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蹚将”啥来头?和职业有关

 华民 2022-09-23 发布于吉林

说道山东人们都会联想到“好汉英雄”,程咬金、秦叔宝、戚继光等名臣都是出自于山东,自古以来,山东地界的男子们都高大威猛,善于武术骑马,但为何会有“响马”之称呢?

乱世的老百姓,只能靠自己的“本事”养家糊口,如果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有人就靠打家劫舍得以生存下去,在古代就称作为土匪。山东的响马非常出名,河南的蹚将,打家劫舍是臭名昭著。

在唐朝时期,土匪又称作为“响马”,宋朝时期称作为“绿林好汉”,到了明末清初时期,东北的土匪称作为“胡子”。

“响马”的意思,就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从前他们都是养马的人。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山东一带的强盗横行齐鲁大地。这个地方的强盗,与其它地方的强盗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些强盗出现的时候,都把马铃系在马的脖子上,快马加鞭的时候,马铃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谋财不害命”,只管到农村强行拿走老百姓的财物和粮食,一般情况下不会伤害老百姓的性命。

因此,农村老百姓,一听到马铃的急促声音,就知道土匪强盗来人了,一般都是采取躲避的办法,把财物早早地藏起来,让他们进村既找不到财物,又找不到村子里的人,毫无办法,只好走人。

那么,什么叫做镗将呢?镗将其实就是河南一带的手工艺者,如铁匠、木匠、石匠、砌匠等等艺人,叫做镗匠,长年累月行走在广大农村,做手工艺活儿谋生。

到了清朝晚期,河南苛捐杂税盛行,饥饿战乱频繁发生,瘟疫经常肆虐横行,自然灾害频发,农村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生活和生存极其坚难,社会治安也非常混乱。导致“蹚匠”在城市里无事可做,时间久了就到了无法维持生计的地步,再加上政府对老百姓的不断压榨。“蹚匠”的生活更加困苦,甚至一两个月没有一文钱的进项。

拿不到工资的,该怎么办?只好采取极端手段,强行索取。经常出现打斗索债现象。后来,这些手工艺者,发现打家劫舍,大有甜头,获得的财物非常可观,便做起了土匪强盗的勾当,到处抢窃乡下人的财物,动不动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这些由手工艺人形成的土匪强盗,便迅速发展壮大,到处存在,基本上遍布了整个河南地区一带,臭名远播,籍名昭著,成为当时的一种严重的社会恶劣势力。

自此之后当地的“蹚匠”就称作为“蹚将”,意思就是当地的土匪。其实“响马”和“蹚将”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在没有办法生存的情况下选择的无奈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