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转衰的军事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下)5.盛极转衰的土耳其军事(1)利班多战前1566年,72岁的苏莱曼一世死去,其子赛利姆二世继位。一个偶然事件,使赛利姆二世卷入了一场有特殊意义的大海战。 1569年,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工厂——威尼斯兵工厂发生了大爆炸,引起大火,损失严重。可是赛利姆二世却得到情报说,威尼斯舰队全部被毁(实际上只损失了4艘军舰)。赛利姆二世认为时机已到,派人到威尼斯,要求威尼斯把塞浦路斯交给土耳其。这一要求被断然拒绝后,赛利姆二世于1570年带一支包括150艘战舰和50多只运兵船的庞大的舰队,大举进攻塞浦路斯。面对强敌,西班牙、威尼斯两个互不合作的国家组织了一支联合舰队,共同对付土耳其。但塞岛守军人数、实力均不如土耳其,土耳其人付出了一定的伤亡后,攻占了塞浦路斯岛。 土耳其攻占塞浦路斯岛仅仅是利班多海战的前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场大海战正在酝酿之中。 (2)舰船及战术1571年9月,以西班牙、威尼斯为首的联合舰队在墨西纳集结,各类舰船300艘,兵力8万人,其中陆军3万,海军和划桨的奴隶5万人,由约翰负责指挥,双方的船只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快船,单层甲板,长为37—55米,宽为6米,用帆和桨驱动。作战时主要以划桨为动力。 欧洲国家的快船船头部位设有5门火炮,土耳其舰船上仅有3门火炮。欧洲军舰侧舷也设置了火炮,船板厚达7厘米多,对桨手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土耳其军舰则没有侧舷炮,更无厚船板为防护。第二类船是大船,用风帆驱动,水平线以上有两层甲板并设有火炮。第三类船是中型船,前面有炮台,载有50—70门火炮,另有4门20管火炮。它的优势之处在于桨手上面有一层甲板。这种船使用的帆是三角形的。除此之外的小船只有一半甲板,船上有两个帆,可用帆驱动,也可用桨驱动。运输船则能载1000名士兵和其它装备。 双方采用的战术均为传统的海军作战阵形,排成3个横队,一线排开,正面占据很大空间,中央部位后面有一个预备队。这种作战阵形从公元前31年古罗马屋大维和安东尼在亚克兴海角交战以来,1000多年中没有变化。土耳其海军左翼较强,似有对联军包围的企图。双方作战方法差不多,军舰上都载有大量陆军,准备在船上搏斗时派上用场。西班牙为首的联合舰队载有陆军2万人,土耳其方面的总人数为8万多人,其中陆战士兵1.6万人。 但联军方面的总指挥约翰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以中型船为前锋,把快船的长嘴去掉,使前炮运用灵活。他的士兵大量装备了火枪。为激励士气,他让船上的奴隶都去掉了枷锁,并给以武装,他告诉这些奴隶,如果战斗中作战勇敢,可以获得自由。 土耳其海军计有270多艘舰船参战。土军的舰船平均比联军舰船小得多。此外,土军的驾船、海战技术也不如联军。这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海战,土耳其人在地中海横行肆虐的时代即将宣告结束。 (3)射击与风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1571年10月7日,联军舰队发现土耳其舰队进入科林斯湾的入口处利班多。土耳其舰队排成了新月形阵线,从海湾北岸一直伸展到南岸。随着双方接近,土耳其舰队的新月形阵线逐步拉直。主力舰船交火后,土耳其舰队右翼进入了联军左翼两艘炮船射程之内。 联军炮舰给予土耳其舰队右翼以沉重打击,土军舰队发生混乱,急忙向岸边靠拢。联军舰队随后追击,全歼土军舰队右翼。 中部战线以旗舰为中心发生激战。双方舰只相互靠近。土耳其士兵企图登上联军战舰,同联军士兵搏斗,手持火枪的联军士兵将其一一击退,土军士兵根本无法登上联军舰船。同样,联军士兵在试图登上土耳其军舰时,也被击退,但联军舰船的火力、驾驶技术高于土耳其人,逐步在激战中占了上风。土耳其舰队的指挥官阿里中弹身亡,旗舰被俘,中央战线舰船被全歼。 土耳其舰队左翼的情况稍好一些。除了和联军的舰船发生激战外,尚有一部分舰船保留下来。 利班多海战中,土耳其舰队彻底失败,损失极为惨重:60艘舰船搁浅,53艘沉没,117艘被俘,仅有47艘逃生。土耳其舰船上划桨的奴隶中有1.5万人获得了自由,土耳其人至少有1.5万至3万人战死,只有300人被俘。联军损失快船30艘,死亡人数为7000多人。 利班多海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首先打破了土耳其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其次,在人类海战史上,利班多海战揭开了新的一页,它是人类划桨舰船海战中的最后一次战斗,宣布了风帆与射击时代的到来。 以西班牙、威尼斯为首的联军在海战中使用的炮舰虽很笨重,但其巨大的火力说明了划桨战船已走向没落。利班多海战使用的战术与古代海战战术差不多,即接舷登船作战,但由于联军的舰船侧舷上装备了火炮,船上的士兵手持火枪,船以风帆驱动,于是风帆和侧舷火力就取代了划桨和正面攻击。 利班多海战宣布了登船作战的旧式战术的终结。由于火器装备了舰船,船上的士兵都手持火枪,这说明:不用士兵登船作战,同样可以消灭敌船。 风帆与射击在海战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这是海军战术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 (4)帝国没落的前兆土耳其在利班多海战惨败后,它的海军并未被彻底消灭,而西班牙人也并未因此取得地中海霸权。与土耳其人抗衡的联军解体后,土耳其依然是地中海各国强劲的、不可轻视的敌手。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军在利班多海战中的胜利是战术上的,而从长远的战略意义来考虑,土耳其人并不是彻底的失败者,尤其是塞浦路斯岛仍在土耳其人手中。 利班多失利后,赛利姆二世在当年冬天赶造了200艘军舰,用以充实海军。土耳其人用这支舰队前往北非,占领了突尼斯。西班牙人曾试图收复突尼斯,但没有成功。 在穆拉德三世和穆罕默德三世执政期间,土耳其人曾多次对奥地利用兵,互有胜负。 1603年,年仅14岁的阿赫麦德一世继位苏丹,整个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开始显露出种种没落、衰败的迹象。 从16世纪末起,曾在历史上颇有影响,战斗力令敌手望而生畏的新军,多次干预帝国内政,不甘心仅以对外征服为己任了。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军事强国,其繁荣和强大与军队息息相关,尤其是新军。但此时的新军,作为军队的中坚已面目全非。新军的步兵不再是被征服的基督徒的后代,它已成为伊斯兰教徒的子孙们参加的一种特权阶层。他们不再参加10年艰苦严格的军事训练了,所以,新军也就逐渐成为一个没有纪律,不能对外征伐的武装集团。由于他们都是伊斯兰贵族的后代,谁也不敢不支持新军,因此,新军无法无天,又无战斗力。1617年,奥斯曼二世当政时,面对军纪松弛、无恶不作的新军,曾设想要加以整顿,以期重振新军雄风。但桀骜不驯的新军马上发动政变,废黜了这个"胆大妄为"的苏丹,另立天生低能的、奥斯曼二世的弟弟为苏丹。从此,整个帝国的命运就完全掌握在堕落的新军手中。 以新军为主的步兵如此,骑兵的情况也每况愈下。骑兵不仅素质差,数量也大为减少。若帝国遇到战事,所能依赖的只是鞑靼骑兵,或临时征招未经任何训练的民兵和那些难以约束的志愿兵。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盛,依靠的是强大、训练有素的军队,或换一句话说,正是凭借这支军队,奥斯曼土耳其才成为屈指可数的军事大帝国,一旦它的军队丧失战斗力,帝国也就从其顶峰跌落下来。奥斯曼土耳其的江河日下,原因之一在于其军队的堕落。1621年,土耳其被伊朗击败,其所占的领土被悉数收回。只是由于欧洲列强忙于争夺欧洲而相互制约,这个不堪一击的帝国才残存到了20世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