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58:出师未捷身先死,魏军大胜后孝文帝倒在了前线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太和二十三年(499)三月,刚从邺城回到洛阳的孝文帝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踏上了南征之路。

早在邺城过春节时,孝文帝的身体就已经亮起了红灯,自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以来,孝文帝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长年累月奔走在各地,南征北战,亲力亲为,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年前在钟离前线孝文帝又接连遭到冯熙、冯诞父子去世消息的打击,精神很不好,强撑到邺城终于出状况了。本来孝文帝是打算回京后修整一段时间,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他于正月启程回京时,从江南传来紧急军情:

南齐太尉陈显达率军北犯,攻陷马圈戍(今河南镇平南),围困顺阳(今河南淅川),北魏顺阳太守张烈凭城坚守,形势危急。

南下途中的孝文帝闻讯,立即派振武将军慕容平城率五千精兵星夜兼程赶往顺阳。长途跋涉使孝文帝的病情迅速恶化,已经到了无法指挥六军作战的程度,无奈之下只得委托六弟彭城王元勰代为处理军务。又命令广阳王元嘉率军占据均口,截断陈显达退路,关门打狗。

均水是汉江支流,一旦均水巷道被截断,齐军将无法全身而退,双方大战一天,魏军大破齐军。陈显达等人连夜逃走,魏军缴获了大量齐军遗弃的军械辎重,乘胜追击一口气追到汉江边,齐军战死、淹死者十之七八,几乎全军覆没。

魏军旗开得胜,打了一个大胜仗,但孝文帝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糕了。自从卧床以来,六弟元勰一直守候在床边伺候,昼夜不离左右,端茶喂药,无微不至。吃饭时总是自己先尝饭,没问题才给孝文帝吃。晚上元勰睡觉从来不脱衣服,每天都是微微眯一会儿,头发也没空梳,脸也不洗,非常辛苦,感人至深。

长期卧床使得孝文帝的脾气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处罚侍从,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每次都是元勰想方设法劝解孝文帝息怒,救下了很多人。

“自魏主有疾,彭城王勰常居中侍医药,昼夜不离左右,饮食必先尝而后进,蓬首垢面,衣不解带。帝久疾多忿,近侍失指,动欲诛斩。勰承颜伺间,多所匡救。”——《资治通鉴·齐纪八》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来日无多,孝文帝任命元勰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全权负责对齐战事。元勰感觉自己压力很大,不是那块料,怕辜负皇恩,便推辞道臣侍奉陛下起居还行,哪能治军打仗呢?请陛下另选贤者治军,臣弟只求侍奉陛下早日康复。

孝文帝不答应,说内事、外事都交给你办,朕病的如此厉害,万一哪天撒手而去,打胜仗,安社稷,除了你还能指望谁呢?这违背朕的意愿,朕不同意。

元勰万般无奈,只得硬着头皮临危受命。

顺阳大捷后,魏军本打算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可惜孝文帝病情恶化,怕是撑不了几天。元勰和任城王元澄商量后为了安全起见,决定悄悄撤军,又一次前功尽弃。

大军行至谷塘原(今河南鲁山境内),孝文帝病危,看来是撑不到洛阳了,于是他叫来元勰交代后事。他吩咐道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先赐死皇后冯氏。

孝文帝临终前为何特别要求赐死皇后冯氏呢?

这里面除了北魏家法“子贵母死”的因素外,还有一层不便明说的原因。皇后冯氏出身显赫的冯家,政治立场比较保守,反对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经常搞小动作阻挠,甚至利用巫蛊之术诅咒孝文帝,这还不过瘾,她居然胆大到趁孝文帝出征在外,偷偷和人私通。

没有不透风的墙,冯氏的种种荒唐举动孝文帝早已了如指掌,他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给皇帝戴绿帽子,这种疯狂的行为死一万次都不够平息皇帝心中的怒火,但最终孝文帝还是冷静了下来,毕竟家丑不可外扬。他吩咐元勰等自己死后马上赐死冯氏,以皇后礼节安葬,冯家之事就不要再提了。

处理了冯氏后,孝文帝又希望元勰出任辅政大臣,向他托孤。他还特意举了霍光、诸葛亮的例子,说霍光、诸葛亮都是外人,尚且受托孤重任,你是我亲弟弟,怎么能不全力以赴呢?

谁料元勰哭着推辞,说当年周公受武王托孤遗命辅佐成王,功高震主,即使成王那样英明的君主尚且不免猜忌周公,更何况臣弟远不如周公,还请陛下另择贤臣。

孝文帝汉化程度非常高,他岂能不知历朝历代宫廷中的喋血惨剧,听了弟弟的话,他默然良久,叹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哥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你,好吧,哥不勉强你。

元勰听了大哥的话,伏地大哭......

后来孝文帝死后公布的六位辅政大臣名单里,果然没有元勰的名字,但他毕竟是孝文帝六弟,后来还是因为影响力太大,招致嫉恨被逼自杀,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劫数,不禁令人悲叹一声。

太和二十三年(499)四月,孝文帝终于撑不住了,病逝于谷塘原,年仅33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彭城王元勰、任城王元澄等人紧急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内情,三军将士都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大军按原计划继续北返,为了迷惑尾随其后的齐军探马,一路上元勰等人严密封锁消息,每天依旧向御车请安奏事,端茶送饭,没有任何异常。

这剧情是不是似曾相识?有没有感觉有点眼熟?
上推一千多年,从沙丘出发的一支车队也上演了同样的剧情,只不过那支车队上空弥漫的却是咸鱼的腥臭味.......

孝文帝病逝于农历四月,按说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如果不能尽快赶回洛阳,只怕元勰也要派人去采购咸鱼了。

好在谷塘原离洛阳不算太远,由此地向北到达汝州再北行至伊阙关,沿伊河顺流东下便可抵达洛阳城南的永桥码头。

元勰封锁消息日夜兼程北返的同时又飞鸽传书,请太子元恪立即奔赴鲁阳(今河南鲁山)和他会合,商议皇帝的治丧事宜。太子元恪接报不敢停留,连夜南下鲁阳和元勰会合,此时才正式公布皇帝死讯。

一时间三军缟素,哭声震天,父老闻皇帝驾崩,皆痛哭于道,甚为感人。

消息传到江南,陈显达本想落井下石,出兵追击,但又考虑到魏太子已经在鲁阳即位,北魏也没有出现内乱,魏军主力全身而退,就算出兵也伤不到北魏筋骨,还有孤军深入被包饺子的危险。思来想去,干脆也以“礼不伐丧”为借口,悄然退兵,南北之间再次停战,双方高挂免战牌。至此南北双方都迎来了新皇帝,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孝文帝的去世对北魏政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在他的葬礼后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他的灵魂归宿之地为何选在了洛阳西北的邙山上。
这些问题随着孝文帝灵柩运抵洛阳,也将大白于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