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寒露,秋深叶寒,遍地冷露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0-08 发布于浙江

诗文/木子叶寒

深 秋 寒 露


秋深叶寒,遍地冷露

秋深寒露白,
斜月暮思心。
草木悲萧疏,
冬霜赋泪吟。
燕飞肠断泣,
叶落薄衣襟。
梦入蒹葭冷,
长叹怨半衾。




  深秋叶寒·遍地冷露  

又是一年寒露至,又是一年秋意浓。

今日国庆长假上班第一天,迎来寒露。

只是心境若此,怎奈有寒露垂挂于小草尖上低泣。

十月的深秋,丝丝寒意袭心头。

凉风起,落叶飘,隐忍闲适的心境。

也随着降温,化作纤纤摩擦的柔指。

于心底恍惚,却又逐渐迷惘。

露水。跌落。年复一年,自内心,自寒露。

于孤寂,借着那份虚幻的承诺,便满足于无可言喻的沧桑。正如柳咏赋诗《玉蝴蝶》: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

庭前花开花落,岁月的脚步总是走得太匆匆。

天边云卷云舒,红尘的冷暖已然逐渐看透。

轻撕一页页日历,蓦然回首,任性的脚步,不再追随着那束光阴,随心游走。

择一隅清幽,穿一身素净,安度一世春秋。

年轻过的灵魂终于懂得疲倦了,只有滴过血的心,才能体会到心灵之路。

充满了荆棘,染红大地的悲伤,却一直都在秋日里萧瑟。

不是云和雨,不是风和雪,也不是你和我,却是来自于季节的转换,以及身边人的去和留。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天寒夜长,天气渐凉。

露水凝结在花瓣上,那是昨夜的风捎来的问候,寄托着无尽的思念。

守着心中的一片山水,守着内心的一处世界,守着飘零的一地落叶。

切记,切记,刻骨铭心。只为告诉自己,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善待人生,更要善待自己。

一些身影随着寒露正在渐渐远去,天空瘦得只剩下寒风的叹息。

一些事物随着寒露正在渐渐下沉,秋风慌得把持不住内心的平静。

今夜,只想隐身在一滴露珠里,且敬往事一杯酒。

愿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岁月沉浮、世事如梭,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出自己的风采。

生命的璀璨,人生的斑驳,唯有梦才能延长青春的脚步。

人生如雾亦如梦,情如寒露去匆匆。

知足吧,那一滴捧在手心里的寒露,便是岁月最好的归宿。

今日寒露,步入深秋,天渐寒,心温暖!

天寒露重,请多保重! 

寒 露

二十四节气·寒露

你说风寒露太重

其实在等候风雨未归人

思念是游子情怀中的一颗相思豆

或者是秋意更浓情更浓

满目物是人非的愁

寒露寒,愁忆愁

还有远方那颗无处安放的心思

相爱的人在梦中相约

守护着残存的幻梦

一场梦越做越美

现实却用无限虚构来填补

相思。醉心于一场更大的霜降


寒露的到来

标志着即将进入晚秋

此时节

北方白云红叶,层林尽染

南方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秋深露重

寒露

之时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
寒露,也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已属深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处于室女座)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枕上初寒窗外雨,草阶寒露翠欲滴。如若“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意味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荷叶虽残破,却依然带绿的寥落景象,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一如俗语所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一候:鸿雁来宾




(10月8日~12日)

“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寒露前五日,鸿雁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所以九月寒露时的鸿雁已经不是最早南飞的批次了,称为“鸿雁来宾”。民谚曰:“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南飞带霜来。”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10月13日~17日)

后五日,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看到海边出现很多蛤蜊,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这是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




(10月18日~22日)

再五日,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谢,味兼甘苦,性禀中和。《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








木子叶寒:本名林海燕,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近40余篇散文诗歌被选入《中国当代作家优秀作品精选》;出版个人诗集《无心的错失》《黑土地的花朵》,散文集《心若在梦就在》《燕来墨香》《梦里牵不到你的手》,合著散文集1本,合著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参与主编纪实采访文学《我们曾经走路的路》,主编《宁海市场监管》。


□编辑:木子叶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