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来说说人类为什么小时换牙,老了掉牙?

 拉拉酋长 2022-10-07 发布于广东

什么原因呢?其他动物呢?

相似的问题小贝已在过去的问答里概括性的讲解了。所以今天讲的稍微详细一点。这将会是一片“长篇大论”。请自备爆米花和可乐——讲解开始。

牙的演化

①角质牙:

广义上牙齿的出现早于颌骨,甚至早于骨出现。

如环节动物——水蛭口内就具有角质牙齿。但是这类牙齿并没有矿化,功能也极为简单——撕裂。相似的还有蜗牛的舌齿。

一直到圆口纲的盲鳗,也保留着数目众多的角质齿。

与真正意义上发牙不同,角质齿的出现跟颌骨没什么关系,它是一种表皮的衍生物,并没有矿化,不具备咀嚼功能。

②昆虫口器

部分昆虫具备咀嚼式口器和嚼吸式口器。但行使咀嚼功能的并不是他们的牙齿,而是昆虫的颚。比如:咀嚼式口器的蝗虫和嚼吸式口器的蜜蜂。

③牙齿

端生牙:

真正意义上的牙几乎与脊椎动物的颚同时出现。早期行使捕食功能,随着咀嚼器官的形态一同发生改变。原始的鱼类牙并无牙根,仅靠结缔组织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这类牙齿称为端生牙。


端生牙牙齿形态一致,且每颗牙舌侧都有若干备用牙,去旧更新,终身不止。所以端生牙为同型牙、多牙列。比如鲨鱼、虹鳟鱼。

两栖类也是端生牙,但牙齿为单锥体,数目较鱼类少的多。


牙齿为两栖动物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按照牙齿的釉质层在横切面上呈迷路构造和牙齿形态、位置把两栖纲分为:迷齿亚纲、壳椎亚纲、滑体亚纲。两栖类和鱼类一样——牙齿分布于颌、颚、犁、蝶等骨。

侧生牙:

到了爬行纲我们祖先的牙齿开始集中分布于上、下颌骨。牙齿的外形逐渐改变、分化,但大部分为单锥牙,多为多牙列。牙齿附着方式很多样化:

一类为端生牙:这一类属于原始的爬行动物,如斑点楔齿蜥(这货不是蜥蜴哦)。

一类为侧生牙:牙齿除基部与颌骨相连,还有一部分附着于颌骨内缘,但无完善的牙根。常见的蛇、蜥蜴。

一类为槽生牙:这类有较为完善的位于牙槽窝内的牙根。如:鳄鱼、恐龙、类哺乳爬行动物。


但无论肉食恐龙、鳄鱼、植食恐龙牙齿均为同型单锥牙——外形相同,咀嚼功能低下(ԅ(¯ㅂ¯ԅ)幸亏不是我们的祖先、否则我们现在只能撕扯干咽了)。它们的牙还是多牙列,终身更换。


我们的祖先异齿兽选择了不同的进化方式,出现了早期的牙齿分化,而且当年我们这位祖宗和它的亲戚比恐龙更早的称霸了地球。

到了兽齿类,牙齿出现了较为彻底的分化。

(感谢它们我们才吃嘛嘛香)

槽生牙

到哺乳动物牙齿终于彻底转为槽生牙、双牙列。牙也发展为具备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异型牙: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牙齿内部牙髓进化完善。

牙列的演化

根据牙的演化我们可以看出,牙齿的演化大致方向端生→侧生→槽生。牙根结构越来越复杂化,与颌骨附着越来越紧密,牙齿也越来越牢固。新旧齿更替速度越来越慢,而牙齿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统一。

(上图为人的牙齿结构和鲼鱼牙齿结构。En为enamel牙釉质、Ost为osteocalcin骨钙蛋白其实就是牙本质、P为pulp牙髓)

从图上可以看出哺乳动物的牙齿内部牙髓比例更大,可以更好的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当牙体损耗但并未损伤髓腔时可以形成更多的修复性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并不用褪掉整个牙齿,延长牙齿使用年限。这使得哺乳动物可以节约更多的营养物质。

自然是吝啬的,给予就那么多,所以绝大部分哺乳动物获得功能完善的牙齿时也失去了多数的替补牙列只保留两个牙列:乳牙列和恒牙列。


有的食草动物甚至进化出更极端的高冠牙,以确保牙齿的使用年限。

大象甚至进化出了超大的磨牙,理论上大象口内只能存在四颗完整的磨牙,而每个磨牙都有若干牙板组成,由近远中方向替换损耗过重的牙板。

而啮齿动物甚至进化出了不停生长的门齿。

“老掉牙”

自然生理状态下,哺乳动物的牙齿足以满足其一生的使用。“老掉牙”则主要是因为牙周炎导致的,是病理性的——牙周炎破坏了牙周膜。

牙周膜的主要作用是支持、营养、保护牙根和固有牙槽骨的,甚至可以形成牙骨质和固有牙槽骨。牙周膜溃疡坏死后,牙周膜纤维破坏,固有牙槽骨下降,造成了附着丧失、牙齿松动、牙齿脱落。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牙齿健康的标准,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看看自己的嘴里,您达标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