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绩效考核慢慢毁了企业的命数

 昵称28556420 2022-10-01 发布于河北

不管什么让你眼花缭乱的绩效模式,本质是都是管理懒政。这玩意说白了就是秦制,论功行赏罚。但制度这玩意是根据人的变化而变化的,否则我们还是秦朝的子民呢。

为什么秦朝的制度当时就所向披靡,放在现在就出问题。一定有看官说,挺好的呀,效率杠杠的。但你是否发现,国内的企业寿命很短,别说百年企业,连能扛住三十年的都不多。更普遍的现象是创业者亡企业亡。

因为秦朝人们的需求和现在不同,在生存随时有危机的状态,最短时间获得最多资源是当时最佳选择,杀个人就能有房有饭,值了。需求的单一造就单一价值管理模式的高效性。

绩效考核就是单一价值的产物。一般的模式是老板定一个经济目标,大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出奇招,至于别的,留给老板操心吧,例如文化,例如战略,例如技术储备。

聪明人从三个例如看出问题了,就是全员行为短视化,企业是老板的,能撑多久与我无关,反正我拿到现在的钱了。下面经历过两个层级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是汽车改装公司,用的是效率最高的计件考核,工人收入很高。计件模式就代表多干多得,暂且不说计件单价不停下降的事儿,就是抢活干这件事现场看起来就无比恐怖。亲眼看到两辆叉车为抢物料直接撞向对方,抢的不是物料,是钱呀。后果就是当企业遇到问题订单暂停时,从管理层到工人一哄而散。即使后来订单又开始了,但因为熟练工很难召回,效率低下,而当初因为高效的低成本又直接影响导致售价低,在出现一起重大工伤赔偿百万后,企业基本苟延残喘。客户不等你呀,人家需要一个稳定的供应体系,这一惊一乍的谁扛得住。

第二个是一家上市公司,一套天花乱坠看起来高大上的考核体系。问题是制定这套体系的服务对象是老板,又不了解实际运作情况。考核基本只罚不奖,各部门分工明确。直接后果就是只要与自己无关的事坚决不碰,因为多做多错的道理都明白。可以想象效率得下降到什么程度吧,而且你连责任人都找不到。除了几个老总和老板,大家都装成很忙的样子,但绝对不做一点过界的事。一件事悬在两个部门之间无人问津,你还挑不出错。结果就是要增加大量人手来保证原有的效率,提高管理成本的同时继续制造新的问题。

其实考核肯定是需要的,放羊的结果是羊都跑了。但考核的内容如果以经济为单一指标或最终目标,基本大家的行为都会被迫短视化。而短视化如同过度劳累激发潜能一样,一时的高光时刻过后,留下是伤痕累累或内伤。

内容来自懂车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