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学生问钱学森有无犹太血统,钱老霸气回复,因为钱学森我们不再惧怕任何国家

 老陈聊科学 2022-10-08 发布于安徽

1936年,一个美国学生直接问钱学森:“你是不是有犹太人血统?”钱学森既郑重又自豪的说:“你错了,我没有什么犹太人的血统,我是中国人,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

钱学森本来在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就可以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但是一件事让他决心要选择航空工程,到美国去。也因为一个人他才如愿以偿。

钱学森刚进入交大读书的时候,时局还相对平静,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侵略者又把目光投向了繁华的上海。

上海的天空中出现了机翼上涂着“红色膏药”的轰炸机。从空中飞落而下的“弹雨”,大大震惊了钱学森,使他无法袖手旁观。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以保护侨民为借口,进攻中国军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侵略军不断增兵,形成了海、陆、空联合作战的态势。日军掌握了制空权,轰炸机在空中盘旋,对上海防轰乱炸造成大量建筑毁坏和平民伤亡,看着空中张狂跋扈的日军飞机,钱学森的心在滴血。

无数中国平民与将士的鲜血告诉他,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空军,必须拥有强大的航空工业,才能抵御外辱。

1933年,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开设航空工程课程,供学生选修。钱学森第一时间选修了这门课,而且在14名学生中位列第一。

钱学森认为火车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与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相比,已经落后于时代了。钱学森获悉,在美国科技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飞机,汽车和无线电技术这三大发明,取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决心到美国去学习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1934年,钱学森报考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考试,但是向来成绩优异的钱学森却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向来擅长数学的他,这次考试不及格,其他成绩也不大理想,唯有“航空工程”这门课考了87分。

在被辅导的这一年内,钱学森看到了各国造的飞机,在实践中学习了航空知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使他在见习期间便发布了两篇关于航空和火箭的论文~

人的一生遇到一名良师,已经幸运至极,而钱学森遇到的是一群名家名师。

1935年8月,钱学森坐上了“杰克逊总统”号游轮,父亲钱均夫在轮船即将启航时,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纸条交到他手里面,写道:“我儿子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青然而归,灿灿然而返!乃父告知。”

钱学森看了纸条经不住再次流泪,才发现这次分别,父亲苍老了许多,母亲卧病在床,身为独子,自己又要远行。他的心里暗暗念叨:“我一定要回国搞航空……”

1936年9月,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他高兴极了,因为他是第1个拿到硕士学位的,这一年他才25岁。

在麻省理工,钱学森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不断的充实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上海交大百年校庆的贺信中,钱学森回忆道:“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没有资料馆和图书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

为了实现目标,钱学森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全班第一。因为他知道他不光代表自己,他还代表中国。

有次一名美国同学当着他的面耻笑:中国人愚昧无知。还说中国人都抽鸦片、裹小脚。钱学森立刻向他发起挑战:“作为国家,中国比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跟我比?”这个美国学生听了直吐舌头,再也不敢轻易在公开场合挑衅中国人了。

后来钱学森,师从冯·卡门,这位世界级的大师,攻读空气动力学博士学位,这一年他25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