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西区街衢巷陌 河西区的窝铺

 刘明js3oq4mg3f 2022-09-26 发布于天津

                                   河西区的窝铺

                                                                                                                  --刘明

      河西区的窝铺;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河北省闹水灾,我市周边各县大批受灾难民拥入天津,市区难以立足,难民们只有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搭建临时建筑存身。在河西区,形成了的四片窝铺区。

      一.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南楼窝铺区}。

      二.名气最大,建造年代最早的{谦德庄义园前窝铺区}。

      三.最脏,最乱,居住环境最差的{元兴里后窝铺区}。

      四.建筑时间最晚,建筑窝铺相对舒适的{小河沿窝铺区}。 

           四片窝铺区的位置;

     

      元兴里后窝铺;坐落在东起元兴里,西至长安里,南至废墙子河,北临永安道,染化二厂。始称元兴里后窝铺。1960年命名为元兴里后。

      元兴里后窝铺较其他窝铺区比较,以最脏,最乱,最差而得名。元兴里后窝铺开始兴建时,就是杂乱无章,搭建的窝铺什么材料都有,材料也很简陋,简陋的房屋不仅没有个固定的朝向,而且有的房子仅有三四平方米。

      解放后的房屋更是破乱不堪,因为那里几乎没有路。破旧低矮的房屋一家挨一家,常常走着走着就没路了,像是进了迷宫。

      1988年拆除、现名元兴新里。

     

      小河沿窝铺;坐落在东起河口路,西至津港路,南临小河沿路,北至花卉管理处'海口路公园’。

      1939年河北省闹大水,灾民涌入天津,在临废墙子河处,英国墓地(小蘑菇坟地,海口路公园)南侧的空地,建成像窝铺一样的成片住宅。相比其他窝铺住宅整体的布局有了很大的改变。房屋的面积,房屋的朝向,建筑住宅的材料要高档的多。依稀的还有窝铺的痕迹。

      1985年天津市公安局将小河沿窝铺命名为小河沿居民区,并将里巷命名,按顺序命名为小河沿一条,小河沿二条,小河沿三条,小河沿四条。命名为这四条里巷。

      1994年拆除,顺入友谊北路。

     

    

      义园前窝铺;坐落在汕头路中段义东面,北起徽州道,南至李家小房子。全称叫义园前窝铺。因位于谦德庄北部,故,义园前窝铺在窝铺区的名气最大。

      1939年河北省闹水灾,大量难民逃到天津,因难以在市内立足,只能在城市边缘徘徊。谦德庄成名较早,各类人物聚集。灾民们陆续流落到谦德庄。灾民们无力承租李家小房子的住房。而在此自搭窝铺(也叫滚地龙)居住。窝铺搭建相对简易,先在地下挖一米左右的坑,面积大约十几个平方,坑边上用土坯或砖头围成地基,用竹杆,树枝,树棍搭成半园形,排序连结好,在用草帘子,炕席,麻袋往上铺,在糊上泥,即可档风又可避雨,冬天又可御寒。灾民们的生活来源是检破烂,拾毛篮,拉人力车,干散活为生。个体的窝铺中间留出通道,形成了胡同状住房。因坐落在浙江义园前故称义园前窝铺。也称谦德庄窝铺。

      1996年拓建九龙路工程时拆除,现泰达园42号楼占用窝铺的部分位置。

     

      南楼窝铺;坐落在尖山路北段西侧。东起尖山路,西至进步巷。1953年,政府命名有十二个里巷。是河西区窝铺区最大的窝铺区。

      1984年天津市公安局将南楼窝铺区重新整理后,重新命名为;南楼窝铺一条,南楼窝铺二条,南楼窝铺三条,南楼窝铺四条,南楼窝铺五条,南楼窝铺六条,南楼窝铺前街一条,南楼窝铺前街二条,南楼窝铺前街三条,南楼窝铺前街四条,南楼新窝铺,南楼新窝铺后街。  

      1939年河北省闹水灾,灾民进入天津后,义园前窝铺,元兴里后窝铺,小河沿窝铺以人满为患。大部分的灾民在河西区南边,南楼一带的高台阶上搭建窝铺住宅。慢慢的后到天津的灾民,也向此地区聚集。慢慢灾民越积越多,窝铺越建越多,形成河西区最大的窝铺区。

      

     1984年至1986年分三次拆除了南楼窝铺区。现在这片小区名为西爱德里。

     1988年,改造了元兴里后,与元兴里同时改造,建成的小区仍以元兴里命名。

     1993年小河沿窝铺,与海口路,海口路公园一起进行拆除,现为友谊北路和金河购物广场。

     1996年拆除了义园前窝铺,被新九龙路延长线占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