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形体的自我突破,九大关节的自我修复。 太极拳九大关节谈之一。 时光如梭,岁月总是悄悄别离,不留一片云彩。又是国庆,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拳友们节日快乐! 之一。拳缘拳赋拳痴 蒲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学拳亦然。若想步入内家拳的胜境,核心有三:一须有拳缘,遇见明师传道授业解惑;二须有拳赋,能自悟自得自行深奥拳理;三须有拳痴,拳不离身,身不离拳,行住坐卧,人拳一体。唯有如此,或能有缘一窥内家拳的桃源幽谷。 学习内家拳的方法,因人而异。 我喜欢“专研”,即定期拿出专门时间用于研拳,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兴奋起来,让心境盛开太极拳的别样拳风景致,以此心无旁骛地去感知太极拳、亲近太极拳。 慢慢地,从春夏到秋冬,从量变到质变,不经意间却是颇有收获。诚如梁启超所言,“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 万事贵有恒。这个假期,自然也是我专门研拳的幸福时光。而且,有一个目标越来越清晰,相比少时成为武术技击家的梦想,现在的我更想成为一位武术理论家。 因为我发现,鉴于各种芜杂的原因,传统武术的诸多传承,包括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已经与创拳人的本意本色渐行渐远,这是一件让我感到很迷惑的事情。 我想尽一己之力,去做一些利于内家拳追根溯源的事情,哪怕只有一点点。当然,这离不开对技击的研究和体悟,毕竟这是一件武术之魂。 之二。死学难得武学真功 之于内家拳的传承与发展,我是提倡创新的。创新,是活学,唯有守正出新,才有可能再出一代武术大家。不创新,是死学,如果泥古拘方,那是难达武术卓越境界的。 纵观百年内家拳传承史,为何得到所谓秘传和真传的后辈拳者,几乎代代不如师,更几无人超越创拳人? 按照普通思维分析,原因主要有五: 一则,该拳法适于创拳人,不适于后辈学拳人,毕竟人的天赋、学识、悟性、体质等有所不同。 二则,创拳人只懂得拳之实战打法,而不明拳之内涵道理。师父只能传道授业,不能解惑,故后人难悟拳之奥妙。 三则,习拳者得之容易、心不珍惜,练得少、悟得少,实战的机会更少。 四则,创拳人是走四方打出来的,学拳人是场地上教出来的。 五则,先前的师徒感情如父子,师父给徒弟喂劲,那是冒着被徒弟不小心打伤风险的真喂劲,所以徒弟练出来的也是真功夫。 之三。内家拳须内外兼修 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探究太极拳的秘境,也必须内外兼修、内外互生。 内,为阴。我的体悟,在太极拳第四层功夫之前,主要是体悟经脉与劲力的关系;当达到太极拳第五层功夫时,“内”主要是心法。 外,为阳。曾经一个时期,我对“外”不重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对内家拳的一个错误认识,也是学习内家拳的一个误区。现在我的体悟是,内家拳,是内带外动;外家拳,是外促内行。不管内家拳还是外家拳,只要方法对了,都能以武入道。 假期这几天,我想和拳友们聊聊内家拳的“外”。这里的外,主要是人体的九大关节,即脚、踝、膝,胯、腰、肩,手、腕、肘。 太极拳形体的自我突破,与九大关节密切相关。关节,是人体运动的关键所在,也是内家拳、外家拳劲路运行的关键所在。 幼儿时,人的关节是充分运转的,故小孩的身体很柔软。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在重力作用下,许多关节变得僵滞,关节紧,身体便紧;身体劲,太极拳的松沉便难出。因此,成年人追求太极拳的松沉,必须研究关节的功能,松开僵滞的关节。 松关节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特别是九大关节的自我修复。太极拳的松,包括内松和外松。其外形之松,实际上就是松关节。 关节,关节,关键环节。我的深层体悟,关节,是内家拳劲力产生的关键环节。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