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年开古邑,随处瞰深清‖南平延平

 浣花山房 2022-10-01 发布于福建

延平

群峦围四合,万壑映澄明。

街巷杂高下,云岚日送迎。

何年开古邑,随处瞰深清。

每见葛天氏,酣歌唱太平。

午间时分,我们回到南平市延平区。

延平区(古属延平府南平县)是福建省南平市辖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汇合处。地处闽中大谷地最低处,东北部以低山为主,北部以中山为主,南部以中低山为主,西部为低山丘陵,换句话说,延平区就是群山环绕的一条狭长的河谷盆地。又由于延平区长期是南平市主城区,建制很早,早期的城市建设就沿着闽江沿岸延伸,往南部较低的山地扩张,形成今日无街不成坡的城市容貌。我们是第一次来延平,穿行在市区,除了江滨大道较为平直之外,其余街道几乎都是坡道,甚至于许多街区都层层叠叠向上延绵,或许,这逼仄局促的地形严重限制着城镇发展,也是迫使近年来南平市政中心逐渐向建阳区转移的一个原因吧。

"北有北平,南有南平"。南平扼守交通要地,鹰厦、外福、横南铁路过境并设站,316、205国道于境内交会,闽江、建溪、富屯溪、沙溪可通航,为省内水陆交通枢纽。作为千年古城,素来繁华,昔日曾有"小香港""小重庆"的美誉,夜景更是久负盛名,有"夜看南平"之说。而市区对岸高耸的九峰山则是观看南平夜景的最佳观测点。
1984年,在九峰山与市区间建造了座横跨闽江的悬索步行桥。该桥全长325米,主跨200米,索塔高43.2米,是福建省第一座横跨闽江的悬索桥墩,也是当时全国最长的斜拉式索桥。九峰索桥也一度成为南平市区的标志。
延平地处闽中谷地的最低处,武夷山脉、鹫峰山脉、戴云山脉会集于此。四周峰峦环绕,丘陵蜿蜒,唯有闽江河流侵蚀下切所形成的河谷,留下一条通往福建东南沿海的天然通道。城市的布局也集中在闽江沿岸,形成江滨带状公园与九峰索桥一横一纵的核心区域。尽管近年上下游已经兴建了多条桥梁,然而市区人气最旺的地段还是以索桥为中点的江滨位置。
夜间在市区闲逛,闽江两岸灯火璀璨,尤其是江滨公园这边的主城区最为热闹,广场舞大军各领风骚,江边的游乐场流光溢彩,九峰索桥上摩肩接踵,乘凉的、散步的、摆摊的、K歌的,无比喧嚣,在滔滔江水的上空,如此的人潮涌动,这景象在别处难得一见。对岸的九峰山公园灯火延绵直上,形如长龙。城头、桥上、山顶的灯光倒影在闽江碧波中,七彩迷离金碧辉煌,“夜看南平”名不虚传。
九峰索桥不愧是延平的地标,不论昼夜都是市区人气的焦点。次日清晨当我穿过索桥去攀登九峰山的时候,索桥桥面居然又是人潮涌动的景象,自发形成的早市贯通全桥,蔬菜土产小摊小贩讨价还价,川流不息,热闹非凡。而脚下就是碧波深流的闽江,索桥就是一个空中的街市,临虚凭风,这确实是别处罕见的景象。
从九峰山俯瞰城区,碧波滔滔,桥梁勾连,桥上车水马龙,对岸楼台参差,鳞次栉比,四野群山环抱,如一幅画卷,点染着碧水蓝天,山青树绿,一派宁静祥和的图景。

闽江碧波里自在畅游的勇士,公园绿荫里载歌载舞的人群,三五成群闲聊的老者,报刊栏前专注时事的市民……延平的街头巷尾,就是曾经辉煌而如今略显平淡的内陆老城区的样子,些许从容,些许闲适,些许衰退的荣光,如同深清的闽江水,昼夜无声,奔流不息。


往期回顾:
地开闽赣界,城接武夷西 ‖ 邵武是个好地方
小县城的流光溢彩
山环千顷绿,水抱一洲青‖尤溪紫阳公园
诏安小县城的古寺庙和老牌坊
大田城乡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