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首关于牵牛花的诗词,它很平凡,却是秋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云端书馆 2022-10-04 发布于河北

牵牛花,是农村里最普通的一种花儿,从来没有人种植过,野生野长,开得花儿很可爱,但也没有人过多关注。秋日里,万物萧条,唯有牵牛花,在每日的清晨迎着朝阳绽放,所以,此花又名朝颜。一只只朝颜,形似喇叭,不畏晨光,却像战场上的冲锋号一样,奏响秋季的凯歌,为此,朝颜又称喇叭花。微风拂来,一只只喇叭花颤栗于绿叶之上,不仅成为花间点缀,更成为秋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历代诗人就非常喜欢这种象征了农村生活的精灵,赋予了它丰富的角色。

1.《牵牛花·其三》

陈曾寿 〔清代〕

一枝颜色费评夸,冷翠光中晕淡霞。

绝世幽情容一现,能如我意是秋花。

秋天的牵牛花真是值得人们好好的夸奖一番,它在翠绿色的叶子中间泛起淡淡的红霞。绝世的幽情于是显现出来,在这秋天里,能称我心的就是这样的花朵。

此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牵牛花娇艳美丽的外形,又写了它凌寒不惧的精神,可谓形象鲜明,形神兼备。“冷翠光中晕淡霞”色调偏冷,读来却无剑拔弩张之态。在陈曾寿的咏物诗中,常表达出一种执迷不悔、一往情深的情绪。“能如我意是秋花”此句通过对秋花直白的夸赞,尽显诗人真性情。

2.《牵牛花》

陈宗远 〔宋代〕

绿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绕竹篱开。

披衣向晓还堪爱,忽见晴蜓带露来。

牵牛花野生野养,不用人们栽培,淡青的花儿绕着竹篱开放,非常可爱。犹如披着青衣,清晨而开,特别可爱;不光是人们觉得可爱,却见蜻蜓也带着露水飞过来。

3.《牵牛花》

林逋山〔宋代〕

圆似流泉碧翦纱,墙头藤蔓自交加。

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秋深结此花。

牵牛花的叶碧绿可爱,当它爬满篱笆和墙头时,远望一片稀疏的绿叶,确使人感到象一片剪下的绿纱。诗中以爬在墙上“自交加”的藤蔓来写它的缠绕姿态和欣欣向上充满生机的长势,形象十分贴切逼真。

天上的织女流下许多相思泪,年年洒向人间,在深秋季节里化育出这样美丽的花朵。“结此花”指牵牛花。诗人不直接写牵牛花秋季盛开的景象,而是用织女流下的无数泪水来形容,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4.《牵牛花》

林逋山〔宋代〕

久盼牛郎牵犊来,天孙隔岸望千回。

相思泪化花千朵,飘向人间烂漫开。

这首诗把牵牛花说成了织女的相思泪,是织女被王母娘娘押回天庭后,隔着天河望了千百次,盼望能够一年和牛郎以及儿女,一年一次的重逢的相思泪,然后化成了千万朵牵牛花,因此说织女喜欢的是牵牛花,因为这是她的相思泪,是她心中美好的象征。

5.《牵牛花》

杨万里 〔宋代〕

素罗笠顶碧罗檐,晚卸蓝裳著茜衫。

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篸。

前两句写牵牛花的色彩和形态。诗人以拟人手法,把牵牛花打扮成一位天真、活泼、可爱的少女。她头戴蓝边白顶的斗笠,身着“茜衫”,在朝阳中婷婷玉立,美丽动人。后两句以形象、生动地写道,你看,牵牛花攀援缠绕技术是何等的高超,它看见竹篱一类的栅栏,便会攀援而上,不几天功夫,就会“翩然飞上翠琼簪”。

这首诗对牵牛花观察描摹得是何等细致。他抓住牵牛花的几个主要特征,饱蘸感情的色彩,只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牵牛花图。

6.《牵牛花》

施清臣 〔宋代〕

一泓天水染朱衣,生怕红埃透日飞。

急整离离苍玉佩,晓云光里渡河归。

牵牛花是织女用一潭天水染成的,它们那么红艳娇嫩,是因为那种颜色来自于天宫,而非人间。因为织女特别害怕旭日东升,她要在太阳升起之前赶回天宫,不要被玉帝知道。

织女离开的时候,她看到太阳快要升起了,所以急急忙忙整理牵牛花像佩玉一样的叶子,然后在破晓时分渡过银河回到天宫。

7.《牵牛花》

朱茂曙〔明代〕

金飙初动露华滋,最爱娟娟竹尾垂。

多少红楼昏梦里,不知秋色到疏篱。

秋风吹动的时候,牵牛花得到露水的滋润,花开婵娟有如修竹之尾。牵牛花是民间百姓喜爱的常见之花,而且只有往来疏篱之间的人才能及时领略到牵牛花的俏丽可爱姿容。那些在红楼正作昏梦的人是无此缘份的。

8.《牵牛花》

秦观 〔宋代〕

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

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秦观的这首咏牵牛花诗描绘了牵牛花的形态与神情。前两句写清晨黎明即将到来的刹那时光,步虚人即指仙人倚靠在玉栏干上。

仙衣染得天边碧,仙衣此处喻指牵牛花,因牵牛花色呈浅蓝色。“乞与人间向晓看”一句是说最好在清晨来观赏牵牛花,因为牵牛花早朝开时,艳丽夺目,但到日中便衰,故有“清晨始开,日出已瘁”之说。所以,观赏牵牛花的最佳时间是“银汉初移漏欲残”的时光,秦观所写正是来自生活实际、决非向空杜撰。

9.《牵牛花》

危稹 〔宋代〕

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著处芳。

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

青青的牵牛花藤曼绕着修竹,花开所到之处,点翠为红,并且着花的地方芳香一片。牛郎从河鼓星那里采摘来的,帮织女斜插在发鬓,使得整个鬓云都是香气四溢。

“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这两句既描写出牛郎的柔情、织女的美丽;也刻画出了牵牛花的国色天香!

10.《牵牛花》

汪应辰 〔宋代〕

叶细枝柔独立难,谁人抬起傍阑干。

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

牵牛花叶细枝柔,难以独立生长;不知是谁将它抬起傍在阑干上,它就顺着阑干往上攀登。它毫不气馁,一直向上,直到有一天它爬上了檐楹,在上面开放了朵朵红花,这时候,人们就只能仰着头观看了。

“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这两句刻画了牵牛花不甘于人下的精神。

11.《见牵牛花有感》

释宝昙 〔宋代〕

篱落牵牛又著花,摘花心在鬓先华。

故园红染姜丝在,安得缄封寄各槎。

篱笆下面落满一地的牵牛花又开花了,摘下一朵牵牛花戴在鬓前。所以园子里红通通的一片红染红姜还在,怎么能封寄给各木筏。

12.《牵牛花》

徐橘隐 〔宋代〕

红蓼黄花取次秋,篱芭处处碧牵牛。

风烟入眼俱成趣,只恨田家岁薄收。

到了秋天,红蓼和菊花,依次开放;而农家小院的篱笆上,处处都是碧绿的牵牛花。所有的花儿,加上秋风、烟云,入眼都显得特别有秋趣;可惜我无心欣赏,只因为农家今年的收入又薄收了,他们的冬天又将怎样渡过呢?

13.《牵牛花》

徐渭 〔明代〕

叶似青云剪,花如碧玉凌。

鸟来栖不响,朵朵巧垂铃。

前两句都是渲染,为了后两句作铺垫。前两句写叶和花。把叶子比喻成云,把花比喻成绫缎。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的感觉。三四句是倒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朵朵巧垂铃,鸟来栖不响。

这一首趣味诗,是典型的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人,从普通的事物当中发现特别之处。纵览全诗,核心是铃儿不响。诗中的“叶”“花”是静态描写。“鸟”“铃”是动态描写。其中“铃”尤妙,虽然它不响。但是主观感觉上给人一种“叮叮当当”的响声。诗画面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可以说是一个“鸟”字带动了整个画面。

14《牵牛花》

赵与滂 〔宋代〕

西风樵子谷,藤蔓络柴关。名在星河上,花开晓露间。

秋空同碧色,晓日转红颜。若挂青松顶,翛然不可攀。

第一联交代牵牛花的生长环境。在西风凛烈的山谷里,牵牛花生长着。第二联,描写牵牛花的独特之处。她的高贵的名字来自天上的星河,传遍人间。

第三联描写牵牛花的花和叶子。牵牛花的叶子颜色非常漂亮,明净,就像秋天的天空一样。牵牛花的花朵,在旭日的抚照下,变成艳丽的红色。第四联。写牵牛花的特殊状态。如果牵牛花攀援到青青的松树顶上,那他就会达到自由自在的状态,一般的人就很难采摘到她。这首诗借牵牛花来表现一种理想的人格。

15.《牵牛花》

徐芗坡〔清代〕

墙腰篱角碧茸茸,小草闲庭点缀工。

弱质爱霑秋雨翠,芳心愁对晓霞红。

凉分银汉迢迢水,香送苔阶冉冉风。

盼断鹊桥人去杳,几枝疏影伴吟虫。

诗人首先写牵牛花所处环境多是墙腰篱角,称其为小草,足见并不被人所看重,但牵牛花作庭院之中点缀之花,自有其独到之工,它不象牡丹、芍药一类名贵之花,尊居庭院之中,占有最佳观赏位置引人注目,但在篱边、墙角,却也少不了它牵牛花来点缀。所以这“墙腰篱角碧茸茸,小草闲庭点缀工”一句,将牵牛花默默无闻的贡献精神显露无遗。

第二联写牵牛花开放的时令。偏偏柔弱姿质又喜爱秋雨,因牵牛花开于秋季,所以说它爱霑秋雨翠,它开花时间多在清晨,经日午而后便见衰。接着一联写牵牛花夜得银河水之凉,待开放之时,台阶之下冉冉风吹、香飘阵阵。最后一联则用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传说。好不容易盼望到了七夕与织女相会后鹊桥断,人去远,就只剩下几枝疏落的枝影陪伴着秋虫的哀吟了。

16.《牵牛花》

龚自珍〔清代〕

阑干斜倚,碧琉璃样轻花缀。惨绿模糊,瑟瑟凉痕欲晕初。

秋起此度,秋星淡到无寻处。宿露休嗟,恐是天孙别泪多。

上片状写牵牛花才开即枯的惨淡模样,交代时序的变化。上片紧承下片,描绘入秋时的夜景。

全词由花的萎落,写到时序的流转;又由秋凉渐生,写到秋夜的星光;继由秋夜星座的传说,再回想到牵牛花名,将花与星巧妙地绾合在一起。既妙想联翩,又贴切绵密,读来情味深挚,颇见工力。

17.《牵牛花》

蔡廷弼〔清代〕

一水隔银河,滴翠摇青惹恨多。闻说黄姑珠泪滚,蹉跎,终岁相思一夕过。

牛渚慢延俄,秋雨凄凄蘸绿蓑。休向绮窗窥晓色,婆娑,弱蔓沿缘映薜萝。

本词的上片,就是化用这一传说,使地上的花与天上的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看见银河,又看见牵牛花,很自然就会联想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他们积攒了一年多的相思,怎能在一个夜晚的欢聚中了结,时间毕竟白白地过去了。

词的下片写道,请不要透过美丽的窗户去偷看那黎明的晨光了,因为此时此刻映入你眼帘的,只能是迎着风雨旋舞着的牵牛花,而它那柔弱的蔓儿正顺着墙壁上爬,与薜荔(薜)和莪蒿(萝)一类爬蔓植物交相辉映。

18.《牵牛花》

程恩泽〔清代〕

柔蓝一架,小摘银河秋影下。莫是黄姑,配得瓠瓜独处无。

金铃鼓子,唤尽芳名浑不似。输与郎夸,世上原无织女花。

上片开头二句写牵牛花气韵飘逸,潇洒脱俗之态。这二句颇有风趣而又较为贴切,形象地写出了牵牛花的外观特点。后二句进一步写牵牛花的特点。诗人将牵牛花和瓠瓜拉到一起:莫不是牵牛花要和瓠瓜作伴,以免它过于孤独吗?作者这种风趣地写法使这首小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下片 前二句写出“金铃”和“鼓子”这些名字和牵牛花的特征都不太相和。那么,牵牛花这一名字是否合适呢? 也不合适。后二句既然起名为牵牛花,就应另有织女花与之相配才成呀,可是世上本来就没有织女花呀。

这首写牵牛花的小词,全词未出现“牵牛花”三字,而又句句不离牵牛花。尤其上片写得更较蕴藉,颇得深宛流美之致。作者程恩泽是晚清著名学者,作诗好用奇字僻典,然而这首词却颇为例外。全词语言园熟,活泼清新,无块垒之病,无矫饰之弊,使本词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19.《牵牛花》

苏辙〔宋代〕

牵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

开花荒榛上,不见细蔓身。

谁剪薄素纱,浸文青蓝盆。

水浅浸不尽,下余一寸银。

嗟尔脆弱草,岂能凌霜晨。

物性有禀受,安问秋与春。

这首咏牵牛花诗的主要特色是写得全面、细致。从牵牛花的花蔓到花形、花色都一一写到。特别是就牵牛花颜色的一番描绘,形象生动逼真。说明苏辙对牵牛花观察之细、用笔之工,值得称道。

另外,苏诗不曾涉及与牵牛花相关联的牛郎织女传说,也是一个特点,这本是为诗人发挥联想的绝妙机会,但苏辙却弃而不用,但正如苏辙诗中所咏“物性有禀受,安问秋与春”,不妨也说“人性有禀受,安问秋与春。”

20.《牵牛花》

郝经〔元代〕

野花照天星,星中花亦盛。

长夏蔓草深,疏篱掩斜径。

幽庭日无事,森寂淡相映。

缭绕丝乱垂,点缀叶相并。

金风一披拂,零露光彩竞。

参差碧玉簪, 绾插滑欲进。

霜丝吐冰同,容色好娟净。

堂阴青锦张,墙背紫苔莹。

时方鹊桥成,佳节当秋孟。

织女能剪裁,天河洗尤称。

女以秋为期,郎将花作证。

风雨开云屏, 鸾凰锵月镜。

处处乞巧宴,家家喜相庆。

五年江馆客, 万事成堕甑。

不能致龙节, 空自悲虎穽。

永日尘炎蒸,中暑甘卧病。

对花泪盈目, 坐起不觉瞑。

云汉见双星,回头看斗柄。

遥怜小儿女,昏嫁俱未竟。

中流虞风波,相见何日更。

全诗按所写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牵牛花的美好形象。从开头到“堂阴青锦张,墙背紫苔莹”。第二部分到“处处乞巧宴,家家喜相庆”。写动人的牛郎织女相会传说和民间乞巧习俗,余下第三部分则是抒发自己的感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