策略学习系统。

这是以往的各版本教材所没有的。统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让学生慢慢成为积极的阅读,从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而言,这都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创举。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个策略。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些课后习题,如根据课文情节编写故事,其实就已经是在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预测的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进行预测预测,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预测之后的验证,能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在预测、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预测”的阅读策略来编排。《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课后习题以讨论的形式,提示了可以预测的角度和相关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课后习题中提示了预测的角度和依据,并指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预测与后面文本的关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使用预测这个策略。

本单元各个教学内容的编排逻辑清晰,因此教学中不宜自己调整教学顺序。《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利用旁批为学生提供了预测的范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阅读中的预测。预测不是随便乱想乱猜,有依据的预测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炼几条常用的,易于区分的预测依据,便于学生学习运用。除了落实这个教学点,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他们没有读过的文本,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预测依据,练习预测。从而加深预测要有依据的认识。

(10月16-17,朱煜老师将在“谷里书院文学教育大讲堂”上课,点击上图,即可查看相关课程,14位小语大咖在等你!)


第一阶段:谷里名师录播课(7+n节),10月1日一次性解锁。

第二阶段:谷里文学大讲堂直播课(14讲),10月16-17日直播。

(以上课程内容整体已确定,部分微调以实际课表为准,不再单独通知

教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课中学到的预测的依据。然后引导学生探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当成风筝线和晾衣绳的内在含义,以此预测第三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可能会被拍什么用处。当学生预测后,还可以出示作者写的结局,引导学生讨论喜欢原文的结局还是自己编写的结局。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预测的快乐,使其懂得即便没有预测对,只要是有依据的预测也是有价值的。

教授《小狗学叫》时,同样需要先复习前一课预测的学习经历,然后用更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预测故事的结局。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说清自己预测的理由。在出示原文结局后,引导学生再一次讨论自己的预测情况。

如果说《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教预测要有依据,《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让学生尝试预测,那么《小狗学叫》就是巩固有依据地预测。

经过上述学习,学生在写单元作文《续写故事》时,就能够结合课本上提供的三幅图,合理预测故事的结尾。当然教师在指导中,也应该继续围绕单元目标,进一步复习巩固。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匹配度很高,非常适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教学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单元目标的落实应层层推进,不要急于求成要从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开始,实践并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按序分解教学梯度,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再尝试运用,由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习惯。

第二,教学中不要灌输概念,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阅读实践中提炼方法,并且在后续的阅读活动中使用方法。使用方法时,不能为了用方法而用方法,而应该将方法自然地渗透在阅读过程中。

第三,在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预测结果时,应引导其顺畅合理地表达。如果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要拘泥于原文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