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学忠 (青海) 口述人:青海民和冶青山·哈比布阿·訇 撰写人:青海民和:马学忠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笔者就几位著名的回族学者尊师的轶事撰写了这篇短文,以飨读者。 云南“普洱马”未曾见面的老师 云南“普洱马”,大名马仁山,是西北著名的马良骏阿訇的老师。“年龄稍长一些时,马良骏又陆续投学于马德清、禹月明、兰炳文、马仁山等多位贤师门下。这些民间的阿林(学者),都是持重博学、明经饱学的著名经师,不仅中阿兼通,并且还有着良好的人格魅力。”(见樊前锋著的《马良骏阿訇传》第8—9页) 云南“普洱马”在研习经典当中遇到了很多疑难问题,便将这些疑难问题一一抄录出来,出游四川、陕西等省寻访名师解惑释疑,但是,一路下来,仍有七个疑难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可云南“普洱马”当行至兰州时生病了,只好让一名学生带着写有七个疑难问题的纸条前往青海省民和县寻找五十果阿訇求解。学生找到民和县黑山沟(米拉沟的沟脑)时正值冬季,看见一名砍柴人,只见那个人头戴一顶破兔皮帽子,身穿用山羊皮制作的破皮袄,腰里系着一条草绳,手里拿一把镰刀,脚穿一双用牛蹄子制作的牛蹄鞋,怎么看都不像一个阿訇的样子,遂上前询问五十果阿訇怎么找?那人让学生到一处房间去问,房间的人告诉学生,刚才那人就是五十果阿訇。学生转身跑到那人跟前问他要去哪里?那人回答说去打柴,学生便请求先解答一下疑难问题,随后把云南“普洱马”亲笔写的纸条递给那人,那人问学生:“请问口答,还是笔答?”学生忙说笔答。 当云南“普洱马”阅读了解答后,非常敬佩,一下子跳起来惊奇地询问,那位阿訇学问如此高深,究竟长什么模样?学生便将那人的穿着打扮表述了一番。 之后,云南“普洱马”在撰写的小册子中特意对自己的老师五十果阿訇进行了描述:我的老师我没见过,不过我的老师头戴皮帽儿,身穿皮袄儿,腰里系着绳,手里拿着镰,脚穿牛蹄丸。 云南“普洱马”不忘师恩,每每讲到那七个疑难问题时,便提醒马良骏等学生,某某疑难问题,是我的未见过面的、米拉沟的五十果阿訇讲解的。 马良骏对师爷的喜爱尊重 马良骏(1867—1957),子善堂,原籍陕西三原县,出生于甘肃省张家川上磨乡,经汉两通,著有《考证回教历史》等三十余部著作、译述。 “著名经师'普洱马’教他时间最长,在经文知识上对他影响最深。他在若干年后,谈及恩师普洱马’时,曾这样说道:'中国人的阿訇,时代的豪杰’。跟从'普洱马’学习两年之后,马良骏因为宗教知识的渊博,在陇东重镇平凉声名大噪,一时间颇受平凉百姓的好评。”(见樊前锋著的《马良骏阿訇传》第10页) “马良骏秉承'普洱马’阿訇的学风,继承和发扬胡登洲流传下来的陕西学派,'堪称是胡登洲的真传弟子。’”(见樊前锋著的《马良骏阿訇传》第14页) 马良骏牢记恩师“普洱马”的教导,非常喜爱尊重师爷五十果阿訇,在新疆担任阿訇期间,每年开斋节、宰牲节的演讲中大声喊:“哎!我师爷五十果阿訇所在地米拉沟的人们都前面上来,都前面上来!”马良骏阿訇出于对老师“普洱马”和师爷的喜爱尊重,甚至对出门到新疆的每一个民和县人都非常尊重、关心。 五十果阿訇 五十果阿訇的生卒年代和大名不详,曾受聘担任甘肃临夏某寺的阿訇,专门负责教育学生,在此期间吃百家饭,发现早上晚上顿顿有肉,深感享受的待遇太好、恩典太大,深恐长期下去无脸面对万物的主宰,故辞职回家。回家后对身边的人们说,还是吃我自己的老阿奶(媳妇)的白豆儿散饭(一种面糊糊),一面打柴,一面在家教学生好啊! 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 五十果阿訇的淡泊名利、“普洱马”马仁山和马良骏师徒尊师的美德,将激励后辈见贤思齐,深刻自省,为中华尊师重教美德再添光辉。 备注:口述人:冶青山·哈比布阿·訇,男,回族,1965年4月6日出生,青海省民和县巴州镇老官坪村人,曾在循化县红旗乡、格尔木市化工厂、民和县巴州镇祁家村、李二堡镇韩家村等寺担任教长21年。 2022年9月25日 注:摄影插图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律顾问:沙启春律师(青海君剑律师事务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