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前玛格丽特公主葬礼:女王哭了,两个月后101岁的母亲也走了

 用户cch17005 2022-09-21 发布于中国台湾
“我的女王姐姐有一种光环,我印象非常深刻,当她走进房间时,整个场景就像是有一种无形的魔力。”

当年,英国王室真正的公主玛格丽特曾经这样热烈地讲起自己的姐姐伊丽莎白二世,语言之中不经意间就透露出了姐妹两个的至情深情。

确实,玛格丽特在世的时候,一直对女王姐姐充满了敬畏与崇拜,作为最后一代真正帝国主义君主时代的人物,从来都用最传统的皇家态度来面对姐姐。

“她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我一直试图以自己的谦卑方式来为姐姐分担。”

玛丽格特所谓的分担方式不但包括了自己的一行一动,还包括了自己的爱情。

她17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大自己16岁的王室侍卫彼得·汤森。

两个不同阶级,不同宗教信仰的男女,在后宫无人之处开始约会、恋爱。直到乔治六世离世,伊丽莎白二世走上王位,君主制度岌岌可危。

女王面对不稳的王室急欲拿出自己的决心来打理、统治。

可就在这个时候,玛格丽特公主与侍卫私相爱慕的事实被翻出来。

这个被父亲宠坏了的公主,早已经与汤森相爱了5年哪怕是失去父亲最无助的岁月,都仰赖于那个男人的支撑。

可他们之间却是不合法的,于王室规矩,于教会宗义,都明显违背了传统

女王看着悲伤的妹妹无计可施,她试图劝妹妹放下,但显然玛格丽特并听不进去。

这件事对女王的影响很大,新王登基,一面是新官上任的威仪与手段,一面则是朝夕相处,共同长大的妹妹,她难以取舍。

甚至,有人用这件事来打击女王,认为君主制度已经成为了私人欲望的一种称谓,而非传统意义上用以服众的王权。

女王无法对妹妹提出让她分手的要求,因为她对妹妹爱情的心理感同身受。

她在13岁的时候,便与菲利普亲王一见钟情,后来不顾父母的反对,极力嫁给了爱情。

一个女孩子,不论处于何种境地,爱恐怕都是唯一可以让其屹立不倒且由心而外相信的一件事情。女王年轻,能分得清大局与自我,同样重视着爱情与亲情。

但教会的利益明显受到影响,王权一旦不保,那教会的存在就变得尴尬。

于是,主教亲自出面:如果玛格丽特公主不能放弃这段爱情,教会将对她做出驱逐出教的决定。

这对于玛格丽特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每一个王室成员的身份都让他们从小注定与教会的关系。所以,她对宗教虔诚的程度一点都不比对家与亲人差,她为此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与汤森的关系。

最终,玛格丽特为了姐姐的王权,为了教会的教义,她做出了人生最艰难,足以让女王对其愧疚一生的决定:我个人决定与彼得·汤森先生分开……

玛格丽特在念完个人声明的时候声泪俱下,从那一刻起,一个从小娇宠无限的公主真正长大,成为了面对一切世俗的姑娘。

虽然她的父亲曾经是国王,她的姐姐如今依旧是国王,但是,在面对君主制度之后,她的人生便只剩下现实。

而这件事同样刺激着女王,她看着自己在王位上的纠结与痛苦,看着妹妹发表声明时痛哭流涕,深深感觉自己这个做姐姐的失败。

女王从内心深深爱着自己的妹妹,父亲去世之后,她几乎就是以父亲的身份站在妹妹身后的。

可惜,那时的她实力太弱,根本不足以为妹妹撑起未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是妹妹成全了自己的威仪,女王内心的愧疚可想而知。所以,从那一刻起,她似乎就在心里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让妹妹为难。

事实就是如此,玛格丽特后来与一个摄影师结婚,外界一片哗然。但身份稳固下来的女王不为所动,只要妹妹愿意,她绝不阻拦。

只是女王心里应该很清楚,嫁给谁,与谁在一起,其实都不是玛格丽特真正的快乐,因为她真正的快乐早在当年发表声明时与之埋葬了。

后来,玛格丽特的婚姻继续不下去了,成为了王室几百年来第一个离婚的公主。女王再次站在她的背后,默默给了她最大的依靠。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在羡慕玛格丽特有一个宠自己如宝的姐姐,但谁也不会想到,那是她用自己一生的真正幸福做出的置换。

没有爱情的玛格丽特,如同失去养分的花朵。

她拼命挣扎于各种环境,与不同的男人交往,过着夜夜狂欢的派对生活,唯独没有真正的幸福。

2002年,71岁的玛格丽特因为肺癌离世。

这是家族遗传式的绝症,同时也是放纵生活不可自拔的结果,她用此来提醒自己:一生都生活在无助之中。

葬礼上,望着妹妹的灵车,女王潸然泪下,一个坚强、隐忍的国王,最终没能坚持到最后,那是她人生不多的两次葬礼落泪之一。

后来,在菲利普离世时女王同样在葬礼上疑似落泪但也仅仅是疑似,与在妹妹葬礼上的不可抑制迥然不同。

“在很多方面,玛格丽特都是女王最亲密的伴侣”,对于女王与妹妹的感情,皇家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沃里克是这样说的。

时间过去了不足两个月,女王的母亲走完了自己101岁的人生。虽然这已经不是什么过于悲伤的事情,可对女王的打击依旧很大。

在两个月的时间之内,一个人失去了原生家庭所有的牵挂,从此,她不知来处,只剩归处。女王的悲伤可想而知。

但这样的女王是有温度的,人们对于她的悲伤与痛苦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支持。没有人认为一个国王在葬礼上流泪是不成体统的,也没有人置疑她不可抑制的真情。

根据女王多年在位的政绩及形象,英国民众认为,1992年的女王是最失败的,而当戴安娜离世时,她的形象几乎被推到了君主制度被废除的边缘。

王室传记作家萨莉·比德尔·史密斯说过:

“女王的母亲是受人爱戴的祖母,在那一刻(去世),这种受人爱戴的地位转移到了女王身上。”

这也就是说,女王生命中有两个对自己意义重要的女性,一个是自己的妹妹,一个则是自己的母亲,她们两个与她没有一丝芥蒂,全心全意辅助着她在国王的王位上不断向前。

可是,这种爱与辅助总有尽头,当忽然有一天,妹妹玛格丽特与母亲同时离去,女王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女王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从小有原生家庭的呵护,长大有各方面人员的辅助,至老依旧受民众爱戴。

可同理,女王也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如同一个积攒悲伤的“盒子”,用漫长的96年来一点一点捡拾生命中的痛苦。

眼看着一个又一个至亲之人离开自己,那是多么无助又悲惨的事情?

好在这一切如今都结束了,女王将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回归那些爱她之人的身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