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之光 ![]() ![]() 2002年德国Hoogland教授等针对YESS技术的不足,并在YESS技术基础上发明THESSYS系统/技术(Thomas Hoogland Endoscopic Spinal System,TESS技术),通过切除部分关节突关节进入硬膜外腔,自硬膜外腔向椎间盘内依次切除椎间盘组织(outside–in由外向内技术)。此技术切除关节突后不受关节突关节遮挡,可对受压的神经根直接进行减压,因此、更适于巨大突出、脱出、游离者,疗效也更加确切。
![]() ![]() 解剖特点
![]() ![]() 神经根走行
![]() 解剖特点
![]() ![]() ![]() 予铅笔芯垂直椎间隙进入,探及右侧下椎板内侧缘,放置工作套管,避免进入椎板间窗过深损伤脊髓神经。 钝性贴骨质剥离肌肉组织,保证骨质成型野。 ![]() ![]() 暴露椎板间窗 ![]() ![]() 破黄扩大入口 ![]() ![]() 4.5暴露硬膜神经 剥离暴露硬膜神经 ![]() ![]() 探及突出椎间盘切开纤维环 ![]() 处理突出髓核组织 ![]() 髓核摘除 ![]() 深入椎间隙处理游离髓核 ![]() 腋部探查髓核 ![]() ![]() ![]() ![]() 经后路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 L5/S1椎间盘突出,结合L5/S1椎板间窗大的解剖特点,脊柱内镜下经椎板入路优于椎间孔入路,避免对关节突的破坏 L4/5、L3/4及L5S1椎板间窗偏小、增生严重,可借助环锯、动力扩大间窗 经后方椎板间入路更适合脊柱外科医生的开放操作习惯 黄韧带是层保护脊髓神经的重要屏障,逐步破黄相对安全 后入路出血较少 推荐椎间盘突出靶点在1区、2区,对于巨大脱垂型椎间盘优于侧入路 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推广,脊柱内镜外科化逐渐成为主流 1.患者基础条件:对麻醉耐受,局麻的低风险性;患者的要求,对疼痛的耐受及恐惧; 2.解剖因素:椎间孔、椎板间窗的形态特征,高髂棘、腰5横突肥大,椎间盘与神经根关系; 3.靶点的区域:突出椎间盘所在的区域,脱出椎间盘的位置; 4.术者的手术操作习惯及能力:选择相对自己擅长于的术式; 5.复发率及稳定性影响; 6.器械的性能及优势; 7.脊髓神经损伤的风险控制。 ![]() 专家简介 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副院长、脊柱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昆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2001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曾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进修、到301医院、重庆新桥医院培训学习。 擅长于颈胸腰退变性疾病,颈胸腰椎骨折及脊髓损伤,骨质疏松导致脊柱相关疾病,脊柱感染、脊柱肿瘤及脊柱侧后凸畸形等疾病的诊治,脊柱减压融合内固定技术、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技术、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术、骨松骨折PVP、PKP术、内镜下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等多种微创手术。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SCI一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社会任职: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骨内科云南省学组 副主任委员 “中华运动康复教育学院”云南分院 副院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镜下融合学组 委员 云南省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 委员 云南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外科学组 副组长 云南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 委员、常委 红河州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红河州病案质量控制中心 主任委员 红河州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 主任委员 红河州创伤和骨科质量控制中心 主任委员 ![]() 医院简介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2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设红河州健康医学研究所、红河州急救中心。医院占地302.72亩,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490张,可开放床位2500张。医院承担着全州和周边地区470余万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工作,是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红河医院,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大理大学,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等省内外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盟医院,是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红河州医学会33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医院设置51个临床医技科室、23个职能科室,现有从业人员2121人,其中高级职称365人、硕博士研究生158人,近五年来科研立项20项,发表论文795篇,其中SCI期刊收录12篇,累计影响因子55.21。获科技成果奖4项,1项软件著作权,14项实用新型专利。医院共有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省级医学中心分中心,25个州级医学质量控制中心,3个中心联盟,与州内33家医院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综合服务能力居红河州之首。近年来,医院坚持“以临床为主体、科研与教学为两翼”的发展思路,立足红河,面向滇南,着力打造滇南地区区域性医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诊疗保健中心、高端医疗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实医教研现了全方位协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