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喜根 | 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家乡的美食

 丁中广祥 2022-10-06 发布于江苏

家乡的美食
王喜根

作者王喜根先生:江都人,资深记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原副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遗产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特写集《耐读人生》、民俗文化读本《扬州古巷风情》《江南老行当》《寻访中国古村镇》《探访中国古村镇》等。

狮子头

过去,平常人家餐桌上若要见到荤腥,莫过于猪肉,有红烧肉、炒肉丝、炒肉片,已经很满足。能做狮子头,说明厨艺高人一筹。风鸡烧劗肉,是我家除夕宴上的保留节目。劗(音zuān),是冷僻字,人们通常写成斩肉或砧肉,扬州方言念zhān。母亲做的风鸡烧劗肉,可以说把扬州狮子头做到了极致。


母亲做狮子头,讲究猪肉的配比,肥瘦各半,肥肉、瘦肉分别处理。先把肥肉切成片、丝,再切成石榴米大小的肉丁。瘦肉则细切粗斩,斩成比石榴米略小,再与肥肉混合粗斩几下,荸荠斩成米粒大小,一起放入容器,然后加入葱姜汁、酒、盐、糖、酱油。打两个鸡蛋,用筷子顺时针由慢而快搅拌,直至肉上劲。

取头号焖钵(砂锅),将洗净剁好的风鸡以及金针、香菇放入,加水烧开,用一只小碗放入淀粉、清水和一点酱油,用以润色。

然后找凳子坐在煤炉旁,把炉火控制到最小,手心蘸些水淀粉,不急不忙地用手抓起肉,用力在手上摔打几下,摔打成扁球形,表面变得十分光滑,顺着焖钵边沿将一个个放在风鸡之上,汤漫过狮子头,再取几片大白菜叶盖在上面,让其受热均匀、颜色一致。

加盖烧开后用文火焖一夜,风鸡奇香,狮子头用筷子是夹不起来的,只能用汤匙舀了吃,由于肥肉在焖烧时不少油已溶入汤中,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荸荠粒在牙齿间一逗,感觉到微微地嫩脆,简直妙不可言。
扒烧整猪头

“三头宴”是扬州菜系中的招牌菜,即“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排在首位。

从小听扬州评话就有这样一个段子:某晚,两位好佬合伙买了一只扒烧猪头,到家后身上没火点灯,甲让乙去隔壁借火,乙担心甲偷吃,甲便与其约定,在乙借火期间,甲不停地拍手,以示没有偷吃,等乙借了火回来点亮灯一看,猪头已去大半,乙很纳闷,忽见甲半边脸红肿异常,只才明白,甲是用一只手打嘴巴,另一只手则拼命抓猪头肉吃,把脸都打肿了。


我有一位厨师朋友,做“扒烧整猪头”堪称一绝,我请教过做法。他声称,没有什么绝窍,功夫全在“细”字上。

首先猪毛要镊干净,其次是焯水,把去骨的猪头在锅中至少焯四次,每焯一次把猪头捞出来放在冷水里泡,刮掉猪皮上的碎毛屑及污垢,并割去猪头上多余的肥肉,如此精工细作,猪头腥臊气全无。通常一个十二斤重的猪头去骨后还剩下四五斤。

正式烹制时多加黄酒、葱姜,同时放入花椒、桂皮、八角、酱油、冰糖。

最后关键是掌控火候,在大铁锅底下放几块干净的瓦片,将整治干净的猪头放入锅中,用小火焖烧六个小时。瓦片的功能是防止猪头肉粘锅底,同时也有吸附油脂的作用。

猪头烧好后,倒扣盘中,仍是一个完整的猪头形状,酥烂而不失其形,色泽红亮,香气浓郁,软糯醇口,油而不腻,甜中带咸,入口即化。
拆烩鲢鱼头

鱼头菜历来为淮扬名馔,明代《鱼品》对鲢鱼有“大者头多腴,为上味”的评价,郑板桥亦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的诗句。

鱼头菜选材十分讲究,扬州的鲢鱼有白鲢、花鲢两种,白鲢头小肉薄,不堪重任,拆烩鲢鱼头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俗称“大头鲢子”的花鲢身上了。

拆鱼头是个细致活,首先将鱼头劈成两爿,用清水洗净,放入锅内用旺火烧开,移到小火上窝10分钟,然后放在清水中稍浸,鱼面朝下,用左手托住,右手将鱼骨一块块拆去。


1986年,扬州评话大师杨明坤在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当时他下榻在江苏驻京办事处,在那里值班的扬州菜根香饭店厨师是他的好友,特地做了几道拿手菜为他祝贺,刚好我在北京求学,我去看望杨明坤先生,他们正在饮酒,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添双筷子我也凑个热闹。

席间,端上一盘拆烩鲢鱼头,我看了许久不忍下箸,它外形像甲鱼裙边,卤汁浓稠、肉质肥嫩。厨师告诉我,这是一尾巨大的花鲢,专程从江苏运过来的,光鱼头就达三十斤。这盘菜取了拆骨鱼头的十分之一,制作时发挥淮扬菜制作精细、娴于炖焖的特长,用鸡汤、火腿、蟹肉、冬笋、鲜香菇精心烹制,它虽没有完美的外形,但保持了鱼头的黏韧、柔滑、鲜嫩,出锅时撒上胡椒粉、青蒜花,色香味俱全。我仔细品尝,感到滋味极为鲜美,连连赞叹厨师手艺高超,直到现在想起来还齿颊生香。
“金裹银”(扬州炒饭)

当初房东的儿子王大哥,不知从哪儿听说了“金裹银”这个富丽堂皇的扬州炒饭名称,好奇地问我母亲会不会炒。我母亲早年曾开过饭店,虽不是厨师,但无师自通,什么“蛋清炒饭”、“金裹银炒饭”、“虾仁炒饭”、“火腿炒饭”、“三鲜炒饭”、“什锦炒饭”等等手到拈来。

相传扬州炒饭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下扬州,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发展成为淮扬风味的著名美食。如今,世界上凡华人聚居的地方,中餐馆总会挂牌出售炒饭,虽然做得不地道,但都冠以“扬州” 之名,扬州炒饭俨然成为中华美食的代表之一。


我从小经常吃母亲做的蛋炒饭,“金裹银”炒起来比较费事,从来不做。既然房东儿子央求,她就小试了一把身手。

“金裹银炒饭”最好用头一天的籼米饭,这样米饭比较干,炒制时不易沾黏;将米饭提前与鸡蛋充分搅拌,让每粒米饭上都裹上蛋液;炒饭时用素油坐锅,把葱花煸出香味再投放裹上蛋液的米饭,米饭要不停地翻炒,确保每粒米饭干爽不黏,最后放荤油起锅,这样炒出来的米饭,盘型饱满、色彩鲜艳、米粒金黄,“金裹银”的视觉效果纤毫毕现。
田螺塞肉

阳春三月,水乡的水塘沟渠里曾经到处是田螺,个大、色青、壳薄、肉足。慵懒的田螺伸出触角,缓缓地蠕动,一捉一个。城里人的餐桌上便有了焗烤田螺、香辣田螺、田螺塞肉。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美誉。田螺塞肉看似一道家常菜,但真正动手做却工序繁琐,还有不少的讲究。

田螺买回来最好放在清水里,滴点香油养上一天,让其吐掉污泥,然后用刀剁掉尾部,拿刷子将螺壳刷净,在锅略煮一下,把螺肉挑出,去掉泥肠,再清洗一遍螺壳和螺盖,放置一旁备用。

取五花肉半斤至八两与螺肉并在一起,绝不使用绞肉机,否则吃到嘴里韵味全无,无异于天物暴殄,而是在砧板上细切粗,慢慢剁成肉泥。

将剁好的肉泥加葱姜汁、酒、盐、糖、蛋清,重新塞进螺壳内。塞同样有讲究,不能塞得太多,也不能塞得太少,塞满后让螺盖复原。

食用时,揭开螺盖用嘴一嘬,就能吸出完整的田螺斩肉。至于是红烧、焗烤还是清蒸,各有所好,反正味道至鲜至美。

风鸡

初冬之时,家乡有“交小雪,腌风鸡”之说。将肉、鱼、鸡悬于屋檐下,利用冬天的朔风自然吹干,家乡人叫做“风”,风肉、风鱼、风鸡概出于此。


做风鸡通常选用当年的雄鸡,尤其以阉割后的雄鸡为佳,重量在三斤半以上。

腌制风鸡不去毛,放血后,在鸡翅下方开五六公分的直口,拉出内脏及鸡嗉,扒掉肺叶和软硬喉管,用干布把鸡膛揩擦干净,将盐、花椒炒至变色晾透备用。趁鸡体尚热,从刀口处将四个手指伸进去,用炒过的花椒盐在鸡膛内涂抹。最后往鸡头、鸡颈上撒少许椒盐,把鸡头插入翅下刀口,将双翅双脚合拢起来,取荷叶包裹鸡体,用小麻绳捆紧,刀口朝上防止漏卤,悬于屋檐下风一个月即可食用。

风鸡一般在春节前后食用,过了正月十五天气转暖,风鸡容易变质。

风鸡烧劗肉是家乡人春节的传统美食,用冬笋块垫底,放半只洗净剁好的风鸡,上面排放细切粗劗的狮子头,旺火烧开文火焖六小时,这样焖出的风鸡烧劗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风鸡的咸香、冬笋的清香与劗肉肥腴嫩滑的鲜香互相渗透,味厚纯美,堪称人间美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