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徽州132】潜口民宅:不收门票的徽州明清建筑博物馆(下)

 徽州司马狂 2022-09-28 发布于浙江

【行走徽州132】潜口民宅:不收门票的徽州明清建筑博物馆(下)

司马狂/

逛完潜口民宅的明园,转过来在对面的观音山,有从徽州区和歙县等地,异地搬迁过来的清代精品民居,这边通常被唤作“清园”。清园是199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003月开始动工兴建的,到2005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占地面积有1.72公顷。清园内总计搬迁修复民居、祠堂、戏台等清代建筑物11座。

相比于明园古建筑的空置,清园的建筑物明显有开发利用的痕迹。早前来的时候,还能在老宅里见到非遗传承人在那里展现技艺。此番再来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旅游业冷清的缘故,除了坚守在宅子里兜售手工艺品的人,再也见不到那些非遗传承人了。其实这些老建筑如果仅仅是闲置在那里,唯一的功能就是让人进进出出参观的话,反倒是有些暴殄天物了。合理的利用古建筑,让古建筑能因人而活起来,才是真正的保护利用。

走完明园,再入清园,你会明显感觉到两个朝代,徽州人在营建房屋时候的区别。假如说明代的徽派建筑,大多是外面普通,内在富丽,类似富不外露的商贾。那么清代的徽派建筑,就属于完全不再藏着掖着,直接把自己的富足呈现在你的眼前。你看清园里的这些建筑物,个个都是占地规模宏大,马头墙高耸,一幅深宅大院的模样,仅从外表就能让你体悟到什么是徽州商人的富裕。这种明显的区别,在建筑物的外表上呈现出巨大的视觉冲击。

清园里的那座戏台,我之前前往显村的时候,就听闻村民说过。这是民国初年显村洪氏族人修建的戏台,宽约11.9米,入深13.3米,台高2米,檐高9米,台上5开间,隔间墙和壼门都有雕花板。戏台分两层,台上演戏,才子佳人,咿咿呀呀。戏台台板之下是地下室,那是请来的戏班子置放行头的地方,若是戏班人员太多住宿安排不过来,也会有些人就住在此间。戏台上空荡荡的,但你却能恍惚间觉着似乎那一场大戏才刚刚散去,一如徽州的辉煌才消逝一样。

从歙县桂林迁来的祠堂名为“义仁”,建于清代康熙初年,两进三间,规模不算大,保存完整。尤其是迁移过来的时候,连墙壁上当年营建祠堂时候的刻字,也都是最初的模样。祠堂是2004年迁过来的,至今一晃18载,风吹雨打的又多少有了些岁月的痕迹。八字墙、棂星门,倒有些学宫的味道。门套之外,四根方形茶园石石柱,象征着“礼义廉耻”,此四者,管子所谓“四维”也。依稀记得几年前,祠堂里似乎是“老谢家茶”在此经营,如今祠堂内没了业态,恢复到本来的冷清模样。

整个清园最为独特的建筑物,莫过于“收租房”。其实这个收租房和它前面的住宅是同属一家的,都是西溪南竦塘横山村程培本堂所有。两栋建筑物都是清末所建,所以在程培本堂内出现了玻璃,由此我们也不难推断出房屋的主人,在当年绝对是在大城市里见过世面的巨贾。房子整体营建方式依旧是传统徽派建筑风格,而其内的玻璃,则是加入了西式风格,可谓中西合璧。而墙角和窗户添加的彩绘,则是非常鲜明的清末风格,这个风格在此后的百余年间,一直影响着徽州乡间造房的审美。而它的收租房则胜在一个拐弯,使得建筑突然就灵动了起来。再加上依旧鲜活的彩绘,和那三个木制门罩,属实惊艳了众人。

比起上述的徽派深宅大院,万盛记或许显得有些小,但它却是徽州商人营建房屋时候,最为典型的前铺后宅的代表。店铺和住宅之间,有门墙相隔,这才是当年一般徽商住宅的典型。万盛记的主人是西溪南吴氏,本是耕作为生,后养蚕经营家庭纺织作坊。有了第一桶金,房主又先后开始造水碓加工粮食、开垦茶园经营茶叶生意。你看,这才是徽州商人最为常见的资本积累模式,在我走访过的很多徽商后人口中,他们的先人大抵都是如此。

清园的最高处是汪顺昌宅,前后两进,后进年代早于前进,中规中矩的清代徽派建筑。但它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宅子的南侧有个不大的偏厅,初时我以为这是庖屋,入内才发现并非厨房。这个偏厅的设计很奇怪,它比正屋低很多,连接正屋和偏厅的是一个陡峭小木阁桥。天井两边各有美人靠,周遭的支撑柱也是木制的。我实在猜不透如此狭小的空间是用来做什么的,查资料说是私塾,若是如此的话,那这个私塾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了。

畊礼堂、诚仁堂、谷懿堂、洪宅等建筑物,都在清园内,我就不一一详解了,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必须要补充一句话,那就是这些都是精品,绝对的徽州清代建筑物的精品,保存的完整又非常具有代表性。想要了解徽州人在清代时期是生活在怎样的房舍内,只要到这里便能彻底搞明白。

附录:此文为潜口民宅下篇,上篇为明园。另外,潜口村中汪氏金紫祠和潜口古村落都写有文章,点击下面标题就能跳转阅读,看完记得回来。

【行走徽州131】潜口民宅:不收门票的徽州明清建筑博物馆(上)

【行走徽州78】潜口:前往黄山的必经之地,那条老街无比繁华

潜口金紫祠:中国民间第一祠,人称“小金銮殿” ,许国写有碑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