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冬 | 很多人以为自己很爱钱,但其实内心害怕得到钱

 柒ik9glygm4gio 2022-09-29 发布于安徽

今天是孔子诞辰2573年的纪念日。

作为中国第一位平民教育家,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浸润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

天分享可仁最喜欢的五节【梁注论语】。在这几个章节里,并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积极“入世”,更多的教我们应该“放下”:

我们该学知识,该交朋友。但更重要的是:不用学太多技能,不用交太多朋友,要先忠于自己,才能忠于他人。

我们可以勇敢的直面可能“不及格”的人生,放下执念,自在睡觉。

今晚可仁再次邀请你:枕着《论语》,睡出更好的自己:

01

学习让我们焦虑

只要学一点点就够了

图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图片

获得快乐来自一件最重要的事——拥有某项技能。比如当你很艰难地学习了骑自行车,终于可以很娴熟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那无疑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

但孔子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件事——知识的学习会给人带来更多的焦虑。

只有把你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为、转化为习惯,甚至转化为不假思索的熟练技能时,才是真正意义上获得快乐的入手势。这就是“时习之”。

图片

让我们获得快乐的是能力,不是知识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某种技能,写字、画画、弹琴、吹黑管……现在很多朋友都说自己很焦虑,其实我觉得,焦虑恰好是因为你没有找到一个技能,可以让自己获得享受,并经过反复练习之后感到快乐。

当我们理解“习”甚至比“学”更重要的时候,就理解了知识焦虑的源泉。因为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多的名词、了解更多的概念……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

哪怕你只是学了一点儿东西,但只要把它练到出神入化,也是故几于道的。

图片

02

快乐的一个重要法门

拥有真正的朋友

图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图片

在人世间,每个人总是需要几个有共同趣味、共同频率的朋友。

有些时候,哪怕只是在一起吃一次路边摊、一顿火锅,或喝一瓶茅台,只要是和对的人在一起,就会有聊不尽的话,就会体会到因为思想频率的共振而带来一种愉悦感——因为内心有共鸣,所以“酒逢知己千杯少”。

再比如,一对情侣刚开始谈恋爱时,就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一种快乐的源泉,就是在与朋友交流的过程当中所获得的精神共振。我甚至觉得:所谓爱,本质上就是频率的共振。

如果两个人都隐约地感觉到了某些世间的真理,感觉到在某个境界上不可言传的妙意,相互碰到一起,一定是极其快乐的。

因此,我们在临睡之前,可以做一个小小的练习——把自己真正喜欢的朋友列出来,你要知道,他们是你们生命当中最重要的资粮。

03

人世间大部分的烦恼

都来自“别人不了解你”

图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图片

这一句,讲的是我们怎么才能够避免不快乐。人世间绝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一句话——“人家不了解你”。

一个人怎样才能够真正地从别人对你不了解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先问一下自己了不了解自己。如果连你都做不到真正地了解自己,又如何谴责别人不了解你呢?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自己。比如,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动机和欲望一致吗?

有些人哭着喊着要赚钱,但其实,也许在他深深的底层代码动机里,他并不渴望赚钱,甚至害怕赚到钱。也许是小时候,他被灌输了某种暗示——赚钱是一件肮脏的事情,因为赚钱需要花费心机和经历不择手段的过程。

我认识一位德国的朋友,他出生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在他的童年时期,他的父母就向他灌输钱从灵魂到承载其数目的这张纸都是不干净的一种思想。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甚至不太愿意谈钱,也不太愿意碰钱。

事有不成,必有所惧——你没有获得任何东西,一定是因为内心对获得的东西有所恐惧。

所以,自己不了解自己都是如此司空见惯的事情,又怎么能够指望别人真正理解你呢?

其次,我们要知道:被误解,几乎是所有表达者的宿命。你站在那里,你就在表达,你的语言、你的眼神、你的行为……都试图在传递着某种信息。


而我们知道,当自己表达的时候,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他一定会用他的成见、价值观、趣味,乃至内在利益的诉求,扭曲他所看到的你表达的一切。

图片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如果你能超越这种不爽的感受,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别人不理解你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甚至明白别人理解你,有可能只是人家的教养使然,你就不会对别人不理解你感到那么愤恨了。

04

习惯性讨好别人

第一个伤害的 是你自己

图片

巧言令色,鲜矣仁

图片

当一个人在语言上琢磨如何善巧方便,在神情上表现出讨好的样子时,第一个伤害的,是自己,因为那不是你发自内心的善意。

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习惯于讨好别人?

你的表扬和欢喜,是基于契合、源于欣赏而涌现出来的一种情绪,还是因为想达到其他目的而呈现的手段?

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达到什么目的,只不过由于年轻的时候习惯了巧言令色,因此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种状态。

“合一”是我们获得真正自在的最好的方便法门,因为我们不需要欺骗,哪怕是有意无意地、暗暗的欺骗。

如何去“合一”?也许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恐惧和谎言,直面“不及格”人生的勇气。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老师要求让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如果成绩不够好,每次签字的时候我们就很焦虑。

当我们自己做父母之后,其实会意识到我们并不会因为考试成绩而打孩子。那种恐惧和焦虑,才会真正让人彻夜难眠。

花点儿时间,向自己曾经撒过的谎,和撒过谎的对象,说一声抱歉。请生命赐予我们真正的勇气,让我们可以直面“不及格”的人生。

不及格又如何?那是老师和家长的问题,小孩子怎么会有问题呢?我们要对曾经的自己说:“你没及格,不也混到今天了吗?”

图片

坦然面对人生的“不及格”

05

忠于简单的自己

何必有太多朋友?

图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图片

前面说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是让我们快乐的法门,那么这三个问题就是让我们安心的法门。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别人托付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尽心尽责?

我们可能是别人的仆人,却也是自己的主人。在我们问自己是否忠于别人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忠于自己?

很多人的身心疾病,本质上是因为不忠于自己身体的反应和感受,也不忠于内在真正的发愿造成的。“忠”字,一个“口”,一“竖”,下面是个“心”,一以贯之,将心注入。

而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够忠于别人,其实是因为不忠于自己。

那个真正值得我们忠于的自己,也许要求很简单——“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与朋友往来,是否守信”

这句话的背后是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何必有太多的朋友?一个有几十上百位朋友的人,怎么可能每一次都守信呢?因为你是照顾不过来这么多朋友的。

我很欣赏我的一位朋友,他很坦诚地说:“我的心就这么大,进来一个'新人’就得挤掉一个'旧人’。”

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忠诚的人,原因是他最终发现当自己需要守信的时候,只需要守住很少的朋友。

就像古代那些真正的君子和圣人,朋友都不太多,因为有一个是一个。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如果能够忠于那个简单的自己,是不需要太多地迎合他人的。没有太多需要迎合的人,也就没有那么多需要忠于的人,就不存在忠还是不忠的问题。

“传不习乎?”

你不可能练习太多的东西。因为学得再多,如果不练习也没有用,也没有意义,甚至是不仁。

当我们在读这三句话的时候,要做到这三件事——忠、信、习。这会倒逼我们去做减法:不应该结识太多向你要求“忠”的人;不应该有太多的朋友;不应该学太多的东西。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才发现所谓“断舍离”的本质,是把自己真正想要见的人、想做的事落到实处的必然反映。

你是个习惯讨好别人的人吗?
你会经常觉得,别人不理解你吗?


今天这篇特别的《梁注论语》

来纪念孔子这位伟大的老师


原本周三的【梁品周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