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大黄丸 【处方】大黄(锉,炒)3两,火麻仁(研如膏)3两,当归(切,焙)3两,生干地黄(焙)4两。 【制法】上4味,捣罗3味为末,与麻仁膏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风热,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272、大黄牵牛散 【处方】大黄30克 牵牛(头末)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9克。有厥冷,用酒调9克,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食后用蜜汤调下。微利为度。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273、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大黄。 【功能主治】双解表里。主少阳表症未解,里症又急,潮热,大便秘,有下症者。 【用法用量】 口燥渴,去半夏;腹中胀,加枳壳;小便涩,加木通。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274、当归散 【处方】当归、黄耆、栝楼、木香、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疮肿已破未破,焮肿甚。 【用法用量】煎服1两。 如痛而大便秘者,加大黄3钱。 【摘录】《保命集》卷下 275、大葛根汤 【处方】干葛、石膏、枳壳、大黄、广皮、甘草、知母。 【功能主治】阳明表邪未尽,大便秘结,积热上冲,头痛。阳明经表未解,里热内结,口渴便秘。 【注意】若带恶寒表热,症兼太阳者,即不可用。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276、鳖甲散 【处方】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1两,赤茯苓1两,桔梗(去芦头)1两,人参(去芦头)1两,槟榔1两,茵陈1两,白鲜皮1两,麦门冬(锉碎,微炒)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热毒不退,大便秘涩,心腹痞满,食饮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脉候洪数。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277、润肠丸 【处方】大黄(去皮)当归梢 羌活各15克 桃仁(汤浸,去皮、尖)30克 麻子仁(去皮取仁)38克 【制法】上药除麻仁另研如泥外,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风活血,润燥通便。治风热内伏,血液瘀结,肠道干燥,大便秘涩,全不思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278、木香槟榔丸 【别名】槟榔木香丸(《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郁李仁 皂角(酥炙)半夏曲各60克 槟榔 枳壳(麸炒)木香 杏仁(去皮、尖)青皮(去白)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另用皂角120克,以浆水搓揉熬膏,更入熬蜜少许和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食停积,三焦气滞,脘腹痞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用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279、漏芦汤 【处方】漏芦1两,白蔹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麻黄(去节)1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朴消1两,大黄2两。 【制法】上除消外,余(口父)咀,与消同和匀。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毒肿丹瘤,瘰疬疔肿,鱼睛五发,凛疽。初觉1-2日,便如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状热,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气实人5钱,水1盏半,文武火煎7沸,去滓,空心热服。 【注意】好身莫服。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280、大黄汤 【处方】红雪(研)1两,大黄(锉)1两,木香(锉)2两,黑豆2两。 【功能主治】脚气,大便秘涩,服诸药不通,风毒攻心,气闷心欲狂,热闷口干,喉中如火生,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取8合,将药汁浸大黄1炊久,去滓,不限早晚,分3次温服。以通为度。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281、宽中散 【处方】四物汤去川芎、熟地,加生地、枳壳、赤茯苓、甘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痘疹,误用辛热而致便秘者。 【用法用量】每服1方寸匕,水煎,去滓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282、加减四味饮子 【处方】当归(孩子体骨多热多惊,则倍于分数用之)、川大黄(先蒸2炊饭久,薄切焙干,或孩子小便赤少,大便多热则倍用)、赤芍药(细锉炒,孩子四肢多热,多惊,大便多泻青黄色,直倍用之)、甘草(孩子热即生用,孩子寒多泻多即炙倍用)。 【制法】上件药,平常用即等分,各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脏腑实热,或风热毒气与血脉壅滞,心烦口渴,睡卧不宁,惊痫抽掣,及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头面疮疖,皮肤疹毒,瘰疬结核,痔疮肿痛,大便秘结等。 【用法用量】清凉饮子(《局方》卷十)、四顺散(《活人书》卷二十)、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一四三)、四顺饮子(《鸡峰》卷十三)、四顺清凉饮子(《卫生总微》卷三)、四顺饮(《易简》)。清凉饮(《直指》卷二十三)、四顺清凉饮(《得效》卷八)、清凉散(《普济方》卷二九五)、四味大黄饮子(《普济方》卷四○五)、四配清中饮(《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283、琥珀黑散 【处方】琥珀(别研)、朱砂(别研)、百草霜(别研)、新罗、白附子(炮)、松墨(烧)、黑衣(灶屋尘也)、血猫灰(鲤鱼鳞是也,烧为末),各半两;麝香(研)、川当归(去芦)、白僵蚕(炒.去丝.嘴),各一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产妇一切疾病,产前胎死,产难、横生、逆生。产后胞衣不下,衣带先断,遍身疼痛,口干心闷,非时不语。如血晕眼花,误以为暗风;乍寒乍热,误以为疟疾;四肢浮肿,误以为水气,言语颠狂,乍见鬼神,误以为邪祟,腹胁胀满,呕逆不定,误以为翻胃;大便秘涩,小便出血,误以为五淋。 及恶露未尽;经候未还,起居饮食,便不戒忌,血气之疾,聚即成块,散即上冲,气急心疼,咳嗽多唾,四肢虚热,睡惊盗汗,崩中败证,绕脐刺痛,或即面赤,因变骨蒸、皆宜多服。若产后鼻衄,口鼻黑色,气起喉中喘急,中风口噤,皆为难治,须急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炒姜、温酒和童子小便调下,食前。 凡产前宜进一、两服,能安神顺胎。产后虽无疾,七日内亦进一、二服,能散诸病。或因惊恐,变生他证,当连服取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84、滑石甘桔汤 【处方】滑石5两,甘草1两,桔梗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脏腑蕴热,气实燥渴,心神烦燥,口苦唇焦,咽膈不快至于肿痛,小便秘涩,大便亦实,感冒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8分,食前服,旋利愈,病在膈上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引《鲍氏方》 285、黄连饮 【处方】大黄5钱,黄连4钱,芒消5钱,栀子3钱。 【功能主治】疸症,大小便秘涩壅热。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不拘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三 286、黄连炉甘石散 【处方】炉甘石500克 黄连120克 龙脑适量 【制法】先以炉甘石置巨火中,煅通红为度,另用水250毫升,瓷器盛贮,纳黄连入水内,却以通红炉甘石淬七次,就以所贮瓷器置日中晒干,然后同黄连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敛湿。治眼眶破烂,眵多眊矂,畏日羞明,赤脉贯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欲用时,以30~60克再研极细,酌量入龙脑。每用少许,井花水调如稠糊,临睡时以筷子头蘸敷破烂处。不破烂者,点眼内眦、锐眦尤佳,不宜使入眼内。 奇经客邪之病,酌量加朴消泡汤,滴眼瘀肉黄赤脂上。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287、厚朴丸 【处方】厚朴3两(姜炒),黄连2两半(炒),吴茱萸(汤泡7次)2两,干姜(炮)2两,巴豆1两(另研),人参1两(去芦),川乌(炮)1两。 【制法】上为末,入豆霜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厥心痛,大便秘结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利为度。 【摘录】《明医指掌》卷六引《元戎》 288、诃黎勒丸 【处方】诃黎勒(煨,去核)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熟干地黄(焙)1两半,大麻仁(别研如膏)1两半,人参1两半。 【制法】前五味为末,与大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289、高丽清心丸 【别名】高丽丸 【处方】寒水石1两,生石膏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知母1两,黄柏1两,滑石1两,大黄1两,山栀1两,黄连5钱,朱砂5钱,雄黄5钱,冰片1钱,牛黄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1钱4分重,蜡皮封。 【功能主治】消炎缓泻。主头痛齿痛,齿龈肿痛,唇焦口臭,暴发火眼,结膜肿痛,吐血鼻衄,头热眩晕,便秘尿赤,鼻干耳鸣,以及小儿疹后毒热不净,牙疳。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忌食辛辣等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290、茯苓汤 【处方】半夏3两(汤洗10次),茯苓1两8钱,熟地黄1两8钱,橘皮1两2钱,细辛1两2钱,人参1两2钱,芍药1两2钱,川芎1两2钱,旋覆花1两2钱,桔梗1两2钱,甘草(炙)1两2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忧怒兼并,气攻血溢,停留胃管,嗳闻血腥,呕吐食饮,及妊娠恶阻,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空腹服。 客热烦渴口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肠冷下利者,去地黄,入桂心(炒);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涩,去地黄,加大黄1两8钱,黄芩6钱。 【摘录】《三因》卷十一 291、防风通圣丸 【处方】防风50g 荆芥穗25g 薄荷50g 麻黄50g 大黄50g 芒硝50g 栀子25g 滑石300g 桔梗100g 石膏100g 川芎50g 当归50g 白芍50g 黄芩100g 连翘50g 甘草200g 白术(炒)25g 【性状】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咸、微苦。 【炮制】上十七味,除芒硝、滑石外,其余防风等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芒硝加水溶解,滤过;将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取上述粉末,用芒硝滤液泛丸,干燥,用滑石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20丸重1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292、二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1两半,芒消(研细)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7枚,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5味,除芒消外,为粗散。 【功能主治】虙瘕,大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入芒消半钱匕,煎1-2沸,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293、抵圣丸 【处方】续随子1钱,薏苡仁1钱,郁李仁1钱,茵芋1钱,白牵牛1钱(略炒)。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有热,多因天气热而发阴(疒颓),肿满赤痛,大便秘,欲饮水,按之脐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黄昏用《博济方》香姜散送下。五更利下恶物,效。 【摘录】《三因》卷十四 294、地黄汤 【别名】地黄茵陈汤 【处方】赤芍药、川芎、当归、天花粉、猪苓、赤获苓、泽泻、甘草、山茵陈各等分。 【功能主治】胎受母热毒,生下遍身面目俱黄,身热,大便秘,小便黄色,多啼不乳。 【用法用量】地黄茵陈汤(《幼幼发挥·附方》)。《片玉心书》有木通。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 295、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 【处方】生大黄3钱,生甘草1钱,芒消1钱,芍药2钱,生地3钱。 【功能主治】小儿疹病阳明府证,烦热谵语便秘。 【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去滓,入芒消煎化,温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四 296、大三脘散 【处方】独活30克 白术22,5克 甘草22,5克(微炙)干木瓜(切,焙干)30克 紫苏30克 大腹皮30克(炙黄用)陈橘皮22.5克 沉香30克 木香22.5克 川芎22.5克 槟榔22.5克 【制法】上十一味,共为粗散。 【功能主治】主三焦气逆,胸膈虚痞,两胁胀痛,面手浮肿,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7.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取便利为效。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297、丹参泽兰饮 【处方】丹参4钱,香附3钱,延胡2钱,焦艾3钱,泽兰3钱,赤芍2钱,楂炭2钱,炒黑豆4钱。 【功能主治】理气行滞,活血祛瘀。主血瘀兼气滞。产后数日,恶露忽然增多,并有血块,面色黯滞,胸腹胀满加剧,少腹疼痛,压之似有硬块,大便秘结,小便微难,舌质淡苔润,脉象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298、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酒炒)100g 龙胆(酒炒)100g 芦荟50g 青黛50g 栀子100g 黄连(酒炒)100g 黄芩(酒炒)100g 黄柏(盐炒)100g 大黄(酒炒)50g 木香25g 麝香5g 【性状】黄绿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以上十一味,除麝香外,其余当归等十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99、大黄左经汤 【处方】大黄(蒸)、细辛(去苗)、茯苓、防己、羌活、黄芩、前胡、枳壳(麸炒,去瓤)、厚朴(去皮,锉,姜制,炒)、甘草(炙)、杏仁(麸炒,去皮尖,别研)。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经,使腰脚痹痛,行步艰难,涎潮昏塞,大小便秘涩,腹痛呕吐,或复下利,恶闻食气,喘满肩息,或自汗谵妄。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空腹热服。 腹痛,加芍药;秘结,加阿胶;喘,加桑白皮、紫苏;小便秘,加泽泻;四肢疮痒浸淫,加升麻。所加并等分。 【摘录】《三因》卷三 300、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12克(酒洗)厚朴15克(去皮)枳实12克(炙)芒消9克 【药理作用】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 《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 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 《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实验还认为,大承气汤对肠管的作用,以局部为主。 【功能主治】峻下热积。主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手足潸然汗出,矢气频频,大便不通,脘腹满痛拒按,舌苔焦黄起刺,成焦黑燥裂,脉沉滑或沉迟有力;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难闻,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厥,高热神昏,扬手掷足,烦躁饮冷,便秘不通;痉病,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口噤蚧齿。现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高热性疾患,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升,先煮厚朴、枳实,取500毫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上微火煎一二沸,分二次温服。得下,余勿服。 【备注】方中大黄泄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芒消润燥软坚。四药配合,具有峻下热积之功。 【摘录】《伤寒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