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旧立新,重庆涪陵老城区改造,那些逝去的记忆——滨江路长江段

 景探老高 2022-09-23 发布于西藏

写在前面的话

“涪陵老城区改造影像记录”系列第一篇破旧立新,重庆涪陵老城区改造,那些逝去的记忆——南门山昨天发布后,没想到还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关注。
“豹哥”,并非涪陵人,但是他的留言流露出他对老城的盛誉与情怀。当然,从他留言的内容和文字水平也可以对他的水平窥斑见豹。

“曦哥”,在文中找到了校友,但从他的头像来看,应该比老高小很多,所以他说的“混包子”这个梗,老高还没听说过。

不过,老高在涪一中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恐怕要现在快六十岁的校友才知道了:那就是在校园里勤工俭学种菜,在天子殿的农村开荒学农,这些事情恐怕看我公众号的朋友没有几个人知道。

当然,老高当时也不是这些事情的参与者,那时候我还在城四校上小学,我是跟着我母亲和她的学生去打酱油的。

这位“小丽”朋友,居然在旧照中找到了她的母亲和狗狗,说实话,在一个陌生的场景(看到十几年前熟悉的人和事)那种心情真的有点激动啊!

嗯,她家狗狗的名字有点意思。


好了,今天我们继续来回忆涪陵老城区改造的一个重大工程——滨江路的拆迁建设影像记录。

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历史悠久,地杰人灵。特别是那一年,美国佬的一本畅销书《江城》更是让众多的老外也知道了这个西南小城(这里用“小城”一词更显小家碧玉的气质)。

虽然涪陵两江环抱,似乎满满的浪漫,但事实上每年夏季的涨水,都会让江边的居民疲惫不堪,这一点,恐怕很多老涪陵人都有深刻的记忆,特别是1981年的大水都快淹到中山路了。

当时我还在涪一中上初中,上涨的乌江水几乎把涪一中的后校门都封了——要知道,从后校门要下十几步梯坎出去才是街道,那一大片多为木房的居民区是怎么一个状态。

所以,借着三峡库区建设的契机,涪陵从1998年就开始了滨江防护大堤的建设工程。从2002年开始,建设地段就从郊外进入城区,这个时候涉及到大量的旧城拆迁工作,“滨江路建设”才进入涪陵市民的视野。

本文展示的照片主要就是拍摄于这几年。因为篇幅的原因,景探老高将分别跟大家回忆一下当年的长江段和乌江段拆迁、建设影像。

建设涪陵滨江防护大堤,长江段和乌江段的工艺不一样,长江段是采用土石方回填。这么大的回填土石方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一点可能很多涪陵人都知道——从鹅颈关挖了一座山,拉过来的。

上图拍摄于2002年,当时防护大堤的土石方回填已经到了涪五中位置,这张照片我是从当时五中的家里往窗外拍摄的。

回填的土石方已经快要掩埋五中的教师宿舍了。

这是大堤回填完成后,滨江路的路基。这张照片可以让大家了解滨江路的隐蔽工程部分了哈!

以上几张照片拍摄于2002年5月。这时的大堤回填部分基本上完成,各位老涪陵人,看看照片上还有没有你们的老房子?

上面这组照片拍摄于麻柳嘴城墙边,老高在城四校上学时,经常在这里玩耍。最后一张照片那棵巴壁黄桷树是老城区唯一保留的记忆,现在还在。

上面两张照片是不是给你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如果不是那栋标志性烂尾楼,你敢相信吗——

如今繁华的现代滨江路原来是一片大草原?

如今繁华的现代滨江路原来是一片玉米地?

是的,你没看错!如果不是老高当年的记录,你根本想不到吧!

这栋长江饭店下面的小洋楼是谁家的?相必当年也是土豪吧!

好了,明天再给大家看乌江段,那条修好后从未通车就拆掉道路!


我是景探老高,用美图探寻自然风光、讲述人文历史的资深摄影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