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宾小知识】四、从明朝、清朝到民国的宜宾政区

 红尘幻客 2022-09-25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明朝洪武六年(1373),叙州路改称叙州府,府治与宜宾县治仍设三江口城区。
在今宜宾市的西部,明朝洪武四年(1371)设置了马湖府,由安氏世袭。管辖今屏山、雷波、马边、沐川、绥江、永善北部、盐津北部以及今长宁、兴文部分地,府治今屏山县锦屏镇。

图片

明朝时的叙州府(右)与马湖府(左)

马湖府地域虽是小凉山地区,但因地处彝汉交界,是明朝经略边区的要地,也是四川的“老八府”之一。清朝初年因战乱,叙州府人口大减,在顺治和康熙年间曾是由马湖府知府兼任叙州府知府。
到了清朝雍正五年(1727),马湖府被撤销,其小部分(金沙江以南)划入了云南省昭通府,大部分(金沙江以北)划入了叙州府。于是,清朝时期的叙州府就形成了管辖宜宾、南溪、富顺、隆昌、屏山、庆符、高县、筠连、珙县、长宁、兴文11个县和雷波、马边2个厅共13个厅县的政区。

图片

清朝嘉庆年间的叙州府

清朝时期的叙州府有“北五县”和“南六县”之说,“北五县”是指宜宾、南溪、富顺、隆昌、屏山5县。进入民国后,民国二年(1913)“废府存道”,叙州府被撤销,所属各县由下川南道管辖。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后建立行政督察区,屏山县划归乐山管辖,富顺、隆昌划归泸州管辖,“北五县”之说便逐渐消失,现已很少提及了。
相对“北五县”而言,庆符、高县、筠连、珙县、长宁、兴文等“南六县”之说早在明朝中叶就出现,并延续到清朝、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前。其中间有1945—1949年沐爱从高县中分治单独建县,但“南六县”之称犹在,甚至径称为“南六”。1960年1月,庆符县并入高县,“南六县”成了5个县,但“南六县”之说至今还偶有提及。
在清朝时期就宜宾城而言,“叙州府”(简称为“叙府”或“叙州”)之名远大于“宜宾县”。但此后的1913年撤销叙州府,1935年建立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宜宾专区、宜宾地区等,均无“叙州”二字,“叙州”之名便逐渐消失。2018年6月,宜宾县改为叙州区,“叙州”之名复归,但此“叙州”已非彼“叙州”了。
“宜宾市叙州区”这种在政区调整历史出现的“上下名称换位”情况在全国很普遍,其源头就是1913年的“废府存道”,类似的有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安徽省阜阳市颖州区、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等等。
1935年“川政统一”后实行的行政督察区制度,宜宾为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它有以下特点:第一、行政上是虛化机构,专署里没有民政、财政、教育、建设等部门,专署对各县县长只有督察监察权,无任免权;第二、军事上是实体机构,专署专员兼任保安司令;第三、在设置上有意打破了清朝各府的辖区范围,如将屏山及雷波、马边划给了乐山,富顺、隆昌划给了泸州,而将原属泸州管辖的江安划给了宜宾。江安县从此脱离了与泸州上千年的隶属关系,归属了宜宾管辖。

图片

民国24年(1935)后的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35年设立的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驻宜宾)管辖宜宾、南溪、江安、长宁、庆符、高县、筠连、珙县、兴文9个县,是宜宾历史上管辖面积比较小的政区。与现在的宜宾市相比,少了屏山县和兴文县东部(旧为古宋县)。
清朝、民国时期,宜宾所辖各县面积、人口差别极大。最大宜宾县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最小的筠连县仅555平方公里,宜宾县的面积相当于7.2个筠连县的面积。民国末年宜宾县的人口已达80万人,而筠连县仅7万人。民国时期四川将县分为六等,宜宾县为一等县,筠连县与青神县、青川县同为全省的三个六等县。

图片

民国初年的宜宾城

由于宜宾县实在太大了,在民国36年(1947)11月宜宾县参议会开会时,专门提出了将宜宾县分为宜宾、横江、观音三个县的提案,但因政局混乱未能实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