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蘇軾行蹤考/第三篇 第一次進京與母喪回鄉/第三章 本篇小結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22-09-22 发布于甘肃

蘇軾行蹤考

图片

编者按语

《苏轼行踪考》,是李常生博士耗时12年,踏遍苏轼华夏足迹,边研讨古籍,边核对地理,在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编撰而成的苏轼研究巨著。经过十数次修订校正,最终定稿。此书除厘清史实,考订年序,更因将碎片化之苏学成果整合于一,为后人认识苏轼思想演进、洞察中国文化开出一窗,而书中数百自绘地图必将造福于大陆当代文化事业之复兴,是一部考证详实、内容丰富、最大程度还原苏轼人生轨迹的著作。全书共1700页,接近120万字,收录图片、手绘地图过千幅。

经李常生博士同意,本公众号将分章节连载,分享给各位,敬请关注。

谨此,衷心感谢李常生博士无私地奉献自己花费人民币150万元的研究成果!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李常生,祖籍河北滄州,1949年生於江蘇常州,後隨家人在臺灣長大。大學時因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而迷上蘇軾,決心要撰寫一部更完整、更具真實性的“蘇軾傳記”,於是在知命之年,陸續考入南京東南大學(原中央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工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專研北宋史、蘇軾史)。學無止境的他,目前仍在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班(專研宋代文學、蘇軾文學)繼續研讀。為了獲取真實資料,花了十二年的時間找遍、走遍蘇軾、蘇轍所去過、到過的所有地方與路程,總計花費人民幣近150萬元。因身體健康不好,整個過程中曾經昏倒過八次,但是有幸地走完蘇軾、蘇轍一生行蹤,並終於能夠深入了解、體會蘇軾、蘇轍兄弟的一生命運的艱困,以及他們的文學作品的內涵、哲學思想、生活態度、待人處事的方法等。我個人非常榮幸自己有機緣做完這件事,並已撰寫完成120萬字的巨著《蘇軾行蹤考》,預計在明年10月又可與大家分享《蘇轍行蹤考》。

 李常生

2019/03/10  台北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總目录

图片

蘇軾行蹤考 序言(点击阅读)
第一篇 緒論
第二篇 眉山蘇軾
第三篇 第一次進京與母喪返鄉
第四篇 第二次出蜀與三蘇南行集
第五篇 第二次進京與鳳翔府簽判任
第六篇 第三次進京與父喪返鄉
第七篇 第四次進京
第八篇 任杭州倅
第九篇 山東知密
第十篇 江蘇知徐
第十一篇 浙江知湖與烏台詩案
第十二篇 貶謫黃州
第十三篇 萬里來去  知登五日
第十四篇 第六次進京
第十五篇 浙江知杭
第十六篇 第七次進京
第十七篇 安徽知潁與江蘇知揚
第十八篇 第八次進京
第十九篇 河北知定
第二十篇 貶謫惠州
第二十一篇 貶謫儋州
第二十二篇 北歸常州
第二十三篇 結論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章  第一次進京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丙申,蘇軾二十一歲。
圖03001:三蘇第一次出蜀行走路線圖。
圖03002:三蘇上行出蜀順金牛道路線圖。
圖03003:三蘇出蜀過秦嶺概略路線圖。
圖03004:劍門關地理位置圖。
圖03005:從高處遠眺現代劍門關。
圖03006:明月峽地理位置圖。
圖03007:明月峽風景現況圖。
圖03008:澠池地理位置圖。
圖03009:三蘇第一次出蜀自長安至汴京行程路線圖。
圖03010:宋代鄭州、洛陽地區行政區域與現代關係位置圖。
圖03011:北宋大興國寺概略位置圖。
圖03012:宋汴京景德寺概略位置圖。
圖03013:宋代與現代宣州關係位置圖。
圖03014:乾隆許昌志所繪許昌老城與蘇子由舊居關係位置圖。
圖03015:蘇轍最後寓居地(今許昌西長店村)關係位置圖。
圖03016:許昌市東側西長店村(南門)蘇轍舊居處概略位置圖。
圖03017:蘇轍於許昌西長店村(南門)舊居原址現況圖。
嘉祐二年(1057)丁酉,蘇軾二十二歲。
圖03018:蘇軾、蘇轍在汴京參加各種考試列表。
圖03019:北宋東京城崇政殿概略位置圖。
圖03020:汴京金明池遺址公園。
圖03021:據傳為張擇端所繪製的金明池圖像。

第二章  母喪返鄉

嘉祐二年(1057)丁酉,六月初
圖03022:蘇軾母喪回鄉路線圖。
圖03023:眉山蘇墳山位置圖。
圖03024:老翁井與蘇墳山之關係位置圖。
圖03025:蘇墳山及老翁井現況圖。
仁宗嘉祐三年(1058)戊戍,蘇軾二十三歲。
仁宗嘉祐四年(1059)己亥,蘇軾二十四歲。
圖03026:北宋時代成都府與眉山行政區域及今關係位置圖。
圖03027:成都宋、清城池範圍圖。
圖03028:宋代眉山石佛鎮與現代眉山石佛村概略位置。

第三章  本篇結論


溫馨来提示

由于微信编辑方式,“脚注”统一改变为“尾注”。尾注序号自动生成,未能与原文(PDF版)保持一致,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第三章  本篇小結

    蘇軾母親程氏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士,在中國歷史上這麼多女性當中,她是唯一培養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大家的母親和妻子。蘇軾幼時,父親蘇洵好外遊,各處巡遊交友。母親予以啟蒙,蘇轍出生後也多虧母親開啟幼年教育、兄長照顧。蘇軾祖序歿後,蘇洵回鄉,方才開始安排蘇軾兄弟各種學校私塾正規教育之事。然有了這位偉大的妻子,蘇洵也方能自行用功而無後顧之憂,最後也能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名。可惜程氏並未享受到三蘇給家裡帶來的名望、官望和任何錢財利益,只是在死後獲得了一個空泛的「武陽君」稱號。
    蘇軾在入汴京考試以前,大約多在研究策論以備考試題目,蘇軾與蘇轍的詩作,要在母喪服畢後,三蘇順岷江下行,再接長江、過三峽險灘,到江陵後登陸北行至汴京,一路行走,三蘇開始正式作詩作賦。研究蘇軾、蘇轍詩集和文集,起始點都是服母喪後,往汴京行走,一路所撰,均以遊記或描寫當時各景點的典故、驚險為主題。蘇軾自出生起,當了杭州通判以後[1],方才正式展開填詞之文學創作,而蘇洵與蘇轍文、詩集中均未見有填詞創作,很可能三蘇在至汴京前均未熟於詞學,主要是在研讀準備京考的各種學識。在某種限制下,蘇洵、蘇轍都未在詞學上下功夫,單單蘇軾一人致力於詞學創作,將宋詞推上高峰並在中國文學史上,讓「宋詞」站上一定的高度與地位。

1


[1]另有一種說法,蘇軾《華清引‧感舊》作於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罷鳳翔府簽判,返京,過長安,遊驪山時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