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鹜”和“骛”分不清?理解意思就不难区分!

 昵称14934981 2022-10-02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就“鹜”“骛”二字答客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有客来,问及“鹜”和“骛”这两个字。下边是问答的记录。

问:老师,我贸然来访,您不会介意吧?

答:哪能呢。欢迎,欢迎。

问:老师,“鹜”和“骛”,均读wù,字形也相近,很容易相混。那么,二者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什么区别呢?

答:您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是容易相混。但是,您看,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其声旁都是“敄(wù)”,形旁一个是“鸟”,说明其意义跟鸟有关,一个是“马”,说明其意义跟马有关。这就说明其意义上差别很大。

问:愿闻其详。 

答:《说文》:“鹜,舒凫(fú)也。”舒凫,就是家鸭。又“骛,乱驰也。”乱驰,就是(马)乱奔驰。您看,这不就是二者的区别吗?

问:那么,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吗?您不妨举个例子说说。

答:好的。“鹜”字最常用的就是“趋之若鹜”这个成语了。趋,奔跑;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如清·李笠翁《笠翁文集·与赵声伯文学》:“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鹜。”这个成语源出《史记·货殖列传》:“其在闾巷少年……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也。”意思是,那些在街巷上的青少年……像一群鸭子一样奔向死亡之地的,其实都是为了财富哇!可见,这个“鹜”字就不能写作“骛”字。

图片

图片
图片

问: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还听说有个“家鸡野雉(zhì,野鸭)”的故事,您能不能给我讲讲呢?

答:“家鸡野雉”的故事是这样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颍川庾录》中说,晋时庾翼书法初与王羲之齐名,后来王羲之书盛行,其儿辈皆学王书法。庾翼在给朋友写信时就说:“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庾翼即以家鸡比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比喻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就用“家鸡野雉”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

问:老师,“家鸡野雉”的故事跟“鹜”有什么关联呢?

答:再到后来,宋代的苏轼有句诗说“家鸡野鹜同登俎(zǔ,案板),”把“野雉”改为“野鹜”,用来评论书法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再往后改变了初义,用来指男子厌其妻室而外恋之事。

问:老师,我还有个问题。

答:好,您说。

问: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的“鹜”也是家鸭吗?

答:您提出这个问题,可见您思考得很缜密。家鸭不可能跟落霞齐飞,这里指的是野鸭。《禽经》:“水鹜泽成群,扰则逐。”张华注:“鹜,野鸭也。”陈毅《淮河晚眺》诗:“柳暗沙明对夕晖,长天淮水鹜争飞。”陈帅与王勃说的就都指野鸭。

图片

问:那我们说说“骛”字,好吗?

答:好的。前边说过,“骛”,(马)乱驰也,就是(马)奔驰。例如“驰骛”。引申而为追逐、追求,例如成语“好(hào)高骛远”。好,喜好,喜欢;骛,追求。意思是,比喻不自量力地追求过高或过远的目标,而不踏踏实实做事。这个成语源出《宋史·程颢(hào)传》:“病学者厌卑(bēi)近而骛高远,卒(zú)无成焉。”意思是,不满意那些厌恶低而近目标的学子,(他们)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再如“骛逐时誉”等。而在古汉语中,“鹜”和“骛”是互通的。如《穆天子传》卷一:“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yū)之山。”按:“鹜行”就是“骛行”,驰行。清·谭嗣同《治言》:“日驰鹜于外侮,而荒其本图。”意思是,天天为抵御外侮而奔走,却荒废了本来的意图。按:“驰鹜”即“驰骛”。清·温睿临《史可法传》:“是时朝廷颇鹜声色,恶(wù)闻危乱。”按:“鹜声色”即“骛声色”,追求声色。还如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再与杨季子书》:“惜其鹜逐时誉,耗心餖飣(dòudìnɡ,堆积在盘皿中的水果)。”按,“鹜逐”就是“骛逐”。意思是,可惜他追逐时下的荣誉,在人际交往中耗神费力。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就不要“互通”了。如“好高骛远”就不要写作“好高鹜远”了。

问:好的。谢谢老师!

答:不谢。欢迎再来,请慢走。

图片
END
图片
来源|本文系”语言文字规矩方圆(ID:yywzgjfy)“公众号原创

作者|张德继

总第25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