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养生 | 秋分艾灸,扶助阳气很关键

 覃金仔 2022-09-23 发布于广西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秋分时太阳在赤道的正上方,这一天昼夜相等,阴阳相对平分。此时是由热转寒的过渡期,也是阴阳变化最明显的节气。

图片

秋分后,夏季的暑热之气渐渐消散,阴气越来越占上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将会以凉、冷、冻为主。

很多人往往因为不能适应这种改变而导致身体失衡,从而引发疾病。若在此时施以调节阴阳的防治方法,使机体能够适应节气的变化,就不易因感受外邪而发病。

秋分艾灸存阳气

图片

一秋三分寒,病根最难缠。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

中医认为,在秋分时节,依据节气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对身体有一定的裨益。秋分灸属节气灸,相较于三九灸、三伏灸偏温和。

图片

这个时候进行艾灸,其温热可以驱除秋寒,温暖人体并促进血液循环,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艾灸穴位:

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的原穴,是大肠经气血荟聚的地方,可以调理大肠经的气血。艾灸合谷穴,使合谷穴达到温热的程度,可达到调理肠胃、宽胸理气的作用。

图片

关元穴

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离肚脐很近,温热的艾灸在灸此处穴位时,让人很舒适,同时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肤。此外,关元穴可以强肾壮阳,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

图片

足三里

适合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虚寒性胃肠病等,灸法一般以温补脾胃为主,兼温肾阳、助肺气。可以滋养脾胃,增强体质,预防秋冬脾胃虚寒性疾病的发作。

图片

膻中穴

适合于肺虚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经气、温肺。此法在睡前进行比较好,能暖和身体、帮助睡眠、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图片

涌泉穴

适合于肾内积寒证者,包括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冻疮等。

图片

秋分养生防凉燥

图片

1、饮食调养

秋分时气候干燥凉爽,燥邪易伤肺,故人在此时易出现皮肤和口唇干裂、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咳嗽少痰等症状。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白露的燥是“温燥”,秋分的“燥”是凉燥,因此不宜过食生冷,避免有刺激性辛辣、燥热之品,如冷饮、尖辣椒、胡椒等。

但是也不宜过分清淡,应适当加些油腻之品,以润燥益气、健脾补肝、清润甘酸、寒凉调配为主,如芝麻、核桃、梨、藕、百合、荸荠、甘蔗、柿子、银耳、蜂蜜等。

图片

2、起居调养

应“早卧、早起”。秋季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分过后,气温降低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着凉感冒。

特别是老年人,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可适时加些厚衣服。而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图片

3、运动调养

秋分可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如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登山还可以配合呼吸,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更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

4、情志调养

秋分时节,气温下降,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情绪低落。此时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多到户外放松心情。

图片

暑退秋深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意渐浓,天气渐凉,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