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_1_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2022-09-30 | 阅:  转:  |  分享 
  
维道义碎碑斥蔡京扬司马记北宋陈伯修先祖我们为陈敏(伯修公)后裔,每年清明会到惠山古镇秀嶂街七十二号三忠四贤祠祭祀我们的祖先。我们即西胶山陈
氏,在无锡有西高山本地支,东胶山马树下支,太湖之滨漆塘周村支,东亭席祇支,山南蠡湖青祁支为五大支,五大支又向周边衍分出了上百个小支
,我们族在无锡已有千年历史。颖川陈寔的后裔传到南北朝时,其后裔陈霸先建立了陈国,南朝陈宣帝共有四十二个王子,本族为陈宣帝子行十二淮
南王陈叔彪的后裔,陈氏宗谱上记述:陈敏(字敏修)由淮入锡。本族陈氏宗家学渊源,诗礼传家。传至二十六世伯修公的高祖这一代时,出了一位
道家的祖师陈抟老祖。陈抟为伯修公高祖的堂兄。陈抟于唐长兴中举人,唐长兴三年应考进士不第后,再不求仕禄,隐居武当及华山。有文称陈敏为
陈乔六世孙,也对,因陈乔与陈敏祖上堂兄弟。陈乔没后代,后来清道光年为公祀陈乔,商议给陈乔立了个嗣子陈机。吾祖陈敏(伯修公),十一岁
时父亲离世。吾祖按制守孝,在父亲的墓地旁盖了一间小茅房守坟。因失去父亲的痛苦和悲伤,从不出去玩闹,而是努力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不知
何原因?父亲的坟上长出了灵芝,而且灵叶并蒂,散发出紫色的光泽,乡邻们看到了都说:“这是陈家的吉祥之兆”。吾祖伯修公,自小学习努力,
而且异常的聪明,在乡里小有名气。吾祖伯修公的族兄陈元敬,通过宋朝科举明经科的考试,被授于文林郎,任无锡州知府。元敬一心想帮助这位聪
明族弟,为了让吾祖伯修公能受到良好教rv‘v育,赴锡上任时把吾祖带到了无锡。那时,理学家教育家安定先生胡瑷在无锡苏州办学授业,伯修
公从学于安定先生门下,伯修公在学业上出色,让安定先生心生惊奇,并称赞:“此乃锡之英也”。伯修公与安定先生非常投缘,情同父子,后才有
胡瑗小孙子胡守权依陈敏遂居西高山东新塘里,源缘了当今扬名无锡的天上村前。胡瑷先生在苏州无锡教书时。同期有四位高足,也就是当时传颂安
定四俊友,吾祖为其中之一。其中为无锡袁默,凌浩,姑苏孙载。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吾祖陈敏举进士,在京期间,吾祖与苏轼交往甚厚
,有诗词为证。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裕陵固天纵,笔有云汉姿。尝重连山象,不数秋风辞。龙腾与虎变,狸豹复何施。我穷真有数,文字乃见知。闻君
射策日,妙语发畴咨。一日喧万口,惊倒同舍儿。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苦言如药石,瞑眩终见思。居伸反覆手,独于君可疑。四门方穆穆,行
矣及此时。吾祖陈敏(伯修公)刚到京时,苏轼向朝廷极力推荐陈伯修,但由于苏轼为保守派,革新派王安石却屡屡反对。后王安石与伯修公有机会
接触交谈了几次,认为其才应大用,即荐除太学正,职守天台。伯修公在天台任太守,恰好苏轼去了杭州任职,二人经常见面,交流甚密。司马光赏
识蔡京,将他提升为龙图阁大学士,知成都府事,蔡京走上权力巅峰,司马光有责任。蔡京当上宰相后,不择手段打击政治上的反对派。他大肆排斥
异己,以巩固自己的权位。刚当宰相二个月,就把司马光等一百二十人统统定为“奸党”。为了警诫百官,蔡京还在端礼门刻石立碑。端礼门是文武
百官上朝必经之门,蔡京在那里立了“奸党碑”,让百官们每日能看到。尔后,在蔡京主持下,圈定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秦观等309人标称为
“元祐党籍”。司马光提拔过蔡京,却遭到了蔡京的残酷打击镇压。宋徽宗亲自书写党人名单,命工匠刻写在文德殿东壁,表示永不录用。蔡京认为
这样还不够,应该让司马光等遗臭万年。他又手书向全国各地颁布,令各州县,官厅都必须立党人碑。碑上还有圣旨谕令:此碑309人,碑上有名
的官员若在世的要囚禁或贬谪。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天涯海角,已过世的要追拔除官銜,他们的子孙永远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不得与碑上子孙通婚联姻
,有婚约的奉旨取消。蔡京目的就是将反对党斩尽杀绝。由于蔡京的淫威,宋徽宗的昏庸,为官的提心吊胆,人人自危,全国上下政治上一片黑暗。
吾祖陈敏(伯修公)在任天台太守,朝廷送来了党人碑,陈敏先祖不立,并对手下官员道:“我们万万不可立,碑上的都是大宋的贤人”。过一段时
间,蔡京手下的监察到,呼人立起党人碑。先祖陈敏得知,拍案而起,欲砸石碑。手下官吏非常害怕,对祖上道:“你这样做,有人要弹劾你。”陈
敏祖上道:“我死都不怕,还怕弹劾我?”于是抡起铁锤怒砸党人碑,并不断大呼:“诬司马公者是诬天也”,碑碎。次日,先祖陈敏把官帽官袍挂
在衙门悠然离去。后人都可以想象,陈敏先祖还有一句话留在了心里,那肯定是:“逆天者决无好下场,后事也应证了。”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
I06年)正月,天空现慧星,电闪雷鸣,一声霹雳将文德殿东墙上的党人碑辟为两半,宋徽宗大惧,也以为是上天震怒,连夜命人将此碑彻底毀掉
。后来,蔡京被宋钦宗罢相,被贬到韶儋二州任职,虽带了大量金钱,走到潭州,无食可买,活活饿死。苏轼听到陈敏碎碑之事后道:“风仪凋丧,
植立于颓波狂澜中,惟吾伯修与景纯而已!”(伯修,景纯均苏轼好友)至南宋时丞相文天祥得知先祖陈敏碎碑之事,也写下赞颂:“维持道义,矜
慎名节。颓波狂澜,矫然植立。俨百僚之,典行作士,类之程式,迄乎退休。自号濯缨,洵志行之,与清流比洁。”宋徽宗大观年间,朝廷以八行搜
天下士,南宋丞相李纲的父亲李?,原为太和殿修撰,已无职务,领奉禄闲居在家。当时先祖陈敏居西高山东新塘里,李?居现在长安街道大李墅,
相距几里路程,是乡邻。李?了解到先祖陈敏品行高尚,不拘一格向朝廷推荐了先祖陈敏,朝廷了解情况后,通知太守让李夔亲自劝驾。先祖陈敏叹
道:“以往归,今再往,怎么能这般违反初衷呢?”先祖陈敏坚决不就官。没有再仕,耕读传家,淡泊名利,自食其力。在家潜心研究学问,教育子
孙,他的三个儿子因靖康之耻,朝廷没有科举考试没有机会。但自绍兴二年,南宋开始科举考。先祖陈敏的孙子,曾孙,玄孙,创下了“兄弟同登”
,“三代连珠”登榜进士的先例,成为当时朝野传颂的佳话。绍兴二年,先祖陈敏的二个孙子陈之茂,陈之渊亲兄弟同登进士。兄陈之茂进士擢吏部
左侍郎兼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弟陈之渊进士历官湖南运使,吏部郎中秘书,阁修撰。绍兴十八年(1148年)陈之渊之子陈篆(字师文)考中进士
王榜。《无锡县志》记:“陈篆,气豪迈,读书过目不忘,为文下笔瀟洒,语意俱到,传为楷式,经学尤该明,愿执弟子礼者远近交至,一出规矩,
皆为良士。”绍兴十八年同榜题名进士还有陈篆之叔伯兄弟陈长源(字远翁),先祖陈伯修之曾孙再次“兄弟同登。”十二年后的绍兴三十年(11
60年)陈篆之子陈翥(字子翔)也登进士第,这样一来,我族伯修公陈氏在无锡有了吉祥开端,进士连捷,三代联珠。先祖陈敏辞官回锡后,潜心
读书写文章,研究历史,擅长书法,绘画。先祖为人洒脱,不在乎名利,有上辈陈抟老祖之遗风,传之当今的作品凤毛麟角,暂时只能在苏轼米芾的
作品里找到。如今能目睹先祖陈敏与米芾交游书法遗迹的地方在江苏淮安盱眙,盱眙第一山秀岩山,位于县城北部国家森林公园。“第一山”三字为
米芾所题,公园为国家4A级景区。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盱眙第一山,左揽屏峰,右拥风坡岭,
北依清风山,面临长淮水,气势磅礴,风景秀丽。自北宋后,众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官府政要,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碑刻和碑碣。其中有苏
轼,米芾,陆游,杨万里等名家之作。现存所见“第一山”三字为米芾的手迹。当年米芾与先祖陈敏交游盱胎秀岩山,现在秀岩山的西北部一处,残
高四十六厘米,宽六十厘米的岩壁上,刻着“陈敏等题名。”行书四行为米芾所作,原文为:“发运拿使口口口字陈敏米口口口宁壬午二口口来”己
是残迹。在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着米?《致伯修老兄尺犊》,世称伯修帖。释文为:(前补书,丞果实,亦力辞,非愿非愿)?顿首启。画不可知,
书则十月丁君过泗,语与赵伯充,云要与人,即是此物。纸紫赤黄色,所注真字,褊草字,上有为人模墨透印损痕。未有二字:“来戏,”才字也。
告留。念其直就本局虞候拨供给办。或能白吾老友吾舍人,差两介送至此,尤幸尤幸!再此芾顿首。伯修老兄司长。……不记得也。存纸尾。来戏,
才字。先祖陈敏擅长书法,绘画,年逾八十,犹能作大字,风格峻整,每书后署“濯缨居士。”清代嵇丞咸所撰中国书画史《梁溪书画征陈敏》中道
:“二子皆生于梁溪,皆能书,皆忤当政者,皆与东坡善。令人想见北宋名士风釆,书谱是不可无此种人,吾邑亦曷何少此种人了。”吾祖陈敏与苏
东坡情谊深厚,书信来往不断,虽年近迟暮,仍相互牵挂。明代弘治无锡县志及苏轼全集33(补遗4)中记述东坡与陈敏(伯修公)往来的文稿《
与伯修五首》。【与陈伯修五首(之一)】辱书,承孝履如宜。日月如昨,奄换新岁,追慕摧怛,愈远无及,奈何。未缘面慰,伏冀简哀自重。不宣
。【与陈伯修五首(之二)】盐官尉以阻节诉灾,致邑民纷然喧讼,不得不问。然已州罚讫,奏知而已。承谕及,幸悉!幸悉!【与陈伯修五首(之
三)】某启。久不通问,愧仰深矣。远辱专使手书,眷念之重,不减畴昔,幸甚!幸甚!比日履兹暑溽,起居佳胜。始闻出使畿甸,旋又移守解梁。
伯修平生厄滞,得丧毫末,本不足云,但恨材用不展,有孤天授。今兹小试,已恨迟暮,惟勉之一日千里,副士友之望也,秋热,万万以时保重。不
宣。【与陈伯修五首(之四)】‘某谪居粗遣。筠州时得书甚安。长子已授仁化令,今挈家来矣。某以买地结茅,为终焉之计,独未甃墓尔。行亦当
作。杜门绝念,犹治少饮食,欲于适口。近又丧一庖婢,乃悟此事亦有分定,遂不复择。脱粟连毛,遇辄尽之尔。惠示佳茗,极感厚意,然亦安所施
之。扇子极妙,奉养村陋,凡百不能称也。佩公高义,不忘于心。千里劳人,以致口腹之养,甚非所安也。【与陈伯修五首(之五)】某近日甚能刳
心省事,不独省外事也,几于寂然无念矣。所谓诗文之类,皆不复经心,亦自不能措辞矣。辱示清风堂石刻,幸得荣观,仍传之好事以为美谈。然竟
无一字少答来贶,公见知之深,必识鄙意也。新居在一峰上,父老云,古白鹤观基也。下临大江,见数百里间。柳子厚云:“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
者,非兹丘也欤?”只此便是东坡新文也。谭文之,南方之瑚琏杞梓也,恨老尔,颇相欢否?毛泽民高文,恨知之者少,公能援达之乎?徐得之书信
已领,当递中答谢也。我在这里申明一下,陈伯修非陈伯脩,伯脩另有其人,据德星堂陈氏宗谱记载,这个伯脩为吾祖伯修公的族弟,名陈锡师,熙宁九年进士,修与脩本义不同,用法也不同,米芾与东坡都是大书画家及大文豪,修与脩是不会搞错的。而且伯脩比米芾小六岁,米芾不可能称其兄。这个陈伯脩比苏轼小二十岁,苏轼曾器重提拔过他,让他为自己处理政务,是上下级关系。更有甚者,把伯脩注释为伯修,曲解苏轼作品。吾祖陈敏(伯修公)一生看淡名利,亨年八十一岁,米芾亨年五十七岁,苏轼亨年六十五岁,在当时也可谓长寿了。后朝廷勅赠端明殿大学士,国朝康熙二十七年戌辰崇祀本县乡贤。‘2022年9月20日凌晨陈氏66世陈炳兴初撰,陈氏64世陈志良校录。
献花(0)
+1
(本文系cmz353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