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科技名词|根圈

 wxsjbcf 2022-09-21 发布于山东

根圈

rhizosphere

又称:根际

定义: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包括根表面。一般为距根系表面几毫米的土壤区域,为植物根系有效吸收养分的场所。

学科:土壤学_土壤生物与土壤生物化学

相关名词:根圈微生物 根圈效应

【延伸阅读】

1904年,德国农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洛伦兹·希尔特纳(Lorenzo Hiltner)首次创造了“根圈”这个词来描述植物和根的界面。根圈,又称“根际”,是根系周围土壤的一个狭窄区域,一般在离根轴表面数毫米范围之内,是土壤-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区域,也是不同植物种类或品种、土壤和环境条件形成的特定的微生态系统。

根际区域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它们依赖植物脱落的细胞、糖和蛋白质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作为交换,细菌和微生物为植物根系创造一个养分丰富、透气的地方,因此,根际土壤营养丰富。在根际内,植物、细菌和微生物的共存创造了一种共生关系。根际也是植物菌根真菌存在的地方。共生于根际的生物体之间以及它们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影响作物的生长。

根际不是一个大小或形状可确定的区域,根际范围的大小与植物种类、植物生长发育阶段、根系年龄和微生物区系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根系的不断生长,根际的特性沿根系的径向和纵向不断变化。根际根据其与根系的接近程度分为内、外根际和根表。内根际通常指根的皮层和表皮部分,在这些区域中,微生物和阳离子可以占据细胞之间的“自由空间”(外质空间);根表是指根系本身;外根际通常指土壤微域。微生物可以在内、外根际和根表定殖。

根际是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它支配着植物养分的化学成分,并影响植物的生长。根际高水平的水分和养分比土壤其他部分吸引更多的微生物。根际细菌参与养分特别是氮、磷和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并决定它们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有效性。根际细菌通过提高植物养分利用率、生产生长激素来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作为控制病原体的生物制剂。根际生物可用于促进稳定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并作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剂。此外,根际土壤比其他土壤更潮湿,有助于保护根免受干燥。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农艺或育种手段调控根际环境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延伸阅读作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秀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