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政期年 炳耀千古——杨继盛短暂仕途的深远影响

 郑四小姐 2022-10-02 发布于河北

摘要:杨继盛初仕南京三载,后调任京师兵部,因上疏《请罢马市疏》被贬谪狄道,后一岁四迁其官,从山东诸城知县至京师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再因上《请诛贼臣疏》入狱三载,惨遭酷刑,着《自书年谱》、《谕妻谕儿书》和大量诗词,后含冤弃市。本文梳理杨继盛自嘉靖二十六年(1547)至三十四年(1555)八载仕宦生涯,论析其在狄道典史和诸城知县短期任上的治理作为与深远影响。

关键字:杨继盛  狄道典史  诸城知县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雄安新区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后调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力陈“十不可五谬”,反对互市,被贬为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典史。翌年又被起用,得“一岁四迁”恩宠,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昭雪,追赠太常寺少卿,谥号“忠愍”。

椒山先生的任职履历可简要述列如下:

嘉靖二十六年(1547)高中进士,六月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闰九月赴任;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月考满,欲吏部用之,以治兵部事。在任三年;

嘉靖三十年(1551)二月,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三月十五日上疏反对互市,

下狱受刑后谪为陕西临洮府狄道县典史。在任月余;

嘉靖三十年(1551)六月十八日至狄道,三十一年(1552)五月十一得凭离

狄道。在任317天(10个月零13天);

嘉靖三十一年(1552)七月十二到任山东诸城知县,八月初一,得报升南京

户部诸云南(司)主事,九月十七凭至,十月初六离诸城。在任84天(2个月零25天);

同年十月二十日抵南京,二十二日到任,同时得报迁刑部湖广司员外郎,十

一月初四凭至,初八离南京。在任17天;

同年十一月十六日抵淮安,得报兵部武选司。在任1天;

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抵京,十八日到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翌年即嘉靖三十二

年(1553)正月十八上疏弹劾严嵩,二十日拿送镇抚司。在任月余;

嘉靖三十二年(1553)正月二十日至三十四年朔冬十月朔[①],系狱两年零八月余。

中允来说,椒山仕宦履历较为简单,享年仅四十,难尽其才。但其忠君爱国,用心济世,在有限的任期,多有作为,造福民众,泽溉也远。本文重点关注椒山先生在狄道典史与诸城知县任职期间的作为。

一、狄道典史德政蛮貊之邦

嘉靖十九年(1550)的庚戌之变,以明庭允诺通贡而告终,视为嘉靖朝的耻辱。此背景下,南都拟“勤王”[②],三日无人肯行。杨继盛欲解君父之难,因虏退未成行。是年南京三年考满,于嘉靖三十年(1551)二月,杨继盛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时虏患最重,朝廷与俺答通市之议,已派出互市使者。杨继盛以天下为己任,“志欲身亲兵事,扫除胡虏” [③],而兵部人浮于事,虽互市局势将定,却不吐不快,其草拟《开市稿》论不可开市,堂上赵守朴首肯后,再上《阻马市之疏》(亦做《论互市疏》或《请罢马市疏》),论“十不可五谬”反对互市。嘉靖皇帝赞“继盛之言是也”。后八大臣票拟,大将军仇鸾揭帖进谗言,龙颜大怒,下旨将杨继盛拿问镇抚司,下狱受刑,后贬为陕西临洮府狄道县典史,前后在任约一年。

杨继盛被贬狄道一载,俺答违背互市盟约,屡次进犯内陆,仇鸾通敌事败,惨遭戮尸。嘉靖皇帝感念杨继盛当年阻马市之论,遂再次启用。《明史.杨继盛传》载:“帝乃思继盛言,稍迁诸城知县。月余,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迁刑部员外郎。当是时,严嵩最用事。恨鸾凌己,心善继盛首功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④]。此记述中,严嵩顺应圣意,将互市之败一并推给仇鸾,助杨继盛四迁其官,欲纳入麾下为己所用。而杨继盛并未理会严嵩“善意”,感念皇上四迁圣恩,常秉烛静坐,苦思报国之道。“奸臣严阁老在位,岂容直臣报国耶?”[⑤]妻张贞无意之言,遂成其有心之举。朝廷外有虏患之贼,内有窃权之贼,朝纲不振,既然不能带兵上阵诛杀外贼,铲除内贼严嵩亦为报国之本,遂撰写《请诛贼臣疏》,赶在元旦抵京,欲初二借日食之变上疏,因雪天未见日食怏怏而返。正月十五斋戒三日后,杨继盛于正月十八上疏弹劾严嵩,二十日拿送镇抚司。

1.任期年考

杨继盛于狄道经世济民,其任期时间长短,学界说法不一,大体有三种见解:

一说以为三年。《杨忠愍公集》第四卷载:“居三年,吏民呼'杨父’,诸生称'关西夫子’。”[⑥]《杨椒山遗嘱》载:“为典史狄道三年,吏民爱之,呼杨父诸生或称关西夫子。”[⑦]《杨继盛列传》载:“为典史将三年,其吏民爱之呼'杨父’,诸生称为'关西夫子’”[⑧]。《杨忠愍继盛》载:“狱具,贬狄道县典史,凡三年。”[⑨]

一说以为两年。王世贞《杨忠愍公行状》载:“公之为典史狄道将二年,其吏民爱之呼

'杨父’,诸生或称'关西夫子’”[⑩]

一说以为一年。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庚子《请诛贼臣疏》载:“陛下特宽其罚,不二年间,复至今职。”[11]《自书年谱》载:“(36岁即1551年)路中颠连险阻,冒死者数,倶获免。六月十八日至狄道……(37岁即1552年)四月,得升山东诸城知县报。五月十一日得凭,离狄道。

三种说法差距很大,到底何者为是?

“公生平动履本末具见,公所自为《年谱》”。杨继盛在狱中受酷刑,在柙床自书年谱,以备墓志铭之用。可见,《自书年谱》为生死未卜之时,临刑就义之前,其言也善,俱实所书,其可信度毫无疑义。杨继盛在年谱中记载任职狄道的时间是从嘉靖三十年(1551)六月十八日至翌年五月十一日离开,跨越了两个年头,实则不满一年,即317天(10个月零13天)。故狄道三年说不知所据,或为后人误传。持两年说的王世贞与杨继盛为同科进士、好友兼同僚,当可信从。其所言“将二年”并非仅指在狄道,而是指杨继盛自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被贬狄道典史,到翌年一岁四迁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将二年”。此说法,与杨继盛本人在《请诛贼臣疏》中“不二年复今职”之说亦相符合。

2.五项德政

杨继盛担任典史未满期年,却多有惠政,泽被民众,被狄道百姓唤作“杨父”和“关西夫子”。具体地说,椒山在狄道颁行了五项德政。

其一是建立书院。杨继盛捐门生贽礼和俸禄,购东山超然台。相传此地为老子飞升之所,在此建超然书院。书院前三间为揖见之所,中五间为讲堂,后又盖殿三间为道统祠,祀先哲。上九位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前侧左为周公,右为孔子;两壁侧则颜回、曾子、子思、孟子,汉董仲舒,隋王通,唐韩愈,宋周敦颐、程颐、张载、朱熹,元许衡、刘静修, 明薛文清。

狄道西番回子居多,俱习番经而不通儒学。杨继盛在圆通寺设儒学馆,招募番汉童生百余人,聘两人教读儒书。三月后,诸生俱知揖让、谦恭,敬长等礼让,影响其各父兄等亲友亦知儒家礼数,番民遂弃番教尊儒。百姓慨叹:“杨公来迟也。”尊称其为“关西夫子”。据《狄道州志》卷四载:“受业于杨继盛的50余名门生中,后来中举人、贡生的共有28人,任知县、县丞等官职的有25人。”

书院建成,其运转经费问题摆在面前。古代书院经费多来自院田,院田有私人捐赠,有官府拨给,一般招人佃种。而在荒芜的狄道,捐赠无望,县府亦无足够的官银拨给。院田从何而来?《自书年谱》载:“民间之地有粮重者,白以与人,亦不敢受。 予乃白之于府,将前所余粮用轻价买地二千亩,地价则卖予所乘之马及所得俸艮(银)并妻首饰也”。杨继盛自筹款项购得两千亩地,模仿井田制,分给诸生种一千亩,另一千亩佃种于人,所收粮食交年长生员管理,用于诸生冠、婚、丧、祭等实际问题。至于购地款项两个途径,一是其点查应征粮草的余粮收归于府,优惠价变卖所得银两;二是其自己奉银和变卖乘马及夫人首饰所得银两。 

后世将杨继盛创办的学田称为“椒山学田”。《乾隆狄道州志》记载:“每年额征粮一百三十一石四斗八升五合零。岁给府学廪生每名粮一石,共四十石;岁给州学廪生每名粮一石,共二十石;岁给忠愍祠主持粮一石;岁给超然台主持粮三石;其余尽给府州两学贫士。”

其二是开采煤山。狄道百姓冬季烧柴取暖,买柴需到城外二百里,柴贵民贫,困顿疾苦。典史杨继盛得知城外有煤山,决定开煤山解百姓之苦。而煤山由番民把守,力阻开煤山,官府曾数次前往,无奈番民强悍,未果,遂成县府贻患。杨继盛偕一指挥使和三门生与番民商讨,煤山之患迎刃而解。杨继盛在《记开煤山稿》写道:“临洮八十里锁林峡,有煤山二区焉:一在峡之西;一在地竺寺前。先是开者,数为番民所阻,有司至不能制……予遂偕挥使李子节、门人李惟芳、陈恂、宋诰往治之,至则先慑之以威,次惠之以赏,由是煤利以开,番民遂服。”《杨继盛列传》载:“邑故有煤山,生番制之,不能开而仰给薪于二百里外,继盛挟卫指挥,单骑往召生番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穷庐帐亦舍之,况煤山耶?[12]

杨继盛仅带四人,即以官方典史身份偕一指挥使,再以“关西夫子”身份带三门生,慑以官威,惠以煤利,使番民服之,解决煤山多年不能开之积弊。究其因,杨继盛关键做到两点:一是其个人民望超越府衙公信,关西夫子动之以情,胜于府衙官员晓之以理,却仍不失官威。二是其济世为民,把脉番民力阻开煤山症结所在,尊番民习俗,以煤山之利惠民。杨继盛《记开煤山稿》云:“予不喜煤利之开,而喜番民之服也”。一语道出其为民开煤山之初心:煤山之利并非开煤山之根本,关键在于番汉融合。多年积弊,始于煤山之开,可谓番汉和谐里程碑,一则惠及百姓民生,二则创狄道治理新局面。

临洮文人张维在《陇右金石录》(民国三十二年出版)记载:“嘉靖三十年摩崖在临洮县南八十里锁林峡,与绍圣摩崖相对,宋刻在河东,而此在西,高七尺,广一丈二尺。嘉靖中,杨继盛谪狄道县典史,到官后,创开煤矿,以文记之并赋诗稿,遂□镌于石壁,继盛□工,□此则其门人张□□书也。”从这份史料可知:摩崖面积约2.3米高,宽4米。杨继盛参与摩崖镌刻,楷书字由其张姓门人所写。 

    其三是杜绝飞诡。狄道应征粮草无建立官册制度,抄传随意,作弊甚多。存在“富者买减而贫者反增,富者纳轻而贫者反重”现象,因有粮户将田地寄于享有优免徭役的官吏、绅衿名下,以逃避赋役,即飞诡。为杜绝征粮之弊,遏制飞诡,杨继盛点查粮册,先算各户总数,再算全县总数,飞诡俱查出,多出三十石粮,收于官府变现,用于超然书院诸生补助,取之于民,用之于书院。杨继盛不徇私情,建征粮官册制度,将应征多少分为三等,各户之多少均平。其秉公严查,据实以征,遂有地广粮多者,欲白与人亦无人敢受。

其四是疏通洮水。狄道城西一带百姓多种园圃、蔬菜,往年借洮河之水灌溉,甚是便利。河道年久淤堵,洮河水无法引流,园圃和菜园逐渐撂荒,百姓只能靠天收。杨继盛以典史之职召集诸园主,躬行实践,带头疏通河道,终引洮河水,水之盛几倍于往昔。百姓园圃迅速恢复生产,称杨典史为“杨父”。杨继盛与民同劳作,发明制作灌溉工具,方便又节水,百姓取名“杨杆”,世代传承。

其五是肃清褐市。狄道边番多以织褐为生,春夏放牧,秋冬取牲毛手搓织褐。褐民以褐生存,而府衙却派差吏持牌票,减价收购或以杂物易换,盘剥褐民。“一褐不得其价,则一家之不得其养”,褐民“有号泣于道者,有求死于河者”,民不聊生,哀嚎遍野。”杨继盛以国之患为患,以民之苦为苦,遂下令铁腕治理,还利于民。严禁公差人员买褐,严禁持牌票买褐,违者一律法办。告示发出,依然有差役以身试法,杨继盛没收牌票,拘拿差役,拒绝说情,照章办事。故此一举,其铁面无私之名远播,再无人冒进狄道低价购褐,褐民所得之利,几倍于往昔之年。为生民立命,为民谋福祉,却触动官绅利益,杨典史不畏强权,忠正为民,正气凛然,以民为“靠山”,何惧之有?典史杨继盛在狄道却以五项德政惠及民生,改变一地民风,泽被后世。离开狄道时,其在《自书年谱》中记载:“边方之民久被残虐,易于感化,故予在任则讴歌满道,去任则哭泣,而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孔子所谓'蛮貊之邦兴(行)者’,信其然欤?”

二、诸城知县善政望民心

嘉靖三十一年(1552),杨继盛得一岁四迁荣宠,由山东诸城知县,南京户部云南(司)主事,刑部湖广司员外郎,至京师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杨继盛一岁四迁中的第一迁则为诸城知县,这颇为短暂的履职,在其《自书年谱》及文献中也留下较为浓重的一笔。 “四月,得山东诸城知县报,五月十一日得凭,离狄道,七月十二日到诸城任……十月初六日离诸城。”由此可知,从七月十二日到任至十月初六日离开,杨继盛在诸城县尹任期仅为84天。

典史是县尹的佐杂官,未入流,无品阶。杨继盛在狄道典史任仅317天,以五大德政惠于民,番汉百姓对其敬爱有加,离任时哭送百里之外。若说杨继盛遇狄道县尹李鱼泉“放权”成就其为民初心。那么在诸城,杨继盛则为一方县尹,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治理诸城,既是其治世之才的充分彰显,亦是其造福于民的使命。诸城滨海,民风多强悍,盗匪常出没,杨继盛不徇私情,铁腕治理,成效卓然。九月十七日得凭,杨继盛又将调任南京户部云南(司)主事,慨叹时间短暂,语带伤感记载到:“其兴学校、开荒田、修武备、立保甲、均田粮、平徭役数事……俱徒成中止焉。”

84天任期的诸城知县杨继盛自评到:“予治事不数日而豪强敛手,盗贼屏迹,民皆守法,吏不敢奸。”这绝非夸饰之语,考诸史籍,椒山在诸城颁行四项善政,大得民心,辖区秩序井然,社会和谐。

孟子云:“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以儒家道德引领,民风重在教化。《杨忠愍公德政碑》记载杨继盛就任诸城知县始末。其单车诣任诸城,父老乡亲出城争睹新任父母官,但见杨继盛辞气蔼然,下车与百姓相见。百姓惊讶地私下议论:“公恭劾时相如叱婴儿,贻杰然着以为凛凛难近,今和易如此,诚吾民福星耶?”[13]于朝廷论疏义正言辞,于百姓和蔼可亲,杨椒山被百姓视为诸城福星。这与杨继盛初到狄道颇有类似。上司僚友“初以为先生难处,不意今乃平易守礼,可亲可爱如此。”狄道、诸城虽远离京师,杨继盛上疏“请罢马市,弹劾仇鸾”的威名却早已远播,所到之处,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对杨继盛先有因传言而起的戒备,又很快转为眼见为实的蔼然亲近。杨继盛上任诸城知县,很快推行四项举措善政于民。

其一是整治民风。经考察悉知,乡里有二三恶少,将其绳之以法,严治其不孝父母、横行乡里、酗酒、赌博、淫荡、败坏乡俗。此一举,县衙“不闻鞭朴声”。   

其二是整顿粮税。以旧例严格征收粮税,不许额外增派,欲贿官私情者,杨继盛痛斥其人,并明示各里社,笑曰:“若曹以此术媚官,是以民膏啖馁虎,我非馁虎也……”从此,心术不正之人深知清正廉洁的杨知县“无懈可击”,自是打消邪念,遵纪守法,照章纳粮税。直至杨继盛离开诸城,百姓每遇苦政重税,泫然感念杨知县恩典。

其三是捐助贫生。捐俸禄救济贫困书生,助其耕种有牛和田地,居有其屋。得到杨椒山救助的贫生,达九人之多。提到这位杨知县,百姓全都欣然仰视。

其四是文驰武备。公务闲暇,杨知县组织乡里壮年男子到演武场,亲自教授骑射、击刺,对资质愚钝者,引弓跃戈耐心以授。

《杨忠愍公德政碑》云:“论其善政在吾邑者,可表而扬之,则夫锄强暴也,清税粮也,赈贫生也,诲武艺也。四大政于私民,实不磨之遗爱欤?盖论为政者以顺民心为本,而邑士大夫又邑民之望民心,欲尸祝公久矣……”椒山勤勉用世之心天地可鉴,绝非迂阔儒生可比。

三、后世景仰卓荦之功

一疏,由庙堂之高,贬狄道之远;再疏,由庙堂之高,入诏狱之冤。杨椒山赫赫两疏为历史铭记,似乎掩盖其经世济民,儒者大才。历史不容忽视,杨继盛在远离政治漩涡的狄道和诸城,初心为民之官德依然为今所鉴。2020年6月22日《兰州日报》刊载刘居荣《杨继盛与临洮》一文中说:“杨继盛死了,但他的精神不死……临洮人民为纪念他,在岳麓山凤台超然书院旁修了椒山祠,在石桥街修起杨忠愍公祠。而他住过的小街,也被命名为椒山街,沿用至今。”继杨椒山之后,临洮历来地方有识之士重视教育,尊师重教一直持续,清士人王星樵的诗句“都道狄道人文辣,可是先生着手功”,道出杨继盛于临洮文化等耀世事功。2013年5月15日《潍坊晚报》刊载《陈介祺诞辰现清代反腐材料》一文,报导在民间发现的“杨继盛弹劾宰相严嵩十大罪状的清代拓片”一事,拓片在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纪念馆展出,唤起山东民众对这位诸城知县的感念。

纵观杨继盛八年仕途,三年南京,一年狄道,三月诸城,三年狱中,一年奔波于贬谪和升迁途中。正如他自己所言:“素位而行,君子之常。居官如戏场,时上时下,吾惟守分而已”。杨继盛,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处诏狱之冤,还是谪狄道与诸城边关之远,他均谨守为官之德、做人之本,心系朝廷,大爱苍生,于蛮貊之邦兴盛文化与经济之事,教化生民,泽被一方,万众称颂,炳耀千古。

【备注:2020年9月“北学.容城三贤学术研讨会”论文】

作者简介:郑建党,笔名郑四小姐,河北雄安新区容城人,现居石家庄,资深媒体人,曾供职于容城广播电视台、河北广播电视台,获多项新闻奖、播音奖和荣誉奖;近年来关注家乡本土文化,专注 “容城三贤”之一明朝匡世直臣杨继盛的学习和研究,着有长篇历史小说《铁肩铮骨杨继盛》。



[①] 《明史》卷二百九《杨继盛传》中“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弃西市,年四十”。

[②]  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③] 《杨椒山历史与文献》第128页,2017年12月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④] 《明史》卷209《列传》97,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⑤] 《杨椒山历史与文献》第132页,2017年12月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⑥] (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124,民国排印本。

[⑦] (清)马辉《简通录》卷1,清光绪五年定州王氏谦德堂刊本。

[⑧] 《石匮书》卷154,稿本补配清钞本。

[⑨] 《畿辅人物志》卷8,清初刻本。

[⑩] 《国朝献征录》卷41《兵部》4,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枟曼山馆刻本。

[11]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393,第8255-8264

[12]  指粮户把田地寄在享有优免徭役的官绅名下用以避税的方法.

[13] 《雍正山东通志》卷35,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