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军垦农场那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三)

 冬歌文苑 2022-09-25 发布于北京

军垦农场那段刻骨铭心的故事

要战通||广东

三、椎心泣血的牛田洋风难

牛田洋位于汕头市西郊,过去是一片海滩荒地。196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2师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开进了牛田洋,在驻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围海造田27000多亩,并建成了大型的军垦农场。1965年,牛田洋竟创造了亩产粮食1193斤的奇迹,因而成了“五·七指示”的发祥地而闻名全国。

不幸的是,1969年7月28日,牛田洋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也给驻地部队官兵和前来接受劳动锻炼的大学生造成了惨重的牺牲。

6.可怕的“维奥娜”来了!

前一天傍晚,牛田洋出现了奇特的气象景观,晚霞如锦绣般地绚烂,夕阳周围呈现出异彩缤纷的光环,把牛田洋映照得格外优雅恬静,而且天气特别的闷热。这也许是一种大难临头的不祥之兆。

果然,1969年7月28日上午10点半钟,这场编号为“6903”、译名为“维奥娜”的超级台风便杀气腾腾地横空而来了!我的个天哪!一时间地动山摇、翻江倒海,搅得天昏地暗,一片混沌,霎时间白日成了黑夜,分不清东西南北。两人近在咫尺,彼此看不见,说话听不到,根本无法联系。狂风以每秒53.2米的惊人速度,咆哮着瘆人的声音横扫狂虐,大树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整体撕裂而塌陷,电线杆被拦腰折断,海边渔船上二百多斤重的跳板被刮上了天空,像片片秋叶飘荡。当时又恰逢榕江、韩江涨潮时分,“维奥娜”更是裹挟着暴雨、怒涛,三者并发,向牛田洋迎头袭来,那山崩地裂的骇人惨剧在这里恣意上演!

7.“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悲壮

军令如山倒!在这生死关头,部队官兵和军训营的2183名大学生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以人体保护海堤的殊死战斗。他们在无法站直身子的情况下,都一律猫着腰一步一摔跤地迎风向前奔跑,他们顶着风刀雨箭的打击,以惊人的毅力爬上了岌岌可危的海堤,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人定胜天”的较量。

中午时分,西围海堤已出现了溃口,学生们和解放军战士抛向溃口处的装土麻袋和草袋子,眨眼间就被海水卷走。于是,军人和学生们面对大海怒涛,手挽手坚强地挺立在海堤上,以年轻的血肉之躯抵挡排山倒海的巨浪!一批人被狂涛卷走了,另一批人又跟着冲上来!这些勇士们被海涛卷走时,口里还高喊着毛主席语录。

不多时,中围也纷纷告急,海堤已危如累卵,溃口竟多达62处!有的学生见麻袋草包堵口不行,就率先抱起大石头扑通跳下溃口,前一个被海浪卷走了,后一个又抱起石头往下跳,一个不行,就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地组成“人墙”,一排排地集体往漩涡里跳!据牛田洋“7·28”风难亲历者刘锦庭回忆:“最多的一次是83名解放军官兵和大学生组成人墙,一阵几米高的海浪扑来,这83名军人和学生全部卷到大海里去了!”

可怜的是,被狂风暴雨和海浪摔打得喘不过气、睁不开眼、站不起身的抢险队员们,不知经过多少次的艰苦努力才勉强架起了无线电,但他们接到的却是后方指挥部传来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撤退”的命令!正是这无情的命令耽误了宝贵的撤离时间,使本来可以大大减少的伤亡,上升到了意外的限度!470名解放军官兵和83名军训营大学生溘然殒命,方圆两万多亩地的牛田洋,顷刻之间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面对553具尸体,一位团职干部泣不成声地说:“我经历过锦州战役,那么多的枪炮子弹,也没有像这样成排成排地死啊!”

8.一套军装的遗憾

从第二天起,部队就安排了连续三、四天时间打捞和掩埋遇难烈士遗体的任务。在执行任务中,打捞人员看到了极其悲壮的一幕:有的三个、五个遗体紧紧地牵着手抱在一起,任你费尽老力,也很难将其分开;最多的一组是八个尸体死死地牵着手抱成一团,打捞人员怎么也扳不开来,最后不得不动用了钳子。

烈士遗体全部掩埋在牛田洋小坑村的山坡上。参加掩埋的战士们都戴上口罩和手套,将遗体逐个地用白布包裹好,然后用竹杠和绳索抬到事先挖好的土坑里,一坑一个地掩埋好。

所不同的是,解放军遗体上要覆盖一套崭新的带领章的军装,摆一颗军帽红星和一双新解放鞋,然后以白布裹好;而牺牲的大学生们则没有这种待遇,徒以白布裹尸。对此,牛友们纷纷质疑:同是为国捐躯的军垦战士,为何不能一视同仁?难道牺牲的大学生们就不配覆盖一套军装吗?

可怜的烈士们,由于遗体严重腐化,掩埋时已无法辨认其面目,所以,553名勇士都无法标写其姓名,只是在每个墓穴前面立一块小木牌,写上一个编号而已。

9.“牛友”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保卫牛田洋的生死考验,升华了勇士们的战友情怀,从此他们便互称为“牛友”,而牺牲的战友们则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丰碑!如今,巍峨矗立于汕头海边的纪念碑,则是国家和政府告慰烈士英灵的象征。在每年“7·28”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里,都有许多敬仰英雄的人们、无论其是否当年的亲历者,都默默来到烈士墓前虔诚地祭拜凭悼,并敬献花圈。

我国前外长李肇星就是一位亲历“7·28”风难的忠实牛友,他曾两次亲临牛田洋烈士纪念碑前,为当年英勇牺牲的战友敬献花圈,俯首致哀。当他了解到近年来牛田洋发生的崭新变化后,便欣然命笔,以“牛田洋战士、班长李肇星”署名题词:“祖国永恒,人民至上”。

2009年5月4日,“诗人外长”李肇星为纪念牛田洋“7·28”风难40周年,特意满怀深情地谱写了一首诗篇《我们共同的牛田洋》:

“……

不敢忘,牛田洋。

你汹涌着战友的血泪,

你回荡着军号的哀伤。

恨的底蕴是酷爱,

无畏的代价是希望。

站着死去的是英雄,

永垂不朽的是理想,

活下来是奢侈的偶然,

快把先烈的重担挑上。

……”

(完)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要战通,1956年生,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人,8岁之前同父母在北大荒生活,后调往湖北。大学毕业后,长期任湖北省洪湖市委党校理论教员,高级讲师(副高)。潜心社科理论研究,偶尔也写点小散文,曾在《社会科学》《求索》《江汉论坛》《探索》《理论前沿》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和作品30余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