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象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居峰亭月 2022-09-25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四象是最简易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复杂的神秘世界。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是不变的。

一、四象由来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先哲在天文学中也有“四象”一词,不过,这与《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个七宿联系起来很象一种动物。如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象龙角,氐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它们连起来象一条腾空而起的龙,于是先哲称东方为苍龙;南方的并、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融,它们连起来象一只展翅飞翔的鸟,于是先哲称南方为朱雀;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象一只缓缓而行的龟,因位于北方故称玄,因身有鳞甲,故称武,合称玄武;西方有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象一只跃步上前的老虎。白虎是已经绝种的大毛虫之长,《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盂山“其兽多白狼、 白虎”。这四种动物的形象,称为“四大神兽”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变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苍龙显现;春夏之交,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朱雀升起;夏秋之交,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白虎露头;秋冬之交,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玄武上升,又称为“四象”。

二、四象分类

“象”,就是以“象”类物,是古人对事物的一种分类,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从飞禽走兽上分配四象为秦汉以后的方法,西白虎在秦汉之前称之为咸池。后人因为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把咸池改为白虎。东吴时代的《七帝紫庭延生经》里为四象起了名字。分别为:前朱雀为陵光;后玄武为执名;左青龙为孟章;右白虎为监兵。

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

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

从数学角度论四象为:七、九、八、六。

四象还有两种说法为:一说为木、火、金、水;一说为阴、阳、刚、柔。

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代表生、长、老、死等四类事物和现象,或事物和现象的四个阶段、四种相联系的情况。

“木火金水”代替“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以后,就不再是具体的生活中的这四种常见事物,它们变成了“四象”,被赋予了哲学理论上的概念。

三、四象变化规律

太极一分为二,得到两仪;两仪再一分为二,得到四象。

根据阴阳理论,阴气与阳气是互根互生的。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是也。

以四象为例,阳气分为“木、火”,阴气分为“金、水”。

“木、火、金、水”四象循环,就是一个阳气与阴气不断地互根互生的过程。

“水”为阴气的极点,“阴极阳生”,所以由水变化到木,是阴气渐少,阳气渐多的过程;“木”阳气继续上升,变化为“火”;“火”为阳气极点,“阳极阴生”,由火变化到金,是阳气渐少,阴气渐多的过程;“金”阴气继续上升,变化为“水”。

由此,四象的阴阳变化次序和规律就此确立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就此确立了。四象已经具有明显的周而复始的性质了。

四象对应一年四季,明显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一年四季为例,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有关。日月几十亿年运行不息,是相对永恒的东西。据说地球的气候变化,7500万年是一个周期,在这个期间内,四季(春夏秋冬四象)变化规律是大致不变的。四象对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由春季到夏季,阳气渐升;由秋季到冬季,阴气渐升。

四象对应生命时,“木、火、金、水” 分别可以代表生、长、老、死——表示生命从无到有(生),从有到强(长),从强到弱(老),从弱到无(死)的四个连续的过程。四象对应生命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生命也是具有周期性的。

四象是指不断循环变化的时空节点。既代表一天从阳转阴又从阴转阳的循环,也指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同时还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并与天上的星神对应。四象循环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生命的生长老死,企业的兴盛衰亡等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形的有起有伏,有高潮就有低谷。

阴阳的转化,四季的轮替,变化是不变的,这是天道的规律。四象是一个不会逆转的、有规律的循环变化过程,由于它的规律性就为人们提供了对未来的预测、防范和准备。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四象季候的变化指导农耕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四象的变化规律让人们看到了诗和远方,也深刻地体会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四象是阴阳变化的四种方式,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总规律,这个规律是不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