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章》系列课程讲稿(十五)《均输》中

 天七阁 2022-09-23 发布于山西

这里是《九章》系列课程的第十五讲,《均输》中。

这一讲,我们继续讲解《均输》章中余下的内容。

今有粟七斗,三人分舂之,一人为粝米,一人为粺米,一人为糳米,令米数等。问取粟为米各几何?

答曰:粝米取粟二斗一百二十一分斗之一十。粺米取粟二斗一百二十一分斗之三十八。糳米取粟二斗一百二十一分斗之七十三。为米各一斗六百五分斗之一百五十一。

术曰:列置粝米三十,粺米二十七,糳米二十四,而反衰之,副并为法。以七斗乘未并者,各自为取粟实。实如法得一斗。若求米等者,以本率各乘定所取粟为实,以粟率五十为法,实如法得一斗。

这段话中的“粟”指的是带壳的小米,也就是现代的“谷子米”。“粝米”是经过了简单加工的“粟米”,类似于现代的“糙米”,是古时最常见的米。“粺米”是舂过的“粝米”,而“糳米”是舂过的“粺米”。

这道例题是这样的:如果有七斗粟米,由3个人进行加工,一个人要舂成粝米,一个人要舂成粺米,一个人要舂成糳米。要是想使三个人加工成的米量相等,他们各要取多少粟米来加工?加工成的米量是多少?

这道题需要用《衰分》一章中提到的“返衰术”计算。先在《粟米》一章中,查出粝米、粺米和糳米对应的率,粝米率是30,粺米率是27,糳米率是24。再求它们的“反衰”,粝米是,粺米是,糳米是

把它们相加。


算得的结果是,作为“法”。

接下来,用米的总量7斗乘“返衰”,乘得的结果作为各自的“实”。


最后,用“实”除以“法”,除得的结果就是取米的数量了。


算得的结果是这样的:舂粝米的人,要取粟米2斗,舂粺米的人,要取粟米2斗,而舂糳米的人,要取粟米2斗。

要是想求加工成的米量是多少,以粝米为例,需要先用粝米对应的率30,乘取米的斗数,作为“实”。再取粟米对应的率50作为“法”。最后,用“实”除以“法”,除得的结果就是答案了。

用这种方法计算。


算得的结果是1斗。

今有人当禀粟二斛。仓无粟,欲与米一、菽二,以当所禀粟。问各几何?

答曰:米五斗一升七分升之三。菽一斛二升七分升之六。

术曰:置米一、菽二求为粟之数。并之得三、九分之八,以为法。亦置米一、菽二,而以粟二斛乘之,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斛。

这里的“米”是粝米,“菽”是大豆。而“斛”是古时的一种容量单位,一斛是十斗,一斗是十升。

这道例题是这样的:如果有人要领取2斛粟米,但仓库里已经没有粟米了。要是想使粝米与大豆的比例为一比二的分配方式来代替粟米,需要取粝米、大豆各多少?

这道题的解法类似于“衰分术”。先置“列衰”,由于粝米与大豆的比例为一比二,因此粝米是1,大豆是2。

接下来求“法”。查得粟米对应的率是50,粝米对应的率是30,大豆对应的率是45。

按这样计算,粝米能换成粟米的数量就是1乘,是。而大豆能换成粟米的数量是2乘,是。把这两个数量加起来,是3,作为“法”。

接下来,把要领取的粟米数量2斛转化为“升”,是200升,分别乘列衰,乘得的结果作为各自的“实”。

米:200×1=200升
菽:200×2=400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