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之将至说“不朽”

 文艺众家 2022-09-26 发布于山东

有文有艺聚

众家


老之将至说“不朽” 

闵生裕
泰戈尔有诗曰:“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曾经飞过”。活着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人如何证明自己来这世界一遭。这些都曾是困惑过我们的问题。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少迷惘的人们“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既然来一趟不容易,那么,就应该给世界留下点什么。

我们不会像胡杨那样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我们只有区区不满百年的人生,百年之后,我们或许会速朽。“永垂不朽”是我们在悼念活动中时最易用到的带着美好祝愿的词,其中的“不朽”往往指精神和事迹的不朽。因为我们知道,除了金字塔下埃及法老的木乃伊和楼兰美女的风干肉外,一切肉身将归于朽化作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沧海桑田实际上在否定物质的不朽,相反,它证实了海可枯石可烂的物质运动变化的道理。中国人喜欢勒石记功。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所以,壮志未酬的范仲淹发出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浩叹。然而,有时候即使勒石,一切枉然。诗人说: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我们都是浮生。何为浮生,就是庄子说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意思是人生有如羁旅,你我皆过客。人生又似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世界上唯一不朽的只有精神。
大概因为精神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在我心目中,魏晋风度永远有范,五四青年永远年轻。而我等俗人,一不小心就老了,一不留神就朽了。先前80后在我眼中就是小屁孩。那天说起一个80后美女阿菲,都感慨岁月如刀:妈哟,阿菲,你也到40岁了。我说,阿菲毕竟是阿菲,虽然她也是82年的,但她不是拉菲。其实,同样的情形当年桓温早已有过。桓温第二次北伐时,路过自己做琅琊太守的故地金城,看到当年种下的柳树已粗至十围,想到自己英雄迟暮,壮志未酬,顿生无限伤感,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老闵从上初中就被叫老闵,但从内心讲,从来不觉得自己老。但眼下忽觉老之将至朽之迫近,让老朽情何以堪?
其实,永垂不朽中的“垂”的本义是往下,引申为流传。永垂不朽,说的是人肉身消逝后英名的百世流芳。我这人好读书不求甚解,有时懒得求证,懒得推敲。有一段时间,我从字面上望文生义地理解“永垂不朽”时,以为垂即直,永垂不朽即像胡杨那样永远矗立和不朽。
古代的宫刑又叫腐刑。寓意是受刑者从此像一株腐朽之木,有杆但不能开花不能结实。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说:“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宫刑对司马迁肉体和精神的打击是无以复加的。在我们看来,一个男人,被去势后,就意味着是老汉穿袍子——不顶了,没求势了。但这个与精神无关。对司马迁而言,永远挺立的是他传世的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生命的意义对司马迁这样伟大的人来说,大概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寿百年,纸寿千年。相形之下,文字和精神的东西更易不朽。一部《史记》让司马迁不朽了。
《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三不朽。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所谓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建立功绩;立言即妙手著文章。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德馨者如耶酥佛陀,功高者如秦皇汉武,言成者如孔孟老庄。但是,大狗小狗都要叫,大鱼小鱼都得游。我们不能因为卑微,就放弃对不朽人生的追逐。
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这个意义上,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不朽”的几率要大一点。如果说死是人生不得拒赴的盛宴,那么朽则是你无法选择的归途。如此说来,一切挣扎都是苍白的。相对而言,用文字慰藉人生可能是不失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我一直在拷问文章的意义。人说文章千古事。以我的阅读写作经验看,文章之臻妙在于真。如果没有真,你的善可能是伪善,如果没有真,你的美可能是唯美。所以,文章不能媚俗欺世。只要你遵从内心,不人云亦云,写下的东西有人读有人传。斯幸也。岂有文章得真如。这是我识鉴他人写作的基本坚持,更是对个人写作莫大期许。

作家档案

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