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别彩云间

 书柜茶室 2022-09-21 发布于上海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这首千古名篇,引出一位红颜知音——王朝云。

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杭州通判。一次在舞会中苏轼見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

那年朝云十二岁,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苏轼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故决意以苏轼夫人王闰之侍女的身份追随苏轼。

苏轼教导年幼的朝云识字、写诗、填词,在音乐、艺术、书法等领域,苏轼也是朝云最好的老师。

后在贤惠的老妻王闰之操办下,18岁的朝云被40诗的苏轼纳为妾。

因性格过于耿直,苏轼经常在朝廷受气,但他生性豁达,喜欢以有趣的形式来宣泄。这时只有朝云读懂他,了解他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感叹说:“知我者,朝云也。”

正因这份懂得和欣赏,朝云方能任世事沧桑,二十三年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常伴苏轼左右。

苏轼被贬人烟稀少,瘴疠横行惠州时作过一首《蝶恋花》词。他为解厌闷,叫朝云复唱,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含泪而至。这两句词是苏轼从屈原的《离骚》中化用而来的,借用屈原的诗意表达了自己政治上难以施展抱负、郁郁不得志的痛苦和感伤。鲜有人能读懂其中深意,唯有朝云,这个了解他的抱负,更理解他的失落之人可懂。

朝云自杭州初遇追随后,相继伴其官迁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等地,无论生活如何清苦,朝云都与苏轼共患难,布衣荆钗,细心为其调理生活起居。精打细算制出“东坡肉”,从而使得“东坡肉”发扬光大,千古流传。

苏轼与朝云受到政治上的打击,在生活上老天也不遂人愿,在他们又一次颠沛流离中,他和朝云儿子不幸中暑夭亡。

朝云一生不要名份,心甘情愿追随苏东坡。这是苏轼最感安慰和骄傲的资本。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时逢惠州瘟疫,本就身体虚弱的王朝云虽终日以药为伍,仍耐不住岭南闷热恶劣的气候,不久便带着不舍与无奈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

苏轼尊重朝云的遗愿,将其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松林里,只因朝云曾言此地景致颇有家乡杭州西湖的风貌。并在墓上筑亭覆盖,取四句偈意为“六如亭”,周植梅花。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

不合时宜,

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

每逢暮雨倍思卿。

朝云生在杭州西湖,葬于惠州西湖,是纯粹巧合?还是历史的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