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古传颂的楛矢石砮

 黑龙江波涛 2022-10-08 发布于黑龙江

楛矢石弩是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古肃慎国古先民狩猎生活的主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古肃慎国朝贡中原各王朝的贡品。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东晋人郭璞论证:今肃慎国去辽东三千里……' “东北海之外'即指渤海湾外,”大荒'泛指东北地区,不咸山即长白山。晋时三千里,相当于今天一千公里,辽东即辽河之东,辽河之东1000公里,所指地理位置,正是白山黑水之间唐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清称宁古塔今为宁安市的区域。《新唐书-地理志》中亦有“渤海王城西南30里有古肃慎城“的记载,按照渤海王城的30里计算,其记载的古肃慎城大致位于今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西南十公里的果树场和镜泊湖发电厂之间,近年来宁安市境内先后发现了肃慎及其后人的原始部落遗址近百余处。

《黑龙江省志-大世纪》中详细记载了肃慎、挹娄、勿吉,三个时期楛矢石砮作为贡品朝贡中原各朝代的历史。公元前2249年(舜帝25年)生活在今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肃慎先民派使者前往中原,向中原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舜帝进贡弓矢。公元前1711年至1698年(商王汤时),肃慎先民使者向汤贡献弓矢,确立了对商王朝的从属关系。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姬发率诸侯灭商后不久,曾通道于九夷百蛮。肃慎的使者再次前往中原地区向武王贡楛矢石砮,周武王将楛矢石砮分赠给异姓诸侯珍藏。公元前1026年至1001年,(周康王时),康王姬钊在位时,肃慎人又贡献楛矢石砮。公元前495年(周敬王二十五年)有隼落于陈侯之廷,身中楛矢石砮而死,众人不知楛矢石砮为何物?时孔子在陈,指出:”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 公元236年5月(魏明帝青龙四年)挹娄使者前往洛阳,向魏明帝贡献楛矢石砮。公元279年12月(咸宁五年)挹娄使者向晋廷贡楛矢石砮。公元319年8月(大兴二年),勿吉人通过平洲刺史崔宓向东朝贡在所贡箭簇中有铜骨制品。公元381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建元,十七年勿吉派使者向前秦,贡献楛矢石砮等物品。公元459年11月(太安五年)勿吉人向南朝的宋政权贡献楛矢石砮。公元486年12月,太和十年),勿吉人遣使向北魏孝文帝贡献楛矢石砮。到公元563年,勿吉被靺鞨一名所取代后,连续在公元572年、573年、575年向北齐朝贡贡品中已不见了楛矢石砮,也就是说楛矢石砮作为历代贡品,延续了2735年。后世各朝都有相关不同的记述。

文章图片1

吴兆骞(1631年~1684年),是清朝著名诗人,是宁古塔三杰之一。

兆骞'少颖悟,有隽才“有人说他”七岁参玄文“十岁赋京都“,十三学经并学史'。友人汪琬也说他'最耽书,一目十行,然短于视。每鼻端有墨,则是日读书必数寸矣'。勤奋与刻苦,加上聪明与颖悟,使其学业大进,九岁时就写有数千言《胆赋》。他'少时简傲,不拘礼法'。生“傲岸自负','不谐于俗',“以故乡里嫉之者众',他感慨赋诗,舒家国兴亡情怀。顺治六年同其兄兆宽、兆宫加入慎交社“角逐艺苑,谈论风生,酒阑烛跋,挥毫落纸如云烟'。他的风流文采,高谈雄辩,挥笔狂书,使“名流老宿,莫不望风抵首'。在社集期间,与大量名士交往,又增进了他的名士气质及傲岸不群的性格。几次子吴伟业即席唱和,学士嗟叹,以为弗及,一时名噪吴下。传闻至京师,诸前辈巨公,恨不识吴生也“。吴伟业把他与陈其年、彭师度,并称为“江左三凤凰”。顺治十四年,北骞参加了南闱乡试,考中举人。但不久在震惊朝野的南闱科场案中,“为仇家所中',由于'一纸谤书的诬陷市衔冤下狱,虽然最后'审无情弊“,但仍于顺治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判处遣戍宁古塔。

次年闰三月初三日,与同案的方拱乾全家、钱威、吴友兰等同路起行。时吴伟业赠诗:'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之句,对他的悲惨遭遇寄把了无限同情。于七月十一日抵达戍所宁古塔城。隶属于正红旗,生话异常艰辛。他经常独坐在柴门旁,或门户斧子敲冰块,以冰水煮稗子,以充饥渴。幸亏友人们”解衣推食,得免饥寒。'康熙二年二月初五日,其妻葛采真出塞来到戍所,“携来二三婢仆,并小有资斧”,因此生活稍有好转。自此后以授徒为生,开始是教流人子弟,后来当地少数民族子弟也有从学。康熙四年夏,他与张缙彦、姚其章、钱威及钱虞仲、方叔、丹季三兄弟,结'七子之会',”分题角韵,月凡三集'。为黑龙江第一诗社。康熙五年,宁古塔将军治所移至新城(今宁安市区),吴家也随迁居新城东门外。康熙七年,由于“绅袍特许优复',遂得”塞外散人“,生活有所好转。康熙九年农作物受灾,米价大涨,又陷困境。幸宁古塔副都统安珠护'以米相饷“,同时朝中大臣龚鼎孳及旧日社友宋德宜、徐乾学,也以衣物、银两相接济,从而使兆骞全家”幸免沟壑“。康熙十三年秋,宁古塔将军巴海聘请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其两个孩子额生尹生读书。“待师之礼甚隆,馆金三十两,可以给薪“,而且“每赠裘御寒“,从而使其”旅愁为解“。康熙十五年清廷命宁古塔将军移镇乌喇(今吉林市),巴海全家搬迁,兆骞不能继续授读巴海之子,但执经受业者,仍大有人在,只是其束脩仅供生活之费用。吴兆骞久戍思归,由于家庭破落,已没有力量营救自己,因此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在旧日的社友,尤其是顾贞观与徐乾学身上,顾贞观曾读过吴兆骞于康熙二年、十二年寄给自己的书信,了解到其悲惨处境,谋归故友的心情更加迫切。康熙十五年,顾贞观,很幸运地结识了当朝大傅明珠之子、三等侍卫纳兰性德,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容若身上。谪戍期间,也曾为朝鲜节度使李云龙挥笔疾书《高丽王京赋》而被朝鲜国四处传扬,”其国颇以汉槎为重”,此赋仿佛是班固、扬雄所作!'其简傲与狂态,犹如少年,可见当时他已名重朝鲜了。康熙二十年其友人徐乾学正任编修之职,徐元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宋德宜任吏部侍郎,纳兰容若已是一等侍卫,他们都倡导大家醵金赎归吴兆骞。由于他们都身居要职,且有明珠作后台,一经倡议,应者云集,辇下名流,都以不与此事为憾。结果吴兆骞”以输少府佐将作,遂得循例放归'。也就是说他以认修内务府工,纳二千金方得赎归。 同年七月还乡诏下,遂理归装。九月二十日起行,十一月近中旬回到京师。亲友们闻知,均来问询,”执手痛哭,真如再生也“。不久,徐乾学大设宴席为兆骞接风洗尘,许多亲友都参加了这次盛宴,席间大家纷纷赋诗庆贺南还,记载千载难逢的盛况。他们有徐元文、纳兰性德、潘耒、冯溥、陈其年、王士祯、吴树臣、尤侗、徐釚、钱中谐、陆元辅、王摅、毛奇龄、吴祖修、叶舒颖、张锡怿、赵沆、宋涵、戚玾、张翼、王鸿绪、汪文柏等均有和韵之赠。兆塞归后,馆于容若家,为其弟揆叙授读。与各文士过从无虚日某日对友人出示一楛矢石砮。

文章图片2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十三-吴汉槎》载:吴江,吴孝廉汉槎(兆骞),以顺治十五年,流宁古塔二十余载。康熙辛酉,归至京师,相见出一石砮,其状如石,作绀碧色,云出混同江中乃松脂入水年久所结,所谓肃慎之矢也。又,高丽棋子一枚,乃砗磲所制。又云:“宁古塔东北二百余里(应为'西南百余里”),乃金之会宁府(应为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有断碑尚存,书法如柳诚悬,顷为一流人所碎。碑文可以辨识者有'俯瞰阙庭',又”文学盛于东观'云。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十六石砮》记载:《猗觉寮记》辨楛矢石砮,引《晋-肃慎传》:魏景元以来,贡楉矢石砮。晋元帝时,诣江左贡石砮,基地有山出石,其利如铁。《唐-黑水靺鞨传》云云。予尝见吴江吴孝廉兆骞自塞外携来石砮,形如蛎石,色如蒸栗,云是混同江所产。盖忙边松脂入水所结,非石也。

楛矢石砮虽经历七八千年的历史尘封,成为后世历代朝廷的馆藏珍品和文人雅士竟相追逐的稀世珍宝,如今仍然散发着岁月迷人的光芒。

文章图片3

吴兆骞在宁古塔古遗址捡拾到的色如蒸栗和绀碧色的矢砮。

文章图片4

这就是上古肃慎国的石砮(石簇)。

文章图片5

这就是上古肃慎国的楛矢。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