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精确进场的原理和逻辑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22-09-25 发布于广东
今天来聊一下超精确进场,估计很多交易者朋友对这个比较感兴趣。

超精确进场的好处,那是很明显的,就是可以极大地提高盈亏比,不需要多大的趋势,只需要一个还不错的波段,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可观的盈亏比。而趋势很稀缺,但波段很常见。

这也是我在《如何大幅提高盈亏比》一文中讲的逻辑。

我们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讲一下超精确进场,相对更好理解一点,以我9.15做的欧美空单为例。

我在知识社群里讲的很清楚,这里就直接贴过来用了。

图片


图片


这个单子止损只有6个点,绝对属于超精确进场了,其实我的单子绝大多数的止损都在这个范围,之前的很多实例也有这方面的体现。

所以,我的盈亏比才可以做的很大。

这个单子最后是平推出场的,就是没赚钱也没亏钱,持仓过程中盈亏比最大接近过4,但因为做的是日线大波段,这点利润是看不上的。

这也是我之前说过N遍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的「逻辑闭环」:我的这次进场搏的是一个日线大波段,那自然不能赚了个短线利润就跑了。

当然,就这个单子来说,看着好像很可惜,毕竟盈亏比4对很多朋友来说可能已经很大了,但如果我要了这点利润,我的日线大波段系统就崩塌了,以后会习惯性地赚了点小利润就跑,孰轻孰重,至少我自己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从这个单子上来梳理下超精确进场的基础逻辑:

第一点,不能在主时间周期进场。

这点应该很好理解,比如我做的是日线大波段,主时间周期是日线图表,那我肯定不能在日线图表上去进场,这样是绝对做不到超精确进场的。

那具体应该在哪个时间周期上去进场,这个是因人而异,因能力而异的。

因为时间周期越小,细节越丰富,但同样的,当它的丰富性超过了我们的理解范围,就成了「杂波」,所以,这里有个「度」需要把握,而这个「度」是因人而异,因能力而异的。

比如,我个人在外汇交易上,当下是在5分钟图表上进场的,这个度对我来说刚刚好,再小就会超出我当下的能力范围。

当然,如果我们本来就是在很小的时间周期上做的短线交易,比如5分钟甚至1分钟,那自然很难再往更小的时间周期上去了。

第二点,基于原理和逻辑确定性,不能基于随机性进场。

这点可能比较难理解一点。

我们来梳理下这个逻辑:

因为要超精确进场,所以止损必然极小,在止损极小的情况下,可能行情随便一波动就打掉我们的止损了,这样的超精确进场是没有意义的。

换句话说,超精确进场不能以牺牲胜率为代价,不然,进场精确是精确了,但胜率很低,那有啥意义,那不是变成赌运气了?

所以,哪怕是超精确进场,胜率也不能掉。

如果我们的进场是基于一定的随机性,也就是试单性质的,那就绝对不可能做到超精确进场的同时,胜率还不掉。

所以,此时,对我们的择时能力要求就会非常高。

这就是我之前不断提到的:进场逻辑的确定性

只有每次进场都是基于确定性原理和逻辑,我们才能在保证胜率的前提下,做到超精确进场。

比如上面这个单子,我从日线逻辑,到30分钟逻辑,到5分钟逻辑,层层嵌套,最终确定符合我交易原理和逻辑的那个最佳时机点。

很多交易者朋友可能会觉得这就是多周期共振嘛。

对,也不对。

这的确也是多周期共振,但共振的不是什么指标,而是原理和逻辑

《市场波动原理的推演:逻辑链》中,我清楚地解释过:指标是在价格波动之后产生的,它是价格波动的果,不是因,所以,它只会跟随价格波动而动,但不能反过来推演价格。

图片

(市场波动的逻辑链)

所以,我们平时讲的多周期指标共振,它是在「果」上共振,而我上面讲的是多周期原理和逻辑共振,而原理和逻辑是属于「因」,所以,这是在「因」上共振。

要想超精确进场,只有在价格波动的「因」上去努力,因为,由因才能及果,才能对价格接下来的波动具有一定的掌控力。

而这个掌控力越强,我们的进场就可以做到越精确

但我希望大家能理解的是: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超精确进场,是我们可以不断去追求和突破的方向,但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它是建立在我们对市场原理和逻辑的深度认知之上的。

也就是说,我们对市场原理和逻辑的认知有多深,我们的进场就能做到多精确,这是个动态进步的过程。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理解,超精确进场并非是最优的交易模式,它也只是一个可以不断探究的方向罢了,也并非适合所有人,它需要能与自己交易体系的整个逻辑高度自洽。

在交易的世界里,没有最优,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OK,今天就聊到这,有缘者随喜观之,若从中有得,吾之所愿,可在留言区亮个相打个招呼。若不喜吾之所写,勿争、勿喷,互道珍重,相忘于江湖即可。

我是逍遥船长谢觉乐,心中有爱,交易不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