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的源头:妙解《道德经》连载(4)

 秋琰 2022-09-26 发布于辽宁

第二节 传说、传播与传承

巫娜 - 美妙教法.mp35:23
来自不动凡心的小姐姐

二、《道德经》对后世的影响

【道德经的历史地位】

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不但在我们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西方人最初了解老子,是通过唐朝玄奘法师用梵文译成的《道德经》译成,广泛传播到印度等国。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又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也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他对老子的《道德经》很有研究,曾帮助日本著名神学家小西增太郎翻译出版《道德经》,还亲自编选出版了《中国贤人老子语录》,并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论老子学说的真髓》一文。书的封面选用了他最欣赏的、具有东方情调的老子骑牛图。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很推崇老子,与中国萧师毅合译《道德经》,其晚期思想与老子思想有很多共性共识之处。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摇滚乐队披头士将《道德经》四十七章改编成歌曲《The Inner Light》。即使西方国家对道德经都如此的喜爱,《道德经》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精华,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其中的精髓,让《道德经》的国际影响更加广泛。

文章图片1

【道教的简介与发展】

道教与道家思想的渊源:

秦、汉以前道家的学术思想,是承受三代以上,继承伏羲、黄帝的学术传统,属于《易经》原始思想的体系,也是中国原始理论科学的文化思想。汉、魏以后的道教,以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做中心,采集《书经》系统的天道观念,加入杂家学说与民间的传说信仰,构成神秘性的宗教思想,汉、魏、南北朝以后,道教改变道家的学术思想,唐、宋以后,儒者并斥佛、老,更使道家含冤不白。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么,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

文章图片2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现在的道教。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的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也可追溯到殷商的鬼神崇拜。道教在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产生了互动。

文章图片3

道教发展简介:

道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道教为主要的依托和传播主体。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建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并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道教不同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不是由外国传入的,它是中国本土孕育出来的。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先秦王朝的道家,奉老子为教祖和最高天神,道教同时承袭了中国古代社会巫术和求仙方术是土生土长的本民族宗教。他在东汉晚期逐渐形成,长久做用于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如火药的发明和中医药理论的形成都与道教有关)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广泛领域。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

  那么它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呢?首先,道教认为“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类,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其次,主张人类应学习好处世的智慧和自我修养的能力。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应有积极的作为,“道法自然”就是最好的生存状态。第三、道教要每个人都要用心感受周围的事物,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充分阐述和运用万物循环、物极必反的道理。道教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就是因为它的主张符合人们热爱和平,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它既能解放人的思想,但又能够约束人性的过度释放,对于社会的稳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