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行政区之内的襄阳与南阳,为什么会分属两省?

 古城布衣 2022-09-28 发布于河南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北与河南南阳比邻,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第二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38座城市之一。优越的战略位置使得它在历代都属于军事要地,素有“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而这也是襄阳被划分到湖北省的主要原因。
图片
南阳盆地的地缘政治
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在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中,被统称为华中地区,无论从其他哪个地理大区观察,这一地区都属于腹地。而襄阳所在的南阳盆地,更是腹地中的腹地
南阳盆地,又称南襄盆地。既然被称作盆地,四周自当为山脉所包夹。南阳盆地的南面为大巴山余脉——武当山和荆山(楚国的起源地),以及一个体量不是很大,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大洪山;西侧为秦岭和大巴山两山的东段;北面为伏牛山;东侧为桐柏山西段。
图片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南阳盆地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它不仅是中国地势上“第二台阶”与“第三台阶”的交汇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点;还是中原地区进入两湖,进而南抵两广、东下江南、西进巴蜀的主要通道。荆襄古道,这条我国历史上由位于中原的京城,前往南方重镇荆州,起到横贯南北方之间最主要陆路通道作用的道路,有相当一段路程位于南阳盆地之中。
在南阳盆地的南方,以大洪山为核心,有两条交通江汉平原的通道,分别是位于大洪山西侧分割大洪山与荆山的汉水通道,及位于大洪山东侧夹于大洪山同桐柏山之间的枣随通道
在南阳盆地的东北,位于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构成盆地东缘的是一连串属于伏牛山余脉的断续丘陵。这是南阳盆地进入中原的要道,被称为方城夏道
另外在南阳盆地西侧,可以经由汉水进入位于秦岭南侧的安康盆地,直抵汉中盆地,进而穿越秦岭中的古栈道抵达关中。或直接经由商於古道进入关中平原,这是关中通往两湖的最便捷通道。可以说只要占领了南阳盆地,就可以北窥中原,西觊关中,南图荆湖,肖想巴蜀。故自春秋战国起,这里就成为战略要地
图片
正因为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位于盆地南北两侧的重镇——南阳和襄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室已经意识到南阳盆地的重要性,在其地先后分封了邓、南申等诸侯国,以遏制包括楚国在内的南方诸侯及部族。
 南襄一体
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的南阳盆地,在群山拱卫下,安居中国腹心地带。由于整个盆地面积并不算很大,出于战略考量,襄阳和南阳在早期的相当长历史时期是一体的。
春秋时期,强大起来的楚国剿灭了周王室设置在盆地中的邓、吕、南申等国,通过修筑楚方城,将整个盆地打造成为了以南申故都申邑(今河南南阳市北)为核心的,面向中原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桥头堡。襄阳的最早之称北津戍,就设置于这一时期。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帝国后,南阳盆地大部分归属南阳郡,仅有汉水以南的小部分,被划入管辖今湖北大部的南郡之中。
图片
两汉时期,南阳郡、南郡在南阳盆地中的辖境大致保持不变,只不过上面多了一个婆婆——荆州,整个南阳盆地再次属于一地管辖。与此同时在西汉建国之初的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襄阳建城,置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牧刘表将治所迁至襄阳,此后荆州州治在江陵、襄阳之间变来变去。赤壁之战后,荆州正式分裂,襄阳所在的南阳盆地及其周边的荆州北部地区属于曹魏,以江陵为中心的荆州南部先属蜀,后属吴。此后襄阳与江汉地区的联系被削弱就在这一时期襄阳设郡
图片
西晋一统三国后,荆州再度合一。然而好景不长,八王之乱后南北再次分裂,东晋先是在襄阳侨置雍州,南朝时期又将侨置的雍州实土,将本属于荆州的南阳、新野、襄阳、顺阳、随,及侨置的扶风、华山、冯翊等置于其下。辖境相当今湖北均县、南漳以东,钟祥北境以北,大洪山、枣阳以西和河南浙川、内乡、方城以南、泌阳以西地区,大致处于南阳盆地范围之内。成为南朝控扼南北的军事重地。西魏攻陷雍州后,改为襄州。
自荆、雍分治之后的近七百年间,虽然行政区划的名称在不断变化,但南阳盆地始终是一个整体,并充当着核心地位,而治所则一直在襄阳。
图片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南襄地区属于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十五道,山南道一分为二,襄阳成为管辖南阳盆地及今湖北中西部、陕西西南部的山南东道治所。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时代,山南东道节度使辖境有所缩小,但南襄地区依然是一个整体,治所也仍然在襄阳。五代沿袭唐制。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南襄地区属于京西路。熙宁五年(1072年)京西路一分为二,京西南路辖襄、金、均、邓、唐、随、郢、房八州及光化军,治所在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升襄州为襄阳府。
图片
可以说从两汉到北宋,长达一千三百年的时间里,不管行政区划怎么变,南襄地区一直处于同一个行政单元中,南阳盆地作为一个整体是常态。
 南襄分隔,襄阳归属湖北
靖康之变后,中国再次出现南北对峙。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双方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京西南路中,原先岳飞竭力收复的唐州、邓州等,位于南阳盆地北部的地区都被划归金国,其余部分依然称京西南路。由于位于南阳盆地中的这条边境线,大致与当下湖北、河南重合,因此很多人将其视为襄阳和南阳分家,襄阳归属湖北的根本原因
图片
不过在阿越看来这种观点非常有失偏颇。南襄之间的分界线,至晚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了,宋金只不过依照这条传统分界线对南阳盆地部分进行了分割。且元朝混一后,南襄地区再次融合,被置于包括今河南、湖北大部,江苏、安徽中北部,辖境庞大的河南江北行省之下。
真正造成南襄分离,襄阳被划归湖北的是明朝。省这个一级行政单位虽然是元朝创设的,但真正奠定各省基本形状的是明清两朝。
行政区划划界的原则无非是两个:山川形便和犬牙相入。山川形便即依据地形,以天然的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划分行政区。这是早期的划界方式,这样划界由于气候、民风往往相同,内部交通便利,所以利于政令传达以及经济发展。缺点是,一旦天下出现动荡,很容易造成割据。因此产生了犬牙相入这一原则,以使割据的地方势力无险可守。元明清三代,是犬牙相入分界的巅峰期。
犬牙相入划界的原则为:
1、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
2、地方官吏权力相互制衡;
3、地方行政区划犬牙相入,防止利用地形割据。
因我国现今的行政区划大致沿用了清代的形制,故摊开任何一张行政区划图,就可以政区间犬牙相入的现象。
图片
位于汉江上游的汉中、安康,无论是按照地理分区,还是按照饮食特征,都与四川相近,历史上这两地也长期与四川处于同一政区中,然而自元代开始却被划入了陕西之中。徐州无论当地方言,还是饮食习惯,都与山东高度相似,结果该地却属于江苏管辖。太湖流域的苏南浙北各地区之间,语言民俗相同,又长期处于同一经济圈中,结果被分到了两个不同身份之中。
南阳盆地的问题类似,地理板块上南襄属于同一个小单元,经济上通过唐白河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圈,这也是南襄长期被分在同一行政区划的根本原因。但南阳盆地的战略位置太过特殊,这里是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三大战略要地之一,且位于正中间。北方只要占领了南阳盆地这个战略要冲,就可以无视西面相对封闭的巴蜀,沿汉江-长江一线顺流而下,危及江汉和更下游的江南地区,并让淮河防线腹背受敌,基本上立统一天下不远了。若是南方掌握了此地,进可以威胁中原,退可以护佑其他两大战略要地的侧翼,安心地搞割据。
图片
襄阳南有荆山、大洪山作依靠,北有汉江当城池,外部又有光化、邓州、唐州充当战略支撑,是整个南阳盆地的绝对战略核心,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襄”之说。故南阳盆地符合犬牙相入中需要进行分割的原则。加上襄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和湖北西北部处于同一政区中。因此明朝成立后,将盆地南北的襄阳府和南阳府分别归于湖广布政司与河南布政司治下。
图片
其后,湖广布政司拆分为湖北、湖南两省。至于襄阳所在的南阳盆地,由于历史的惯性并没有被调整,襄阳划归湖北,而南阳依然属于河南,直至今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