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不确定性的风浪里,实现确定性成长?|打开心智

 碧海蓝天kx32di 2022-10-04 发布于内蒙古

本文字数7228,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打开心智》

本书作者李睿秋(Lachel)深度思考践行者,专注于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心智研究。虎嗅年度十大作者,36氪特邀作者。开设智识学院,帮助上万人实现思维升级。

心智,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一切思维方式的集合,决定了人的信念、思考和行动。成长的本质,就是不断用新的认知打破旧的认知,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

这本书的作者带我们探索了心智的底层原理,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长系统,提供情绪、自驱、行动、学习、思考、创造六个方面的提升路径,从而获得更明晰的头脑,更平静的心态和更有主动权的人生。

因为篇幅问题,我着重为大家整理了其中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大脑的基本原理,让我们掌握大脑的运行机制;第二: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可以在生活或者职场中理性决策,提升自己的价值。

01
大脑的基本原理


作者说,人生破局的关键就是思维的破局,而思维与我们的心智有关。前面我们提到,心智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集合,它决定了我们的信念、思考和行动。而成长的本质,就是不断用新的认知打破旧的认知,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认识,是一套需要遵守的规则。例如过马路,我们需要先看一下周围有没有车,是不是红灯,如果是红灯,那么我们就需要等变成绿灯才能过去。这就是一种规则,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底层原理,大脑也不例外。

所以,如果想要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大脑的基本原理。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大脑的四大底层原理,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更好地引导它、使用它。

那么这四大底层原理是什么呢?分别是:“节能、稳定、预测和反馈。我们分别来解释。

1、节能

什么是节能?简单来说,节能就是大脑在为自己节约能量。我们大脑有一个特性,就是倾向于走捷径,抄近道,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行动,以节省能量和资源,确保我们能够趋利避害。

什么是趋利避害呢?趋利就是学习和强化对生存有利的行为,比如获取食物、获得竞争优势。而避害,则是尽量规避无意义的、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以便节省更多的资源,从而应对外界的挑战。

也就是说,大脑时刻在思考,如何用最少的资源支出,做最多的事情。说白了,大脑是为了省力。同样的时间,消耗同样的资源,我们能做的事情变少了,对于大脑来说是不够经济的。

所以,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启动节能模式,帮助我们作出决策。那你可能会问了,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决策都可以不去思考,按照最小成本原则去行动,那么如何判断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通过预测。这也是大脑的一大特征,我们后面再细说。那么大脑是如何预测的呢?我们知道,大脑仅占我们体重的2%,但它消耗的能量达到了全天的20%,这些能量去哪了呢?作者说,这些能量是用来完善我们的预测模型的。

也就是说,大脑会通过接收外部的信息,构建一个模型,然后修补这个模型,使它能够模拟真实世界,然后基于这个构建的模型,对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进行预测,分析它熟不熟悉,重不重要。

这就好比是,我们背单词,假设我们第一天背了10个单词,记住啦。第二天除了要背新的单词以外,还会复习前一天的单词,以此类推。当我们长时间这么做,就会给大脑一种暗示,背单词这个行为很重要,大脑就会把这些单词记牢,而不容易忘记。这就是大脑预测的一个过程。

那么大脑节能的基本特性,会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

第一,”注意力资源“的分配。比如,我们在读一本书,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屏蔽掉外界的一切声音,进入心流状态。外界有什么动静,我们根本听不到,即便是我们的感官在接收着外部信息。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大脑会认为外部这些信息是不重要的,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它就会被大脑拦截掉,避免占用我们注意力。

而且认知心理学认为,大脑对一切行为的处理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动加工,就是不占用注意力的,习惯性的行为,比如我们学会开车以后,不用去思考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而是自动化的就可以行动起来;另一种是控制加工,就是占据我们注意力,需要有意识地思考如何操作的行为,比如我们开车去一个地方,我们不认识路,我们就会思考,怎么才能不迷路,比如打开导航等等。这一行为过程就是控制加工。

这也就能够解释,我们的旧习惯为什么不容易改变了,因为他已经是一种自动加工的行为,是我们大脑最舒服、最省力的行为,所以,如果想要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使用控制加工,用新的行为代替旧的行为,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第二,”有限理性“。大多数情境下,我们并不是追求问题的完美解答,而是综合权衡所付出的认知资源,采取类比、抽象等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得到一个性价比高的答案。

对于这一现象,心理学家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在她们的著作《社会认知:从大脑到文化》中提到一个模型:认知吝啬鬼。她们认为,大脑有一个内在的、固定的倾向,那就是绝大多数事物,都希望采取捷径的方式快速理解和处理它。因为这是最省力、最节能的做法。

比如,“刻板印象”会给人贴上一个标签,东北人一定很能聊天,程序员不善言辞等等。这些下意识的反应,会阻碍我们思考,会快速对一个陌生人作出判断,但容易让我们陷入思维陷阱中,影响人际关系。

为什么会影响人际关系呢?如果大脑会根据一条信息是否流畅、省力,大脑就更容易接受它和喜欢它。作者在书中提到,如果一张面孔多次出现,这种熟悉感会加强大脑的认知流畅性,使大脑在处理它的时候,更省力,这种省力就会使大脑对它的印象更好,这种现象叫做“单纯曝光效应”。相反,如果我们对于不熟悉的人,如果第一印象觉得这个人不好相处,那么我们就会远离他。

2、稳定

什么是稳定呢?作者把它总结为了3条原则:确定性、一致性和适应性。

确定性:大脑希望未来是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进行预测的,尽量减少模糊和不确定。我们知道,大脑下意识地排斥不确定性,企图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建立可控性。让我们觉得我们对于外部世界是有解释的能力的,能够预测和干预一些事情的发生。

比如,今年考研很激烈,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考上研;听说最近公司裁员,不知道名单有没有我等等。这些就是一种排斥不确定性的例子。因为这种焦虑感,让我们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我们不好把控,因此会焦虑。所以,我们的大脑趋向于确定性,因为确定性可以带来安全感。

一致性:大脑希望接收的信息跟内心的心智模型是一致的,尽量减少矛盾和冲突。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就是对一件事情我们要思考这件事情这么做对不对,尽量不要对一个事物”立场先行“,带着立场批判它,理解它。

比如,吸烟。很多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他还是会吸烟,为什么?因为改变吸烟这个行为很困难,所以烟民会通过调整认知来缓解这种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我还吸的这种冲突,即告诉自己”吸烟不一定会危害健康,这是小概率事件,隔壁老王不还一样,人家也活了90岁。

这种想法就是预设立场,大脑通过长时间的这种洗脑,就会觉得这些观点是对的,是真实的。于是当我们接触到了真正对的观点的时候,大脑就会倾向于固有的观点。也就是更愿意相信跟立场一致的信息,忽略不一致的信息,形成一个闭环。

适应性:大脑希望我们的生活模式是稳定不变的,一旦发生改变,它就想尽量恢复原状。比如我们的生活习惯,假设你习惯晚上12点睡,早上8点起,那么大脑就会适应这一作息。如果突然改变作息,比如,晚上10点睡,早上6点起,那么大脑会不适应,会起不来。因为我们偏离这条基线,大脑会识别出这种“异常”,然后会想办法调整这种异常。

比如,享乐适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幸福感和快乐也是有一条基线的。一旦我们遇到非常好的事情,比如升职加薪,短时间内我们很快乐,但是过不久这种快乐就会回落。

我们为什么总是难以真正有效地改变自己?就是因为我们一旦偏离了基线的状态和行为,对大脑来说都是异常的,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说,当你想要改变自己的坏习惯的时候,大脑会想办法把你往回拉,让你无法去行动和改变。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缓慢的、日复一日地微调,去改变自己的基线,让大脑一步步适应。

3、预测

什么是预测?预测就是大脑通过不断地接收信息,然后完善自己的过程。我们一切信息输入和行动的输出,都是对它的一种训练,把它往对应的方向一步步推动。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外界信息,不断微调大脑内部的心智模型,以便更好地符合和反映外部世界;然后通过这个心智世界,对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做出的反应和结果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和对比来检验心智模型的有效性。

比如,我们上学,老师让学生起立问好,于是你学习的第一规则:上课前起立问好。大脑会根据这条规则写入心智模型里面,试着理解这个世界。接下来,我们上的每一节课都会按照这条规则进行,而这条规则也得到了大家和老师的认可,那么大脑就会认为,这条规则是对的,利用它处理对应的情境。

作者认为,我们的一些行为是可以改变大脑的,大脑会根据我们一举一动来进行创造。也就是说,你通过刻意的锻炼,可以对大脑进行加工处理。

比如,多读一些复杂的、需要动脑的文章或书籍,不用读懂多少,也不用要求自己有多少收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中获得启发,锻炼我们的大脑,让它逐渐习惯这种需要动脑的模式,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大脑就会快速运转起来。

如果你长时间不动脑,那么大脑就会懒惰,懈怠。反之,如果你喂给它高度复杂、需要反复咀嚼的信息,大脑就会努力改变自己、调整自己,来适应信息难度。要记住,大脑越用越好,越用越灵活。

4、反馈

什么是反馈?反馈是大脑的动力系统。以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的方式来强化我们的行为,为我们提供动力,让我们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应当做的。

当我们得到奖励之后,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非常幸福和愉悦,之后就会更多地重复这个行为,而且奖励必须及时,这样才算是有效的奖励。

比如,你做了一件好事,例如在救济站做义工,给穷人免费发放食物,你感受到了慈善带来的温暖。大家感激你,让你感到开心,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奖励。

那什么是多巴胺呢?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用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在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和信息传递有很多条不同路径,每条路径叫做一种“通路”,把不同通路连接起来,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作者在书中提到一种叫“中脑—边缘通路”,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奖赏回路。

也就是说,当我们获得正反馈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激活奖赏回路,让我们产生愉悦感,让我们充满激情,激发我们的动机,让我们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我们获得不是正反馈,那么就无法激活奖赏回路,无法行动起来,也无法改变坏习惯。

比如,心理学家用鸽子做实验,他们给鸽子面前放了一个啄食器,只要鸽子拿嘴去叨,叨几下就能叨出来一些食物,然后他们就测试怎样才能让鸽子拼命地叨。比如叨一下就出来食物,这样每次都是确定的。再比如说不确定的,有时候出来一个,有时候出来俩,或者有时候叨好几下都没有一个出来。

哪一种状况下,这个鸽子会拼命地叨啄食器?答案就是在不确定的时候。而且人类是可以控制这些实验动物头脑当中的多巴胺的分泌的,一旦科学家把鸽子头脑当中多巴胺的分泌降低,它们就没有劳动的动力了。

再比如,很多人设置目标,会把目标定的非常高,他无法达到,也就无法激活奖赏回路,但是如果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通过行动去完成它,获得奖励;然后再稍微提高目标,让自己付出更多的行动去攻克它,在这个过程,我们就会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成长。

因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当我们完成一件小目标,大脑就会激活奖赏回路,提升多巴胺水平,为我们预支动力,这样我们才容易获得成功,达成目标。

02
如何掌控情绪


好,我们已经了解了大脑的4个基本原理,对大脑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如何与情绪做朋友。每个人都有情绪,这也导致每个人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比如,工作中犯了错误,我们会往坏的地方想,老板会不会扣我工资?会不会批评我。我们会在脑海中无限放大这种可能性,不断想象最坏的结果,导致我们情绪低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这种负面情绪会吞噬我们的幸福感,让我们一直生活在担忧、恐惧和焦虑中,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如何理解情绪,以及如何与它们相处。那么情绪的本质是什么呢?

作者认为,情绪就像是一个报警器,一旦我们遇到异常信息,身体就会立即发出信号,让我们切换到对应的状态。

比如,当原始社会的人们遇到老虎时,就会激发我们的原始本能,我们会感觉到“恐惧”,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是“战”或者“逃”。抓住从危险中脱身的机会。这种恐惧就是一种情绪。

再比如,当人们遭遇到有毒的食物,或者遇到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摆脱的场景时,“厌恶”可以为我们总结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也就是说,情绪使人们能够在危险环伺的原始时代,避开种种危险和冲突,更有效地集中资源、趋利避害,这也正符合我们前面提到,大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稳定性。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三种负面情绪,分别是:”愤怒、恐惧和焦虑“。这三种情绪是怎么发生的呢?

1、“三脑模型”

我们的大脑分为,理智脑、动物脑(或者叫原始脑)和情绪脑。

原始脑,又称爬虫脑、本能脑。原始脑,包括脑干、基底核与网状系统等最核心的脑区。生存、身体维护、积蓄、统治、打扮和交配等行为都受制于原始脑的本能,是不经过理智思考过程的。原始脑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身体,保证自身的安全。

情绪脑,又称边缘系统、哺乳动物脑、感性脑。情绪脑包围覆盖着原始脑。主要负责原始情感、情绪等功能。

理智脑,又称新脑(大脑新皮层)、灵长动物脑、理性脑。新脑指大脑的最外面皮层,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即通常所说的左右脑。新脑覆盖着整个旧脑边缘系统的上面和一部分原始脑,占据人类全脑重量的80%左右,集中了大部分神经细胞。新脑是掌管人类一切心智行为的思考中枢,主管语言、写作、计划、推理、学习、适应、抽象思考等功能。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过滤和转化信息,最后权衡利弊,做出相应行为表现。

那么他们怎么运作的呢?当我们情绪爆发,比如我们感觉到非常生气,感觉到非常愤怒、非常沮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脑就会传递一个信号给到我们的原始大脑,我现在感觉不好了,我现在感觉不安全了,感觉到我们受到了攻击,这个时候你的大脑盖子就打开了,理智大脑完全不工作,那这个时候你所有的反应,都是你的原始大脑做出的反应。

而且它们与“杏仁核—前额叶”通路有关。杏仁核是人们在生物层面最先发育完成的大脑的部分之一,它主要负责打或者逃的判断。也就是说,它是控制人类原始本能的。当你走在森林里,突然蹦出一个大老虎,这个时候你就会呼吸急速,心跳上升,血压加倍。应该打还是逃?这个时候做决定的就是你的杏仁核。

用作者的话讲,杏仁核的作用就是“情境记忆”和“威胁识别”。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杏仁核就会被激活,它会忠实的记录下当时的情境、线索和感受,把这些信息打包到一起,储存起来,并把它叫做威胁信息。

当杏仁核感觉到威胁信息,就会作出反应,向大脑发出信号:危险!快跑!,然后杏仁核接管我们的大脑,调控身体,进入“站与逃”的反应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杏仁核过度活跃,那么我们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冲动。

那么如何平衡这种状态呢?那就是前额叶。前额叶相对杏仁核来说,发育得比较晚,成熟得比较晚。对于人类来讲,通常在二十岁以后,或者二十五岁以后,他的前额叶才发育完成。前额叶主要是跟情感、逻辑、推理、判断和好奇心有关系。

对于人类而言,假如前额叶皮层不健康,这个人就会变得特别冲动、失控。相反,如果前额叶健康,那么它就会产生抑制的作用。遇到负面情绪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抑制冲动的行为,为理性思考留出空间。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人动不动就生气,就是因为他的前额叶发育不完全,杏仁核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控制情绪就是要锻炼我们前额叶。那么怎么锻炼呢?

2、锻炼前额叶

首先,那就是多去使用它。比如多去面对新的场景、思考新的问题,充分调动前额叶的功能;其次,多去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锻炼前额叶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方法,我简单来说一下,表达性写作这个方法。目的是记录自己的心情、感受和想法。这一步做到简单直接就行,不需要我们文采出众,只要能够把我们担心的、焦虑的东西写下来就行。写作时间也不用太长,15~30分钟即可,频率按照自己实际情况来。那么内容到底写些什么呢?

第一,书写让自己感到焦虑和烦躁的事情,真实地抒发对它们的感受和想法;第二,记录下“今天我们最感恩的事情”。这可以有效地减少压力、改善情绪状态、提升幸福感;第三,做情绪日记,分析自己产生的情绪,思考面对情绪时,自己的应对方式,帮我们掌控情绪。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习惯可以提高我们对负面情绪的抵抗力,改善身心健康。比如,锻炼、思考和阅读、睡眠、社交、晒太阳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大家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做好理性决策。

总结一下:

第一部分我们说了大脑的四个基本原理,分别是:

“节能:节能就是大脑在为自己节约能量。我们大脑有一个特性,就是倾向于走捷径,抄近道,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行动,以节省能量和资源,确保我们能够趋利避害。

稳定:遵循确定性、一致性和适应性这3条原则。

预测:预测就是大脑通过不断地接收信息,然后完善自己的过程。我们一切信息输入和行动的输出,都是对它的一种训练,把它往对应的方向一步步推动。

反馈:反馈是大脑的动力系统。以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的方式来强化我们的行为,为我们提供动力,让我们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应当做的。

第二部分:我们说了,可以通过锻炼前额叶来抑制杏仁核过度活跃,避免情绪失控,让自己作出理性决策;其次,通过表达性写作,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心情、感受和想法,从而达到掌控情绪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