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4年,陕西石泉县谭福全,带着孩子在河里淘金

 风吟楼 2022-10-08 发布于广东
突然女儿指着刚铲出的沙子大喊:“爸爸快看,有虫子。”不料谭福全细看后脸色大变,瞅了瞅四周,立马踹进兜里,拉着孩子们赶紧往家里跑。

刚到家门,他就嘱咐老婆孩子赶紧进屋,然后关好门窗,又把门从里面插上,最后才小心翼翼地把那只虫子拿了出来。

“这是啥?”老婆好奇地询问,孩子们也瞪大眼睛:“是蚕,是蚕”。谭福全仔细一看,这虫子确实是蚕的造型,只是上面还有一些花纹。

“怕是金子做的吧,这下咱们发财啦”,谭福全拿在手里掂了又掂,心里是乐开了花,正愁马上年关了,没钱置办年货,想来这只金蚕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的。

可不料,第二天孩子出去玩,一高兴就把家里捡到金蚕的事情炫耀了出去。很快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这天,家里来个两个文物贩子,表示想看看那只金蚕,谭福全虽然有点不乐意,但他性格憨厚还是拿了出来。

两个文物贩子看到金蚕后,眼睛都直了,其中一个对谭福全说:“大哥,我们挺喜欢这个物件的,你看给你这个数,卖给我们行不行?”

男人一边说,一边比出8的手势,谭福全有点不明白,随口问:“80?”

男人笑了一下道:“大哥,是8000。”

听到这个价钱,谭福全的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这两个男人莫不是来给他下套的。

见谭福全不说话,文物贩子以为价钱低了,另外一个男人又开口道:“大哥,要不给你20000。”

见两人价越报越高,谭福全的心里也越来越忐忑。“不卖,不卖,你们走吧。”说完一把将金蚕抢了过来,踹进兜里,接着将两个文物贩子赶了出去。

待那两人走后,谭福全越想越不对劲,为了弄清楚这只金蚕的身份,他来到学校找到一位老教授询问。

老教授仔细端详一番后说:“这可能是一件文物,应该上交给国家。”

谭福全一听“文物”这两个字,心里咯噔一声,怪不得那两个文物贩子肯出那么高的价钱呢?自己虽然是农民,但也知道私自贩卖文物可是违法的。

老教授也建议谭福全把金蚕交给国家博物馆,这样才能得到妥善保管。

于是谭福全立马跟老教授借了50块钱,踏上了去陕西博物馆的路。

经过专家鉴定,这只金蚕为汉代铜器,原名叫鎏金铜蚕。高5.6厘米,腹围1.9厘米,蚕体饱满,形象逼真,头部高高抬起,仿佛在眺望远方,又似乎在述说着什么,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金蚕的身份确认了,谭福全也深深地舒了口气:“既然真的是文物,那我上交。”

当专家听闻文物贩子给20000块,谭福全都没卖时,紧紧握住他的手道:“老乡,你做得太对了,你看看金蚕文物留下的话,你有什么要求吗?”

谭福全却笑着摆摆手说:“没啥要求。”

为了感谢谭福全的义举,专家主动给他报销了来回100块钱的车费,又给他申请了奖励和表彰。

后来经过专家仔细鉴定,这只金蚕并不是普通人家的物品,而是出自皇家之物。

据石泉县史料记载:在汉代时,中国的丝绸就远销海外,汉武帝高兴不已,于是下令铸造鎏金铜蚕用来奖励各养蚕大户,寓意养蚕顺利,家业旺盛。

鎏金铜蚕的出土,不但说明养蚕在汉代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也体现了丝绸在古代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这只金蚕的发现,也说明了我国在战国开始就已经广泛使用鎏金工艺,古人一直在探索冶炼技术,这也是为何我国古代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一直处在世界领先位置的原因。

【拾忆轻尘】

最后,非常感谢谭福全的义举,才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国家一级文物金蚕真容,他虽然贫穷,但在面对金钱诱惑时毫不动摇,这种淳朴善良的本性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