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需要创造亲密

 郭睿之 2022-09-21 发布于甘肃

我们需要创造亲密

文/王继续

“我们需要创造亲密”,我曾经以这个标题写过一篇文章,旧号没了,文章也就丢了。今天重新拾起这个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

当时的事件背景是“网约车乘客跳车”,是继货拉拉事件之后的再一次女乘客跳车事件。只不过该事件的结果是“人未死,录音在”,和唐山打人事件一样,事件脉络清晰,权责明确。

那就是,女乘客以为司机搭讪未遂,于是改变了两次航线,这才导致自己跳车受伤。主因是司机行为不轨。而司机表示自己只是抄近路,乘客突然跳车,很是诧异,改变航线是出于善意。

有录音录像为证,误会解除。但女性对于男性的猜疑从未解除。

唐山之后,两性议题受到热议。甭说女性的不安全感难以得到保障,连我们男性也多少有点想装进套子里了,像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非必要不出门,连睡觉都要把头蒙在被子里。

胡编锡进说,保护女人是男人的天性。这话想必大部分女人不会同意。唐山以前不会同意,唐山之后更不会同意。

据我从未严肃调研过的主观认识来看,大部分女人认为,女人至多为难女人,但男人是真的伤害女人。

如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需要具体一点,那应该就是“不要和陌生男人说话”。

据一项调查发现,97%的年轻女性曾受到过性骚扰,尽管这些性骚扰的程度各不相同。长相上论“安全系数”一方面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上的安全系数普遍比男性低。

忘了在哪篇文章看到的,大意是说,男性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女性的感受,尤其社会安全感的层面。这种现象可能永远无法根除。

所以,她们只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不说女人没一个好东西。

我们当然知道这是偏激之语。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是一次次的男性对女性的极端伤害之下,在类似新闻事件循环发生之下,男性强化了女性对这一认识的存在。

女性恐婚多半源于恐男,而男性恐婚却不尽然。

我喜欢《十三邀》第五季的片头词。许知远在第五季每一期的片头说:

当我看到世界越来越封闭的时候,变得突然充满了防备心,我们是孤独的狂欢啊。创造亲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事情,身体上的亲密感,包括智识上的亲密感,对这个社会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是需要创造亲密,可我们无从去创造。大眼昨天写了一篇文章,读来一身冷汗,恕我不敢去创造亲密,何况女性。

如你所知,曾经深夜撸串是来彰显我们大国安全系数的,如今深夜撸串还得问问店家是否当兵出身。

《旧唐书》中记录过一个故事,说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但还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这就是“路不拾遗”的故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好。有意思的,武阳就是如今河北一代。


上篇文章:我看罗永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