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槽以后,人生会变得更好了吗?(几个真实经历)

 玲说职场人生 2022-09-29 发布于荷兰

我是Ling,80 后,二宝妈,现居西欧。近20年来在欧美头部金融集团管理层摸爬滚打。不定期开放一对一教练,详情请添加微信(overseecareer)。


P.S 上周六中年转行直播特别精彩,好评如潮,嘉宾们真诚分享在转型途中遇到的困难,面对来自身边的压力时如何锚定自己的内心目标、不被动摇。错过直播的读者可以上B站(玲说职场人生)或者Youtube(玲说职场)频道上查看录像回放。 

上周和朋友A喝茶中,她接了一个电话,挂掉后,叹了一口气。

她说:“打电话的是以前我部门的小凯,他不是半年前跳槽去XX公司了嘛,现在问我有没有机会再回来。”

A和我以前聊过小凯,A对小凯一直有培养的意愿,本来是想力留他。可是现在荷兰就业市场火爆岗位特别多(要找工作的读者抓住机会),XX公司规模大,名气大,人家去意已定,所以也就好聚好散了。 

不管怎样,对小凯主动联系以前上司的行为我们是赞同的,虽然最后因为种种限制没能实现。看看,“回头草”也不是想吃就吃的了。 

“跳槽”,是职场中的常见现象。虽然跳槽的原因、动机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现状更“顺心”,更“如意”。

那跳槽后,真的会变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做好跳槽这个决定。 


1
奢侈的人生规划

先聊聊国内的情况吧,时不时和国内的猎头讨论现在年轻人跳槽频繁的现象,有个观点值得拿出来谈谈。 

现在有两样东西把一线城市的中产,和准预备成为中产的年轻人区分开:一个是户口,还有一个就是房产

大部分年轻人其实很难获得户口,然后也基本上买不起房(全凭自己努力的话),所以它反而成了一种自由,因为跳槽到这儿和那儿,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像从体制跳到体制外,它是一个特别大的身份的变化。现在的跳槽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工资多少的区别。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目前最大的需求是先解决我的房租和解决我的温饱,所以唯一的一个权衡就是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个人的事业、人生的规划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奢侈的事情,所以真的很心酸。

这个社会的容错率变得挺低的,就是你一步走错以后,比如说你干了几年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说你的学业耽误了几年,你再重新回到这个就业市场的时候,你发现很难找到容身的地方了

职业选择,运气和个人判断的因素都有,先说一个正面的例子吧。通过跳槽,这些年,进入了自己喜欢的赛道,年薪也翻了好多倍。

小茜研究生毕业进入国内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做财务管培生,想着在工作中多学习,多成长,大展宏图。 

但她很快就发现了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她平日的工作里,主要是做录入凭证,结账,出具税表等重复性高的核算工作。

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人,做这些基础的工作还好。 但她观察到公司里的财务经理做的工作也是如此时,就开始陷入了迷茫。

他们就是自己5-10年后的状态,自己真的想成为那个人吗?好像并非如此,于是她开始思考财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小茜开始在网上搜索财务岗位,了解到财务分析师(或者叫财务BP)会做预测,预算,经营分析,风险控制等工作,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来说,这个岗位似乎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然后发现这样的岗位多存在于互联网,科技,大型集团和外企,而自己所在房地产企业并没有类似的岗位,于是就萌生了跳槽的想法。 

于是她积极准备,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拿到了一份互联网企业的offer,离开了工作不到一年的房地产企业。 

现在回头看,她的这段跳槽的选择还是比较明智的,离开了一个下沉的行业,去了一个当时蓬勃发展的行业(虽然近年看上去有些不好过),也避免了在一个没有什么前景的岗位上再干几年,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 

长痛不如短痛,如果未来等待自己的并不是想要的生活,那么在这一行奋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及时止损。在容错率如此低的社会中,在职业的初期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很重要了。 小茜就是在职业发展很早的时期就做了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 5-10年我还想干这份工作吗? 

  • 这个职业赛道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 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 目标行业和岗位的工作模式和要求是什么?



在早期,在趋势的甜蜜点上跳槽,或许没有太大的问题。譬如,凭借专精某项新兴的技术领域(比如最近几年的AI,能源造车),不断在有这样 A、B、C 公司兴起状态上跳槽,可以获取不错的薪资涨幅和年资。

但当进入职涯中后期,这样的跳槽资历却可能出现风险。潜在雇主可能开始在这样的资历上,期待看到更多横向沟通、带人经历、商业策略等经验和技能。

一旦潜在雇主有这样的需求,过高的薪资(跳槽薪资的成长方式,与市场水平的均值是另一个衍生议题)也可能有让他们却步,甚至在第一时间放弃面谈。

因此,如果是习惯跳槽来转换的职场人,必须预先设想:当趋势和年龄的红利期用完后,工作该如何布局?以免造成职涯发展、或薪资成长后继无力,甚至越来越走下坡路的状态。


2
职场资本

职场发展受阻,第一反应就是跳槽,这是我们惯用的思维方式。逃避问题人人都会,但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就我们的职业前途。

一般来说,离职也就那么几个原因:公司氛围、人际关系、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加班制度……

但是不管你跳槽多少次,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新公司多多少少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 抱怨工资太低,换个地方可能工资是高点,但可能任务比以前的重多了,加班也比之前那家频繁。

- 看不到公司的前景,运气好跳到一家准独角兽,但可能发现你的岗位只是个螺丝钉,工作内容还特别没意思。

- 也遇到过不少因为自己单干离职的,按说自己当老板应该满意了吧,才不是那么回事,各种辛苦、压力,甚至长期焦虑,无数次想直接把公司关了……


就像开头的小凯,到了新的公司,过了蜜月期,发现还不如原来的公司个人发展前景好。所以跳槽之前,不妨想想,换个工作能真的能解决我的问题吗?

因为有些自身的问题不是换个环境就能解决的。如果跳槽不过是换个环境,你在前一家是怎么倒下,下一家基本也是一个死法,连换个死法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也有人说,不要乱跳槽,要提升自己到能有跳槽的选择时再做决定我也一直强调职场中不断积累的重要性,而不是动不动就从零开始。

在学习上可以不断从零开始,但是在资本的积累上,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会浪费太多时间。

记住,时间久≠能力强。

而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稀缺的职场资本,它能给你的职业带来安全感你掌握一项能力是可以不断复用的,即便产品死掉,一样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也就是说:“我必须快速建立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人脉资源壁垒、职业技能、底层逻辑”。

我的朋友B就是这样的,在一家公司干了15年,一直在精进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换过公司,但在公司内部担任过的各个职位帮助她积累了核心的职场资本,后来时机到了跳槽,就进入了新公司的board,做到了C级别,这么多年的积累也算是变现了。 

当你真的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便不是理想的结果,也不会太差。

在考虑跳槽时,可以参考这三个因素:

成长潜力(Up trend rule):相较于既有的产业或企业,应该选择转进一个成长潜力更大的产业或企业,不要因为当前薪酬较高而忽略产业及企业的发展趋势。

持续性发展(Sustainable rule) :选择转进的产业与企业的持续性性应高于既有的工作,除非你是加入新创公司,其商业模式过去未曾出现过,否则,跳槽当然必须考虑工作的稳定发展。

发挥空间(Big arena rule):当你要放弃原先累积的一切,转进一个新的机会去重新开始,除了大环境及相对条件以外,更重要是:

  • 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是否变大了?

  • 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是否提高了?

  • 自主的权限是否提升了?


这些最终也就决定了你的成就感,与学习机会是否也同步增加。职场生涯很长,跳槽或者转行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而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成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到达某个位置或者达到某一个特定目标;相反,我认为“成为”应该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方式,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条路没有终点。

---- 米歇尔 奥巴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