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山村的女孩(14-15)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10-04 发布于江西
●长篇回忆录(连载)
走出山村的女孩
■作者:谢菊秋
14.快乐的小学生活
  在矿莲塘小学上学的日子里,我没有感到过什么压力,每天上完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很多,除了帮家里做一些事,就是和同学们一起玩。
       可玩的东西也不少,人多可以分成两伙来玩“丢沙包”:自己用旧布缝制一个2寸多见方的小布袋,里边装上细沙,不用装太满,然后把口子缝上。一伙人把另一伙人夹在中间,沙包朝他(她)们身上扔,要打到他们身上,但还要让他们接不到(接到了就得分)。打到了谁,谁就下台了。这样来回跑,比输赢。几圈下来就出汗了,要是夏天就更是汗流浃背。
  不想玩活动量大的游戏,还可以玩小沙包,用布缝制成1寸左右见方的5个小沙包,用手抛出再用手背接住,或抛出一个时迅速抓起地上的一个,然后是2个、4个,反复抓、放、接,看谁得分多。这虽然一般都是女孩玩,但我们班有两个男同学周建平和康卓也常和我们一起玩。
       还有“跳房”,就是在地上画上格子,用碎瓦块或算盘珠子用线绳窜成串,单脚跳着把瓦片或珠子从这个格踢到另一格。另外,捡几个半截的砖头,也可以玩“打金鼓,过新桥”。一般这是男孩玩的,但我们也常和男同学一起玩。跳皮筋、跳绳,也是同学们常玩的,不过这两项我玩得都是比较笨拙的,我的文体细胞不行。
  记得有一年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各班都排节目,我们班主任老师也请来胡珍妹老师,在班里抽了几个女同学练习跳舞,跳的是电影《红珊瑚》的插曲“珊瑚颂”。我开始也被抽去了,但参加排练了没两次就被刷下来了。当时心里真是羡慕还在继续跳的同学,当她们在排练时我就会跑去看,然后自己在家模仿着跳,把全套动作也算学会了。
       当第二次班里又要排舞蹈时,班主任提出挑学习成绩好的去排练,这样我又获得了一次机会,这次是跳《请到我们山庄来》。这次排的节目除了在学校庆“六一”时演出外,老师还组织我们到附近的农村去进行表演。这让我感到很高兴,但我也清楚我在学动作时是比其他同学笨拙的。
  我们班是干部子弟较多的班级,当时的矿一、二把手的孩子,以及几个副矿长的孩子都在我们班,如韩礼和书记的小儿子韩东方、胡传孝副书记的女儿刘英、黄矿长的儿子黄亚民、张矿长的儿子张国胜、魏矿长的女儿魏新建,姚矿长的儿子姚鲁夫等都在我们班,还有好几个是处长、科长的孩子。但大家在一起从来没有比父母官职大小的,大家都是一样的同学,老师对学生也是一视同仁,相反有时老师对家庭困难的同学更关注些。
  我们的小学生活是快乐的,老师们工作认真,对同学们关心备至,同学们也很尊敬老师。在比我们高的一个年级里,有一个男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差,家住在古城离学校远,当时的班主任付老师还是单身汉,付老师就叫那个同学和他吃住在一起,两人共睡一个床,每周回去一次。我们这些当时还只有十多岁的孩子,都感到老师很值得我们尊重,每当在路上碰到老师时,都会认真地给老师鞠个躬或行个礼,叫一声:“老师好!”老师也同样会还个礼给学生。
  我们的算术老师姚礼周(音)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从不发火,总是微笑着对待我们每一个同学。我们有什么搞不懂的题,他都会认真地给我们解答。后来搞“评功摆好”的时候,大家一致同意给他评功,敲锣打鼓地把大红喜报送到他家。
  在我的印象中,教过我们的每一个老师,为了我们的进步成长,都倾注了很多的精力,花费了很多的心血。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周云霞、算术老师徐必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袁敬业、李锦华,算术老师全凭祥(音)、姚礼周;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朱静芳;五、六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陈浩;四、五、六年级的算术老师陈元福都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未完待续)@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102期

15.出身不由己  道路可选择
  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中,学校和老师都很注意对我们的思想教育,经常给我们讲述战斗英雄和先进人物的故事,还请来邱少云的战友给我们讲过邱少云的故事。那时矿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人不少,三八式的老革命和南下干部也不少,还有老红军。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更多。能来到矿里工作的也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职工队伍除技术人员和矿领导外,都是从部队复员军人中挑选来的。他们给矿里带来的是不怕苦、不怕累,干活雷厉风行、生活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和主动做好事的雷锋精神。
  应该说我也是在英雄的故事影响下长大的,在小学我除了从电影中看到了英雄,从学校中听到英雄的故事外,我还从书本中看了不少英雄的故事,《志愿军英雄故事》《红岩》《雷锋的故事》《欧阳海之歌》《烈火金刚》《焦裕禄的故事》……那时没有追星族的说法,按现在的叫法,我及我的同学不少都应该是追英雄族。
       记得班里一个同学借给我看刚出版的《欧阳海之歌》后,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本。但那时矿里还没有图书馆,也没有书店,只有到离我们住处约10公里远的公溪镇上才有一个书店。后来我的一个同学送给了我一本,我没事时就会想拿出来看看,英雄在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使我立志要向英雄学习,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当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是新来的大学生陈浩老师了,他教我们的语文。他的字写得很漂亮,课也讲得很好,上课时对我们要求很严,但课外时也会跟我们开玩笑闹着玩。课外活动他还带领我们在学校前边的小河边开了几块菜地,让班里的同学都学习种菜,懂得劳动的辛苦和光荣。我们在自己开的地上种了红薯、辣椒、茄子,后来还种了青菜和大白菜。我家因住得离学校近,再加上我又是劳动委员,放假后老师让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常去菜地看看,把该采摘的辣椒、茄子摘下来拿到市场上去卖掉。
       自从我们班开地种了菜以后,我们班有了搞活动的班费,那时矿里也建了室内电影院,看电影也要收票了,5分钱或1毛钱1张票,班里组织看电影,就用我们卖菜的钱去买票,不需要同学们再向家里要钱买电影票了。
  也是在五年级的时候,我知道了我祖辈的成分是富农,我原一直认为是中农,当无意中知道是富农后,我背上了思想包袱,我心里感到很不安,想了很多天后,我找陈老师讲了我的家庭出身和我的思想负担。陈老师没有责备我,而是给我讲了家庭出身不可选择,但自己要怎么走路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并且根据他对我家情况的了解,引导我说:“从你们家来讲,你父亲是共产党员,你伯父也是共产党员,也都是国家干部,你都是第三代了。党的政策是重在表现,你一直在班上和学校都是表现不错的,你不用背包袱,好好学习吧。”我跟老师讲过自己的思想动态后,自己感觉轻松了不少。
  自这次谈话以后,我更加注意严格要求自己,更加主动多做好事。老师也没有另眼看待我。但要说完全放下包袱也是不可能的事,因那个年代是讲阶级的年代,老师没另眼看我,但也有同学拿我说事,“富农出身,还假积极呢……”这些话让我感到委屈,但也无法吭声。有一次老师知道了,在班上帮我说了话,叫同学不能歧视我,说我的学习、劳动都是优秀的,父亲也是国家干部和共产党员……
  由于是在那个时代,老师为了我不受伤害,有时也会暗示我,这也让我感到自己是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无忧无虑的了。记得一次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我的理想”。老师讲后,有的同学说,想当医生;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我一直对志愿军和解放军英雄很敬佩,随着同学的讲话,我也讲出了我的理想:“我想当解放军。”我的话音还没落地,就看到了老师给我暗示的眼神,我立即改口说:“我想当护士。”自那以后,我知道我想当解放军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因为家庭出身这个门槛我是迈不过去的。
  但我也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我记得我看的《解放军英雄故事》中描写过英雄丁佑君的事迹,她是一个女英雄,她为革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是出生在富商家庭的,但她个人是值得人们学习的英雄。还有《烈火金刚》中的林丽,她是八路军战士,她勇敢地同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作斗争,而她的父亲是地主。当想到这些英雄人物的时候,我就想她们是我的榜样,我要向她们学习,走好自己的路。(未完待续)@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103期

作者简介:谢菊秋,女,笔名小嘎子。1960年到721矿上小学一年级,1972年1月在古城中学高中毕业,然后到公溪农场劳动,后招工进入721矿供销处工作,1988年初调离721矿到南京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