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中药: 中药口服和外用治疗,是以经络为通道,以气血为载体,通过经络的传输,到达病处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中药四气(四气:寒凉温热)五味(五味:辛酸苦甘咸)理论,与经络学说的关系非常密切。 中药归经,是不同药物与不同的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和关系和选择性作用。金·张元素,根据经络学说,在中药归经基础上,倡导分经用药,并创立“引经报使”理论: ①“太阳经,羌活;在下者黄柏,小肠、膀胱也。 ②少阳者,柴胡;在下者青皮,胆、三焦也。 ③阳明经,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肠也。④太阴经,白芍药,脾、肺也。 ⑤少阴经,知母,心、肾也。 ⑥厥阴经,青皮;在下者,柴胡,肝、包络也。已(以)上十二经之的药也。”引经报使中药,又称“的药”,即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选择性地治疗某经、某脏的疾病,类似于现代的靶向药物。 中药归经理论使得药物运用更为灵活多变,反映了临证用药的一些特殊规律。 宋《扁鹊心书》说:“学医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