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6.28 作业设计再思考

 教化学的蜗牛君 2022-09-28 发布于广东

昨儿观摩了北京市的优秀作业展示活动,又有一些新思索。

北京的教育教研氛围是很好的,作为长期在北京学习参与过北京学校教学教研的人来说,十分羡慕北京教师所处的成长环境。有幸能够观摩,一边学习,一边期望自己也能跟上全国领先水平。上海开始研究作业设计十分早,自己研读的几本关于作业设计的书籍也都是上海教育的研究成果。活动上听闻北京教育也要将优秀作业设计集结出版,可见在近期作业设计仍是各方加强研究的重点。


整体活动观摩下来,感受到十分强调单元设计。

如何从单元教学目标到单元作业目标,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最后仍旧要落实到单课时的作业设计,毕竟一个完整的单元也是由各个课时共同形成的。大家的整体规范性都很强,首先关注政策背景,其次注重设计思路,然后以某个具体课时为例呈现作业设计,最后实践评价,与自己曾经的作业设计汇报整体框架不谋而合。包括作业定量化的数据统计避免主观臆断学生掌握情况,也是自己一直在做的。



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素材自己今后可以借鉴。
  • 比如家庭小实验土豆片、猪肝、酵母等探究双氧水制取氧气(注重对比实验);

  • 设计与制作生态鱼缸氧气发生器(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以航天、潜水等为背景);

  • 瓶吞蛋实验(作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铺垫);

  • 家庭实验蜡烛的燃烧(提供具体的操作图示指导,原本我一直想着燃烧这个单元应该是要让学生上课亲自玩一玩蜡烛的,但是从蜡烛的供应再到安全角度总有一些顾虑,我怎么没想到让学生课下自己玩记录现象上课再来反馈呢?);

  • 德兴铜矿废水综合处理;

  • 设计食用纯碱使用说明书;

  • 参观地质公园;

  • 玫瑰盐(含钙铁等);

  • 家庭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巧除铁锈(比如可以从除锈剂成分性质出发进行探讨);

  • 家庭实验粗盐提纯等。



还有一些十分巧妙的教学思路也可以借鉴。

《自然界的水》单元从冬奥会出发,首先探讨冬奥会如何制冰,过程中可以探讨如何净化(净水器制作),其次探讨火炬燃料的制备,承载水的电解实验了解水的组成,最后水资源保护。项目成果可以是“假如我是一滴水,我在冬奥会中做的贡献。”还可以有跨单元的作业,第三单元了解微观结构,第四单元了解组成,第五单元又从定量角度了解物质质量。

《化学方程式》单元可以从“如果要制取一定质量的氧气,如何避免出现药品过多浪费或者收集不够2瓶氧气?”的问题出发进行探讨。以往自己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收集到足够的氧气,直接让学生加三勺高锰酸钾进行反应制取,但是为什么要加三勺。人教版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安排在第二单元,此时学生还没有定量的意识;山西教育出版社的项目式学习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是安排在实验室制氧气之前,以上问题就可以较为详细的在制氧气处直接进行讨论。将来自己的教学在前后衔接上还需要更多考虑。



主持人问题深刻引人入胜。

活动主持人黄老师是自己在学时候就接触的大牛,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听黄老师的每一次发问,问题深刻引人深思。

例如:

  • 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时作业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

  • 课堂练习、检测、课后作业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有区别又有联系?

  • 一味让学生选做作业是否就失去了教师主导权?

  • 在基础性作业保留的基础上增加长周期作业是否增加负担?

  • 如何将传统作业与长周期作业进行整合?

  • 学业水平考试与作业内容设计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另外还有一些典型问题如下:
一位教师未在课时目标上体现水平进阶,她问:课时目标上是否体现水平上进阶?在单元目标设计上可以有一个整体要求,但是对于每一个课时应该有具体的水平要求,比如第一个课时在某维度上达到水平1,第二课时达到水平2 ,以此类推。这是我之前没有注意的,我可能更多理解是第一课时达到某一维度,第二课时达到另一维度,未深究不同的维度在不同课时也有不同的水平进阶要求。

一位教师教学大背景是“我是废水处理工程师”,以一般的废水处理为教学情境,作业设计背景是“德兴铜矿废水综合处理”,她问:教学情境与作业是否重复?虽然在作业设计上利用了更加具体的废水处理情境,但是情境未变,所利用的酸碱的性质基本一致,学生更多从具体的酸碱知识掌握上有所发展,然而思路方法上未巩固深化。或许换一个情境才能检测锻炼学生问题解决思路时候掌握深化。

一位教师让学生设计食用纯碱说明书,但是学生在设计说明书的时候可能把纯碱相关所有内容都包括上。她问:一般说明书设计体例如何?如果要设计食用纯碱说明书,更多呈现的是如何使用纯碱,而非形成普通碳酸钠的百科全书,所以在作业任务上需要更加明晰。



我个人还有一些其他想法。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更多将作业视为补充强化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工具,但我更认可我上一篇公众号里的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单元目标有一些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学达成,有一些通过学生完成作业时达成,教学与作业两者相互协同作用共同实现单元目标。

另外对作业进行评分固然是一种十分稳妥了解学情的方式,偶尔一次或者在作业设计调研时进行的确可行。但是从长期来看,若每日作业都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详细批复,特别是一些主观题需要识别其中的角度进行标注,是不现实,十分劳命伤财。可见没有完美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综合考虑选择其中较为合适的一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