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古建筑笔记:福州华林寺大殿

 zzm1008图书馆 2022-10-03 发布于上海

华林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原名越山吉祥禅院。华林寺大殿是寺内仅存的原建殿屋,是中国长江以南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创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即吴越钱弘俶十八年)。

图片

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八椽。

行走在条石甬道上,梭柱、月梁和斗栱的巨大尺度带来的震撼扑面而来,前檐铺作层与檐柱高度比值约1:2。

图片

殿前部为深二椽的敞廊,廊内设平闇。

图片

殿内彻上明造,单檐九脊顶。大殿属厅堂构架,当心间左右两缝梁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殿内金柱比檐柱高出5个足材。

图片

檐柱上的乳栿、丁栿的后尾部都插入金柱,并由金柱挑出两杪丁头拱来承托乳栿、丁栿之尾。

图片

前后金柱之间架四椽栿。

图片

图片

大殿前檐当心间用两朵补间铺作,两次间各用一朵补间铺作,两山和后檐各间均不用补间铺作。

图片

图片

外檐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出四跳第一、三跳偷心,第二跳头施重拱承罗汉枋,第四跳头施令拱承橑檐枋;与令拱相交的耍头位置出昂,因此外观显双杪双下昂的形象。[1]

注1:王贵祥《福州华林寺大殿研究》,华林寺大殿外檐铺作第三层昂与外跳令栱相交,按其位置,应为昂形耍头,但其尾部,却同下两昂一样,起真昂的结构作用……耍头的出现,应是与令栱相交的昂渐退化的结果,则在耍头分位,仍用硕大真昂的作法,当系早期建筑的特征。

图片在华林寺殿的内柱柱身,均有出多跳插栱。

图片

在山面铺作中,里转连续出五跳偷心华栱,更是国内仅见。后世的福建明清建筑梁架或檐柱出连续多跳插栱承梁底或挑檐,均视华林寺为滥觞。[2]偷心连跳的手法同样影响了后世日本的“大佛样”。

注2:王贵祥《福州华林寺大殿研究》

图片

前廊乳栿下“住山沙门洞宗四十世新灼重修”题字。

图片

华林寺大殿推测50年代外景,杨秉纶拍摄。

80年代大殿残破不堪,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下得以落架大修,大修达到“延年益寿”的基本目的。

在尚无不改变原状的保护理念年代里,在追求理想化还原的时代背景下,上图中大殿副阶周匝,这一明清时加建被理所当然地舍弃掉了,原本具有的丰富福建地域风格和历史信息的华林寺大殿“消失”在了80年代。

学界对此次大修多有微词,傅熹年先生更是直言不讳,经过'整旧如新的破坏性修缮,致使其地理上的标志作用和古风都大受损害,乍视与仿古建筑无殊,实是极大憾事。


——本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